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
告别了政策“奶瓶”的时代,我们迎来了市场驱动下的多元创新浪潮。
在这场风起云涌的变革中,那些身处行业潮头的车企,其战略上的坚守与改革的魄力,正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棋子。
上汽集团,这家在中国汽车版图上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自去年下半年起,便刮起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这场变革,以组织架构的精细雕琢为基石,以技术创新的灼灼核心为引擎,以产品迭代的锐意进取为抓手,最终实现了销量与利润的双赢,技术与市场的齐头并进。
您看这成绩单:2025年前九个月,集团月销量同比实现了“九连涨”的骄人纪录;半年报更是惊艳,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了432%!
多款车型单月订单量轻松破万,海外市场的销售成绩更是持续领跑。
这,标志着一场由传统汽车巨头向“智能电动科技企业”的深刻转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落地。
究竟是什么,让上汽集团在这场巨变中,展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不妨先从“金九”这个汽车销售旺季说起。
今年“金九”的热度,上汽集团无疑是最大的推手。
尚界H5、全新智己LS6、奥迪E5 Sportback等车型,如同璀璨的明星般密集登场,不断刷新着“订单破万”的纪录,成为市场上的现象级存在。
销量数据的持续攀升,更是其扎实功底的有力证明。
9月份,上汽单月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高达40.4%,今年以来同比“九连涨”的势头锐不可当。
1-9月累计批售量达到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终端零售交付更是突破337.8万辆,稳居行业终端零售榜首。
您可能要问,这增长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秘密之一,在于自主品牌的爆发式增长。
9月份,自主品牌销售29.4万辆,同比劲增50.4%!
1-9月累计销量更是达到了204.4万辆,占集团总销量比重悄然提升至64%。
这种强劲的增长势能,不仅稳固了集团的销量基盘,更是上汽创新转型最直观、最有力的注脚。
秘密之二,则藏在新能源和海外市场的亮眼表现之中。
9月,上汽新能源车销量接近1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大增46.5%!
1-9月,新能源累计销量达到108.3万辆,同比增长44.8%,已然成为集团的核心增长极。
放眼海外,1-9月累计销量达76.5万辆。
特别是MG品牌,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量已超22万辆,即便面对欧盟的反补贴压力,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球用户,上汽正构建区域性的“产品质量档案”,并制定差异化的分级标准,让产品从“全球卖”真正升级为“全球造、本地改”,这种深度本地化的战略,不得不说,格局很大。
这一切的辉煌,源于一场触及筋骨的组织架构重塑。
2024年下半年起,上汽集团实施了“握指成拳”的整合策略。
想象一下,将荣威、智己、MG等自主品牌资源统筹为一个“大乘用车板块”,同时组建上汽商用车板块,这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了闪耀的项链。
整个产品定义、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被打通,效率提升立竿见影。
通过引入IPD(集成产品开发)等先进的开发模式,上汽将曾经漫长的24-36个月产品开发周期,硬生生缩短至18个月。
这使得企业能够从“以产定销”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以销定产”的主动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库存压力,更实现了资源投放的精准高效。
技术,才是驱动这场变革的真正内核。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的那句“新能源汽车是科技生命体,不仅要有‘智慧脑’,还要具备‘健壮身’和‘强劲心’”,精准地揭示了企业技术战略的底层逻辑。
秉持着“懂车更懂你”的用户理念,上汽过去十年间累计投入高达1500亿元的研发费用,系统性地构建了在智能、安全、动力三大领域的硬核竞争力。
在“智慧脑”的建设上,上汽已从追随者蜕变为引领者。
他们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都获得“无驾驶人牌照”的企业,高阶智能驾驶成果已实现规模化落地。
您听说过智己的Robotaxi吗?
累计订单已超30万单,自动驾驶行程高达数百万公里,用户满意度更是高达近99%!
再看友道智途的L4级智能驾驶集卡,在国内多个港口占据领先地位,甚至成功“出海”秘鲁钱凯港,将“中国智能”的旗帜插在了世界舞台。
而“健壮身”,则为车辆的安全与操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业首创的“主/被动一体”智能安全系统,结合第二代数字底盘的集中控制技术,确保车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都能保持最佳姿态。
至于“魔方”电池,那可是通过了6倍于国标的极限测试,实现了“零自燃、零热失控”的惊人成就。
这等安全保障,足以让用户安心驰骋。
更令人惊叹的是,上汽在2025工博会上发布的“一体化轻量智能底盘”,将“健壮身”的概念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个底盘深度集成了VMC整车运动控制、EMB干式线控制动、四轮全域线控转向等前沿技术,以“超级顺滑、超级百搭、超级安全、超级节能”四大优势,成为了全球智能底盘技术的标杆之作。
面对用户最关心的续航与能耗焦虑,上汽给出的答案是“强劲心”的多元化路线。
他们坚持“纯电为主、混动为辅、燃料电池布局未来”的战略。
纯电领域,半固态电池已实现批量装车,全固态电池也计划于2026年量产。
混动领域,DMH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更是突破了46.3%,堪称全球混动发动机技术的佼佼者。
而燃料电池方面,电堆和系统累计交付已达5000多台套,双极板和膜电极的自主开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预测,到2030年,国内汽车市场或将形成“纯电40%、混动30%、燃油30%”的“433”格局。
上汽集团“尊重市场规律,推动多技术路线并行,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的判断,无疑为他们的技术投入指明了方向——不押注单一赛道,而是以技术多样性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埋下了深远的伏笔。
技术的光芒,最终需要通过产品来闪耀。
8月底至9月初,上汽集中推出了一系列重磅车型。
它们以鲜明的技术特色和精准的用户定位,引爆了市场,形成了“上市即爆款”的集群效应。
这既是上汽“架构提效、技术赋能”转型成果的有力印证,更是其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的体现。
以MG4为例,它堪称高端技术下探的“亲民标杆”。
作为MG品牌全面拥抱新能源的代表作,全新MG4以6.58-9.98万元的亲民价格,搭载了原本属于高端车型的半固态电池技术。
它精准地击中了年轻家庭用户“既想要智能电车,又担心价格与续航”的痛点。
上市仅40分钟,大定订单就突破1万辆,累计预售订单更是达到了4.5万辆,成为了10万级电动车市场的“黑马”,真正实现了“高端技术大众化”。
而新一代智己LS6,则以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20万级智能SUV的标准。
这款“超级大五座智能SUV”,凭借“恒星超级增程”系统和“灵蜥数字底盘”等技术创新,直击用户对“续航焦虑、操控体验”的痛点。
它将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预售27分钟订单破万,累计预售超过5万辆,成功在竞争激烈的20万级市场撕开了缺口。
至于尚界H5,更是开放协同的“强强联合典范”。
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这款车型,集成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0、鸿蒙座舱,以及1360km的超长续航等核心优势。
上市1小时,大定订单即突破1万辆,29天累计订单达16万辆!
这款车的成功,不仅是技术合作的结晶,更展现了上汽改革后“开放协同”的生态思维。
通过整合外部优质资源,他们打造出了“1+1>2”的强大产品力。
合资板块的焕新同样至关重要。
面对新能源浪潮,上汽正推动合资品牌迈入“2.0时代”。
上汽大众制定了“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加速电动化车型的布局;上汽通用别克则通过主力车型的“一口价”政策稳固市场根基。
在高端市场,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的出现,更是打破了“燃油车无智能”的固有认知。
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技术的燃油车型,它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驾乘体验。
奥迪E5 Sportback则深度融合了奥迪百年驾控底蕴与上汽智能技术,搭载“德系Driving DNA+端到端飞轮大模型”,上市30分钟订单破万辆,为传统豪华品牌电动化提供了“本土化创新”的精彩范例。
别克至境L7首搭“真龙”增程技术与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带来同级最长的302km纯电续航、同级领先的1400km+综合续航、同级最快的5.9s零百加速及0.5L百公里综合油耗,进一步完善了上汽“全场景产品矩阵”。
随着这些车型的逐步上量,上汽合资板块的引领地位将更加巩固。
从组织架构的重塑,到技术护城河的构建,上汽集团的这场全面深化改革,远不止于“传统车企的自我革新”。
它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以改革为基石,以技术为核心,以生态为翅膀,上汽正朝着“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导者”的目标稳步前行,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智能转型贡献着“中国方案”。
这股坚韧不拔的劲头,这般高瞻远瞩的魄力,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