小米又上热搜了,讲真,我一点都不意外。意外的是这次的姿势,duang一下,港股暴跌7%,原因是在成都,一台小米车出了事故,车门打不开,人没了。
这事儿最让人头皮发麻的地方在哪?不是撞车,不是起火,而是视频里,好几个小伙子围着那台变形的车,像拔萝卜一样使劲拽那个所谓的隐藏式门把手,但它就是不开。车里的人,可能一开始只是昏迷,最后硬生生被困在铁皮罐头里,被火给吞了。这他妈是什么人间惨剧!
我必须先抛出一个暴论:现在所有车企都魔怔了,尤其是在“隐藏式门把手”这个点上,已经不是技术创新,而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赌注是用户的命。
你以为他们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错了,他们在卷谁能把车门这个最后的逃生通道,给封得更严实,更具有赛博朋克的美感。你用隐藏式,我就用电动吸合,他下一步是不是得用脑电波开门?万一司机撞晕了,或者脑子里想的是别的,这门是不是就直接焊死了?这不叫科技,这叫修仙,叫人车合一,原地飞升。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把车祸比喻成渡劫飞升,好像有点缺德。但讲真,那种无力感,真的很像。
为什么说这是掀桌子式竞争?因为总有人要把事情做绝。燃油车时代,大家再怎么卷,一个坚固的、永远能让你用蛮力拽开的机械门把手,是所有设计师的底线。这是一个物理学上的“任意门”,是你在绝境中的最后指望。现在呢?为了那零点零几个点的风阻系数,为了车身侧面那该死的光滑感,大家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这个任意门给删了,换成了一个需要看电路和传感器脸色的“压缩毛巾”,遇水(碰撞)才能膨胀。
但这次,它没膨胀。
现实世界最不讲道理的地方就在于,它从不按实验室的剧本演。厂家会告诉你,我们的系统经过了上万次模拟,碰撞后车锁会自动解除,门把手会自动弹出。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你没算到这次碰撞的角度刁钻,把传感器撞坏了;你没算到侧面的挤压让机械结构卡死了;你甚至没算到,一个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能让你整个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系统直接心态爆了,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门把手?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车门安全的关键,也不在你的发布会PPT,而在一个倒霉蛋撞上马路牙子的那个瞬间。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但车门打不开,责任就只能自己扛了。
我作为一个也开过几年电车的中年人,真的怕的不是电池着火,那个概率其实没那么高。我最怕的,就是这种自作聪明的“智能”。它默认世界是完美的,程序是不会错的,但现实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充满了混沌和意外。你把身家性命交给几个传感器和几个脆弱的“小精灵”,指望它们在车架都扭成麻花的时候,还能优雅地给你弹出来,为你打开生命通道?
雷总这次估计血压都拉满了。小米造车,核心打法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用价格和配置把整个行业打到跪下唱征服。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个事故,就像是往蛋糕里掺了一勺致命的玩意儿。性价比瞬间变成了危险系数。
这事儿对于整个新能源车圈,都是一次灵魂拷问。尤其是那些把“科技感”当成信仰的用户。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会买小米的人,很多也是冲着那个“全智能”的生态去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愿意为它的不完美买单,愿意相信它的未来。但这个不完美,绝对不应该包括在生死关头把你锁死在车里。
安全这东西,就是1,后面再多的0,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什么零百加速机你太美,没了1,都是扯淡。加大加大加大,把安全系数加大,才是正事。
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儿在停车场里就是帅。车钥匙一按,把手自动伸出来,那个仪式感,确实能让多巴胺上头。可现在,这个仪式感变成了葬礼的司仪。
我最近在想,是不是应该把我车里那个破窗锤放到更顺手的地方。以前觉得是智商税,现在感觉是护身符。
资本市场是最诚实的,暴跌7%,说明投资人怕了。他们怕的不是一次事故的赔偿,而是这背后可能存在的系统性设计缺陷。如果隐藏式门把手在特定情况下就是打不开,那是不是要大规模召回?这个成本,比股价暴跌哈人多了。同行看了也得傻,自家车上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之前吹过的牛,现在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你们地球科技就这点道行?
所以你问这事儿最后会怎么收场?我告诉你,大概率是,大家骂一骂,忘一忘,官方出一份详尽又看不懂的报告,再赔一大笔钱。然后,下一款车出来,只要沙发够软,冰箱够大,屏幕够炫,门把手藏得再深一点,照样有人买单。因为人类的记忆,真的只有三秒。不信?你看下一个发布会。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