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我是用车社。
最近跟几位圈内好友闲聊,话锋一转,就聊到了当下电动车江湖里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新能源车坛,纯电车型眼下已然展现出强劲势头,无论是充电速度还是实际续航表现,都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
可令人费解的是,插电混动与增程式电动车(下文统称“混动兄弟”)的销量,依然像一块磐石,稳稳当当,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
许多朋友百思不得其解,为何那些手握三四十万元预算的消费者,似乎更偏爱那些体型庞大的混动SUV?
难道大家嘴上说着对电量不再恐慌,身体的选择却依然诚实得让人心疼?
笔者认为,这背后绝非简单的“里程焦虑”四个字就能一笔带过。
前阵子,汽车圈里一位备受尊敬的大咖,吴佩先生,曾提出一个精辟论断,一下子点醒了梦中人。
他指出,许多购置三四十万元级大型混动SUV的车主,骨子里其实是那些“远走他乡的奋斗者”。
此言一出,是不是瞬间感觉拨云见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何为“远走他乡的奋斗者”?
他们是城市里努力拼搏、事业有成的游子,表面光鲜,内心深处却始终牵挂着一个“家”字。
每逢年关,那份对故土的思念,对亲人的期盼,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阖家团聚的春节时分,归乡情结根深蒂固,这趟回家路,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出行,不如说是一场内心深处的“朝圣”。
城市的霓虹再如何绚烂,也替代不了老家那口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更无法取代一家人围坐火炉旁,话家常的温馨时刻。
因此,为了那趟至关重要的归途,他们宁愿在日常通勤的便利性上做些许权衡,也要为这份深重的牵挂,配置一份“万无一失”的保障。
而车上那台增程模块,便成了他们远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是那份安心的终极来源。
如此细致入微地琢磨,许多困惑便迎刃而解。
试想一下,每年春节返乡,许多人动辄要跨越千里,甚至数千公里。
漫长的路途本身就耗人心神,更何况那时的气温,北方地区常常是零下十几二十度,南方也冷得让人直哆嗦。
加之春运期间,车流如织,充电站前排起的长队,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纯电车型在这样的漫长旅途中,确实面临严峻挑战:低温会显著影响电池活性,导致续航里程缩水,充电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眼看着电量指针急速下滑,谁的心里能不打鼓?
此时,混动兄弟们燃油补给的特性便显露无遗,它就像一剂强心针,瞬间安抚了驾驶者那颗悬着的心。
即便驶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远地带,只要有加油站,便能继续前行,这般从容与安定,是纯电车主在彼时彼刻难以奢望的。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早期的混动车型,并非完美无瑕。
许多老款产品,纯电模式下的续航能力着实有限,往往只能支撑几十公里,日常通勤稍远一些,发动机就不得不介入工作。
这不仅让油耗攀升,也破坏了纯电驱动本应带来的平顺与静谧。
充电效率低下的问题,也让它们在补能速度上与纯电动车无法相提并论,令用户感到些许遗憾。
毕竟,钟情于电动车的朋友,无不渴望纯电行驶的丝滑质感与经济性。
然而,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总能带来惊喜。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一股全新的技术浪潮悄然兴起,尤其在增程式电动车领域。
一批“身怀绝技”的新车型横空出世,它们不再是小电池、小增程的简单搭配,而是直接拥抱了大容量电池与极速快充技术。
以近期崭露头角的某款增程式SUV为例,它竟然搭载了超过80度的巨型电池包,一口气将纯电续航里程推升至惊人的500公里!
更为震撼的是,它还配备了800伏高压快充平台。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日常城市通勤中,你驾驶它,纯电模式下的体验与纯电动汽车毫无二致,安静、平顺、省钱,简直是舒心到了极致。
即使你家中没有固定充电桩,一周充一次电也绰绰有余。
而当你偶尔兴起,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小长途旅行,或者处理几百公里的商务差旅时,有了800伏超快充的加持,服务区里停下来,喝杯咖啡的功夫,电量便能迅速回血,补能的烦恼烟消云散。
只有到了像国庆、春节这种全国人口大迁徙的特殊时期,或者你真的要深入到充电网络尚不完善的西北偏远区域,那台藏在车里的增程系统,才会默默启动,发挥其关键效能。
它宛如你车上自带的一个移动能量站,随时随地为你的旅程提供电力保障,让你的内心充满笃定。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场景无忧”出行方案啊!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容量电池与辅助发电系统相结合的新模式,目前看来,多半还是会出现在那些售价超过三十万元的中高端SUV或轿车上。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当前,动力电池单元的成本依然不菲,尤其容量越大,价格越高。
电池成本的攀升,直接推高了整车的制造成本。
加之要容纳如此巨大的电池包,车辆的体积也必然随之增大,因此,最终售价自然水涨船高。
可再回过头来审视吴佩先生笔下那些“远走他乡的奋斗者”,你会发现,这不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座驾吗?
“事业有成”意味着他们资金实力雄厚,三四十万的购车预算,对他们而言,并非难以逾越的门槛。
作为“异乡人”,他们内心深处那份浓烈的春节返乡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
此时,增程器加上超大电池的组合,简直是完美契合。
平时在城市里驾驶,接近500公里的纯电续航,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日常出行场景,即便家中没有固定充电设施也毫无压力。
真要跑长途,超快充与增程系统的双重保障,彻底消除了里程忧虑,这辆车简直就是他们的“移动行宫”。
实践反复证明,这类新型增程式电动车,精准匹配了这类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笔者预测,到了明年,市场上将涌现出更多价格在二十万至三十万区间、配备大容量电池与超快充技术的新型增程式车型。
它们将成为那些事业有成游子们购车时最青睐的选择。
要说它有什么“不足”?
或许是其相对较高的售价,但这对于奋斗者们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
毕竟,奋斗者的价值,值得更好的犒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