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车南下”政策一公布,小诸的深圳朋友群直接炸了锅,满屏都是粤B车主的“哀嚎”:同样是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珠海、江门、中山的车主11月就能申请自驾赴港,深圳车主却要等半年,这换谁心里都得打个结吧?
毕竟在很多粤B车主看来,深圳和香港的联系,可比其他四城紧密多了。
先说说为啥粤B车主反应这么大,懂的都懂,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流量担当”,跨境需求从来都是顶流。不说别的,深圳机动车保有量早就突破400万辆,其中不少车主是做跨境生意的,今天去香港谈合作,明天要去机场转机,以前要么挤高铁要么找跨境车,折腾不说还耽误时间。
现在眼看着隔壁广州车主能开车上港珠澳大桥,直接停到香港机场停车场,甚至能自驾进市区,深圳车主只能眼巴巴看着,心里能平衡才怪。
有车主开玩笑说,“我们粤B车牌在大湾区跑遍天下,到了港珠澳大桥这,居然成了‘二等公民’”。
其实小诸倒觉得,港府把深圳放在下一批,未必是“偏心”,背后大概率是稳妥起见的考量。先看首批开放的四个城市,广州、珠海、江门、中山,要么离港珠澳大桥更近,要么跨境车流相对好把控,试点起来风险更低。
香港的道路资源本来就紧张,停车费高不说,市区里的窄路、靠左行驶的规则,对内地车主都是考验。
要是一开始就把深圳这400多万辆车的需求放开,港珠澳大桥的通行效率、香港的停车场容量、保险理赔的衔接,可能都会扛不住。
毕竟“港车北上”实施两年,10万辆车已经让大桥的通行量趋于饱和,粤车南下再一上来,没点缓冲期真不行。
再往深了想,深圳没进首批,可能还和政策衔接的复杂度有关。深圳有皇岗、福田、罗湖多个跨境口岸,而这次粤车南下主要走港珠澳大桥,要是深圳车主纳入首批,大概率会出现“舍近求远”的情况:明明家离福田口岸近,却要绕去珠海走大桥,反而不方便。
港府说不定是想借着半年的缓冲期,协调深圳相关口岸的配套,比如后续会不会开通经深圳口岸的粤车南下通道,或者优化港珠澳大桥的预约系统,让深圳车主的出行更顺畅,这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从大湾区融合的节奏来看,粤车南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港车北上”从落地到优化,用了两年时间才达到10万辆申办规模,粤车南下作为反向政策,自然要更谨慎。
首批四个城市的试点,其实是在做“压力测试”:看看口岸停车场的1800个泊位够不够用,看看短期保险的购买流程顺不顺畅,看看香港的充电设施国标和欧标兼容能不能满足需求。
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后续纳入深圳这样的“大车流”城市,才能避免出乱子。
小诸猜测,港府可能早就把深圳纳入了重点规划,毕竟深圳作为科技、金融重镇,和香港的产业联动最紧密,粤B车主的跨境需求也是最大的,没理由一直把深圳排除在外。
话说回来,粤B车主的“怒”,本质上是对跨境出行便利的迫切需求。
深圳和香港的跨境通勤人数常年保持高位,很多家庭都是“深港两地跑”,老人在深圳带娃,子女在香港工作,周末团聚要么挤地铁要么打车,要是能自驾往返,幸福感肯定直线上升。
还有做跨境电商的车主,以前带货去香港要找物流公司,成本高还不灵活,粤车南下后能直接自驾送货,节省不少时间和费用。
这些需求都是实实在在的,也难怪车主们会对首批名单“耿耿于怀”。
但换个角度看,粤车南下的意义远不止“开车去香港”这么简单。这政策和“港车北上”形成了双向互动,相当于给大湾区的交通网络打通了“毛细血管”。
以前是香港车主来广东消费、旅游,现在是广东车主去香港转机、购物、探亲,人流的双向流动会带动两地的经济联动。
比如香港的零售业,受疫情影响后一直需要新的消费动力,粤车南下带来的自驾游客,大概率会去香港的商场、餐厅消费,给香港的服务业注入活力;
而广东车主去香港转机,也能带动香港机场的客流量,让港珠澳大桥的利用率更高。
还有政策里的一些细节,其实藏着不少“小心思”,比如“一人一车”的申请规则,避免了资源滥用;短期保险可以用内地支付工具购买,解决了车主的支付难题;香港驾照的“免试签发”机制,让内地车主不用重新比如考试就能拿到驾照,这些配套措施都是为了让政策更好落地。
小诸觉得,这些细节的完善,其实也是在为深圳车主后续纳入做准备,等首批试点暴露出的问题解决了,深圳车主申请的时候,流程会更顺畅,体验也会更好。
港府说“下批名单马上出炉”,小诸觉得这话不是空话。按照政策规划,半年后推广到全省,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肯定会是下一批的重点。
而且从“港车北上”的推广节奏来看,港府在政策优化上还是很积极的,比如后来推出的“每周两天免预约”,就是根据实际通行情况调整的。
相信等首批试点结束后,港府会根据通行数据、车主反馈,优化粤车南下的申请流程、名额分配、配套设施,到时候深圳车主就能顺利纳入了。
其实大家不用太着急,粤车南下的核心是促进大湾区融合,而深圳作为融合的“桥头堡”,不可能被长期排除在外。现在的“缺席”,只是为了后续更好地“加入”。
小诸身边已经有深圳车主开始研究申请流程了,比如怎么换香港驾照、怎么购买短期保险、怎么预约口岸停车场,大家都在为政策落地做准备。
毕竟自驾去香港,不管是转机还是探亲,都比以前方便太多了,多等半年其实也值得。
最后小诸想说,粤车南下是大湾区一体化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连接了粤港两地的交通,更连接了两地的民生和经济。深圳车主的“怒”,其实是对更好生活的期待,而港府的稳妥推进,是为了让政策走得更稳、更远。
相信用不了多久,粤B车主就能如愿加入粤车南下的行列,到时候大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圈”会更完善,两地居民的联系会更紧密,这才是政策真正的意义所在。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