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中国车企最大规模“IPO”问世了

目前国内崭露头角的造车新势力里,赛力斯这个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的领军人物,又准备迈入资本市场的新天地了。

11月5日,赛力斯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最终以每股131.5港元的最高发行价来订价,一共募集到大概140亿港元资金。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车企里规模最大的IPO,同时也是从2025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汽车企业 IPO。

这次开场如此盛大,主要是因为问界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旗舰车型M9M8一推出就火得不行,一下子夺走了BBA的核心利润来源,销量也是节节攀升。短短两年时间,轻松跃升为新势力的顶尖代表,成了当之无愧的现象级造车品牌。

赛力斯在新能源领域的逆袭,以及在资本市场上的精彩表现,少不了华为的支持。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这成为赛力斯两千多亿市值的关键亮点。这次去港股IPO,也被看作是“华为系造车”迈出的重要一步。

不过,自从华为帮忙搭台以后,赛力斯可不能再指望有人送一程了。这次在港股上市,主要是为了筹集资金,争取市场重新评价的一次好机会。

根据招股书显示,赛力斯打算用IPO筹集的资金中,70%投向研发。这让外界觉得,赛力斯是在关键技术方向上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减少对外技术依赖的一个重要动作。不久前,赛力斯还宣布与字节跳动合作,准备在具身智能领域发力,似乎抱有成为“中国版特斯拉”的野心。

从现在起,赛力斯打算彻底走自己的路。董事长张兴海再次拿出筹码,准备再拼一把,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希望赛力斯的命运能迎来第四次转折。

九年前,拿着每股5.81元的价格在A股筹了区区7亿元,张兴海也许自己都没想到,他带领的那家汽车公司,九年后会以20倍的市值迎来资本市场的又一次押注。

11月5日,港交所的铜锣一敲响,整个交易大厅都听得见啦,国内新兴的豪车品牌赛力斯正式走上港股舞台,踩着红毯亮相。这次是港股今年最大的一次车企融资,根据配发结果来看,赛力斯这次IPO大概筹集了142.83亿港元,扣除成本后,净募资约在140.16亿港元左右。

赛力斯这次挺有底气,虽然说发行价比A股低点,但在发售期间,市场的认购热情可是高达百倍,促使赛力斯最终还是选择了顶在定价上限去拍板。两地的差价也就差个21.8%,没让投资者有太多“吃肉”的机会。

有些投资者觉得,131.5港元的发行价算是偏高,可能会给赛力斯的股价带点压力。另外,也有机构指出,赛力斯在新能源车领域算是领头羊,潜力十足,定价偏高其实也反映了市场对它未来价值的认可。毕竟,有不少机构愿意为它撑腰点赞。

这次发行,赛力斯吸引了22个基石投资者,总认购金额大概在64.2亿港元左右,涵盖了重庆产业母基金、林园基金、华泰资本、广发基金、三花智控、云锋基金、Mirae Securities等产业和金融领域的资本,还有一些国际长线资金到场支持。

一些证券从业人士觉得,在赛力斯港股上市的故事里,跟华为合作的问界一直是最重要的亮点,也是吸引国际资本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机构们大多是为“华为品牌”买单的。

不过,赛力斯今年表现出色、业绩突飞猛进,这点儿是不争的事实。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赛力斯的销量出现了一些放缓,但利润却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在增长。前三季度里,赛力斯卖出了30.4万台,和去年同期比下降了3.8%;但与此同时,收入还是比去年多了3.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更是增长了超过三成,总共赚了53.1亿元,几乎接近去年一整年的盈利水平。

中泰证券提到,赛力斯利润提升主要归功于高端车型的表现,特别是问界M9和M8这对高端“明星”车型,前三季度它们的销量占比达到了65.5%,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只有36.5%。这也直接推动了赛力斯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7.2%一下子突破到今年三季度的29.5%。

到十月末,问界M9全系累计交付量正式突破25万台,刷新了中国50万级豪华车型的交付纪录。连续18个月稳居50万以上豪华车销量榜首,彻底打破了BBA在这个领域长期的垄断局面。

高溢价的旗舰产品一炮而红,使问界打破了BBA的核心壁垒,稳固了豪车市场的地位。赛力斯的业绩也一同水涨船高,这款车的命运早已与华为紧密相连。在与华为携手的这五年里,赛力斯的市值增长了超过12倍。

挂牌当天,赛力斯的市值一度冲到2200亿港元的高点,超越了蔚小理、长城、吉利、奇瑞等品牌。在港股汽车板块里,只有比亚迪比它更高。

在商业圈摸爬滚打了接近四十年的张兴海,和资本打过不少交道,也很清楚资本的套路:一遇到好天就借你伞,等到下雨时,可就收伞走人。

从时间上看,赛力斯这次去港,正赶上问界利润爆发,带来了转折点。现在,高毛利和盈利水平的提升,给赛力斯在港上市加了不少分,但同时也正是其内部资金压力比较大的阶段。

表面上看,依托华为的赛力斯变成了“赚钱神器”。算算话,连续四年亏损加起来差不多百亿,然后推了BBA的M9,让赛力斯去年成功扭亏,净赚59.46亿元,变成全球第四个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今年更是赚得满载而归。

这事儿背后可是有代价的。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赛力斯向最大的供应商“供应商A”(华为)的采购金额逐年递增。从2022年到2024年,采购额从58亿提高到420亿,而这部分在公司总采购额中的比例也明显上升,分别达到了14.5%、17.4%和30.2%。今年上半年,这个比例还保持在大约三成左右,挺高的。

在“五界”融合的新局势下,为了更加紧密地依靠华为,赛力斯在技术、决策以及供应链等方面寻求更稳妥的支持,也斥资115亿元,持股华为10%的股份。

自2022年以来,赛力斯的销售支出一直超过研发投入的三倍,远远超过比亚迪的0.45、吉利的1.27、小米的1.05,以及零跑的0.74。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的销售费用又上涨了15%,达到159.9亿元,已是同期研发费用的3.2倍。

这就说明,赛力斯得花更多的钱来保证问界的高速跑动。业内人士说,虽然赛力斯现在账面上的现金看起来挺多,但结构性存款和受限资金占了不少份额。公司确实得借助港股上市来拿到新的资金援助。

除了财务上的压力,长远来看,赛力斯也打算重新调整和华为的关系,更加迈向自主发展的方向。

以前的赛力斯,算是华为智选车的“独苗”,享受了华为全力提供的技术、品牌以及渠道的支持,这也是问界辉煌的开端。不过,随着其他“四界”的加入,赛力斯从“独子”变成了“长子”。虽然“长子”的位置目前挺稳,不过资源被分散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同行的享界S9和尊界S800都在争夺高端市场的一席之地。

虽说赛力斯现在还依赖着华为,但它其实心里早就打算要尽快摆脱“老大哥”阴影了,张兴海对此早有谋划。

赛力斯去年4月就开始准备在港股上市,从提交申请到9月拿到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通知,再到10月完成港交所的上市问询,11月5日成功挂牌,这趟赴港IPO的路子,可真算是走得挺快的啦。

除了融资以外,赛力斯进行港股二次上市的另一重打算,就是利用这个新资本市场的平台,让大家看到它不只是个造车的企业,更是个具有科技底蕴的公司。

招股书里写明,赛力斯准备把募得的资金里,70%用在研发上;20%投入到多样化的营销渠道、海外市场销售以及充电网络建设,目的就是增强全球的品牌影响力;剩下的10%则用作营运资金和公司日常运作。

对赛力斯来说,登陆港股不仅多了一条融资途径,还能帮它在国际市场上打得更开,给独立发展的步伐再添一把火。

招股书里明确提到,公司要在港股打造一个更开放的估值体系,好支撑它的全球布局,同时也希望逐步减少对国内信贷体系和A股融资渠道的依赖。选择在香港上市,这和问界品牌打算出海、寻求东南亚以及中东市场增长的脚步也挺配的。

要真正做到独立,赛力斯得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说来,研发的重点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魔方”平台的整体架构;二是加大在智能驾驶算法和鸿蒙OS车载系统上的投入力度;三是研发下一代的电驱动和增程系统。

从研发费用来说,赛力斯上半年已经花了差不多52亿元。张兴海还说,今年会投资50亿元,建立自己的人才研发中心。这一步“暗藏心思”的目标,是瞄准今年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具身智能。

今年十月份,赛力斯公布了消息:旗下全资子公司和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达成了《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谋划智能机器人这个热点赛道。这一动作也反映出,张兴海已经敏锐捕捉到了潜在的商机。

今年6月在英伟达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黄仁勋特别指出,AI和机器人技术是目前最大的两大增长点,意味着几万亿美元的市场潜力。摩根士丹利预估,到2050年,全球机器人累计部署将达到10亿台,市场规模会达到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大概是去年全球20家最大汽车公司总收入的两倍左右。

业内人士觉得,车企在开发和使用人形机器人方面占着先机。像小鹏、长安这些厂家也纷纷跟上,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马斯克更把他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当成特斯拉未来的核心资产,首要目标就是改变自己工厂的生产方式。

很明显,赛力斯也打算借助车载AI向机器人领域拓展,意图模仿特斯拉从汽车到人形机器人的生态布局。这样的跨界行动或许能帮助赛力斯打开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在挂牌当天,张兴海提到,赛力斯正在探索AI+的实际落地,把这作为推动公司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重要一步。

有些卖方觉得,汽车零部件到2025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大约就12%;但机器人市场预计在2025到2027年间,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速能达到60%。赛力斯靠着车规级降本10%以及获得主机厂的背书,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被推高到45%。

中信证券直言不讳,认为赛力斯有望变成国内的特斯拉。西南证券也提到,参考特斯拉2022年机器人发布会后,市场销售率上涨了50%的例子,赛力斯的估值可能还会继续提升到30到40倍以上。

可以这么说,赛力斯在成绩最出色的时期选择主动转变,用一个关于未来的宏伟叙事来抵消实际中潜在的增长限制和身份焦虑。这也是张兴海的又一场豪赌,因为赛力斯的成功,始终是靠一场场决策和“赌局”赢来的。

这次,他想让市场重新看到赛力斯的长远价值,这家新兴的明星企业不再只是个“华为概念股”,而是真正有可能带领未来产业变革的科技公司。

如果赛力斯能顺利突破,它就会成为中国车企从技术依赖转向生态主导的转型典范。这条路必然不会平坦,满是坎坷,但同时也蕴藏着无限的希望。

#全民炫饭打卡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