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本品质获认可,智电转型稳推进,广汽半年报拒绝短期博弈

最近这几年,只要一聊到汽车,大家伙儿的第一感觉可能就是一个字——“乱”。

今天这家宣布降价两万,明天那家就敢说买车送全套家电,各种新技术、新名词更是满天飞,什么激光雷达、智能座舱、AI大模型,听得人眼花缭乱。

好像车企们都在参加一场百米冲刺,谁跑得慢一点,就可能被淘汰。

在这种热闹甚至有些喧嚣的氛围里,很多人心里可能都在犯嘀咕:现在造车,还有人愿意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一辆车最基本的东西吗?

广本品质获认可,智电转型稳推进,广汽半年报拒绝短期博弈-有驾

还是说,大家都想着怎么赚一波快钱,搞点噱头吸引眼球就完事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广汽集团前不久公布了他们上半年的“成绩单”,也就是2023年的半年报。

这份报告看起来没有太多刺激眼球的爆点,但仔细一琢磨,却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报告里说,广汽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了426.11亿元,听起来是个不小的数字。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研发上投入了37.89亿元,比去年同期还多了16.55%。

这说明他们愿意花大价钱去搞技术。

产销量方面,上半年生产了80多万辆车,卖出去了75万多辆,终端实际交到消费者手里的车有85.8万辆,整个盘子非常稳健。

这些数字背后,我们看不到那种为了短期流量不顾一切的疯狂,反而能感受到一种沉下心来练“基本功”的定力。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市场里,这种坚持显得尤为可贵,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车企在转型时的一种稳健姿态。

咱们先说说技术研发这块儿。

现在很多新车发布会,恨不得把车子说成一个长了轮子的智能手机,大屏幕越多越好,语音助手越能聊天越棒。

广本品质获认可,智电转型稳推进,广汽半年报拒绝短期博弈-有驾

这些东西好不好?

当然好,能提升用车体验。

但广汽似乎在想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除了这些锦上添花的东西,用户开车时最担心、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他们把研发的力气,使在了这些“刀刃”上。

比如开新能源车,很多人都有“里程焦虑”,尤其是跑长途,眼瞅着电量往下掉,心里就发慌,生怕车子半路趴窝。

针对这个核心痛点,广汽研发了“星源增程”技术。

说白了,这个技术就是为了让你彻底告别这种亏电的恐慌感,无论电池里还剩多少电,车子的动力表现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电量低了就没劲儿的情况。

这种研发,不是为了追逐潮流,而是实实在在为用户解决问题,让人开车更安心。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不光琢磨盘子怎么摆得好看,更是下功夫把菜本身的味道做到极致。

光有想法还不行,得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上半年近38个亿的研发费用,换来了什么呢?

广本品质获认可,智电转型稳推进,广汽半年报拒绝短期博弈-有驾

半年时间里,广汽新增了超过1600件专利申请,累计的专利数量已经突破了22000件。

这些专利不是摆设,而是无数工程师夜以继日攻关的成果,是企业技术实力的底气。

他们不光在混动、增程这些领域下功夫,还在布局更长远的未来,比如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搞飞行汽车是不是有点太科幻了?

但广汽不是停留在画大饼,他们的飞行汽车在6月份已经拿到了近千架的意向订单,7月份就把样机交付给了客户,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扎实。

这种研发思路,不是看市场上什么火就跟风做什么,而是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判断,进行精准投入。

这种“笨功夫”,短期看可能不如那些会讲故事的品牌吸引眼球,但长期来看,这才是企业能走得更远、更稳的根基。

聊完硬核的技术,我们再来看看品质这个软实力。

对于一辆车来说,品质就像是地基,地基不牢,上面盖的房子再漂亮、再智能,也住着不踏实。

在品质把控这方面,广汽本田可以说是行业里的一面旗帜。

在很多品牌追求“快”、追求新车像下饺子一样推出的时候,广汽本田却显得有些“慢”。

广本品质获认可,智电转型稳推进,广汽半年报拒绝短期博弈-有驾

这种“慢”,不是反应迟钝,而是一种对品质近乎苛刻的坚守。

他们内部有一个标准,叫“120%合格率”,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国家和行业的标准是100分及格,但他们要用120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源头的零部件采购,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超高的标准来检测,确保交到用户手里的车是万无一失的。

举个例子,广汽本田推出的全新电动品牌首款车型P7,在上市之前,竟然经历了长达4年的开发和验证周期。

为了确保车辆的可靠性,测试车队跑了足足150万公里。

150万公里是个什么概念?

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跑将近40圈。

他们把车开到极寒的东北,也开到酷热的新疆,在各种极限天气和复杂路况下反复测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在实验室里解决掉,确保用户在未来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心、放心。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也换来了市场的回报。

就在8月底,全球权威的J.D.Power发布了2023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在主流汽车品牌里,广汽本田又一次拿了第一名。

这已经是他们第六次获此殊荣了。

广本品质获认可,智电转型稳推进,广汽半年报拒绝短期博弈-有驾

消费者的口碑和真金白银的购买,是不会骗人的。

在车市竞争如此激烈,很多合资品牌都感到压力巨大的时候,广汽本田的雅阁和皓影销量居然还能同比增长,特别是皓影,凭借汽油、混动、插电混动三种动力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销量增长了13.9%,这背后靠的就是多年来积累下的“可靠、耐用”的好名声。

这份品质的坚守,不仅稳住了广汽的销量基本盘,也为整个集团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最宝贵的品牌信誉。

当国内市场已经卷成一片“红海”的时候,把车卖到国外去,成了很多中国车企的新出路。

但出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简单地把车运出去卖掉,还是把它当成一个长期的事业来经营,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

广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就体现出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

上半年,广汽的自主品牌在海外卖了超过5万辆车,同比增长了45.8%,成绩相当不错。

这背后,是他们多年来“稳扎稳打”的持续耕耘。

目前,广汽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70多个销售网点,并且在海外设立了4家本地化组装的工厂。

这种在当地建厂组装的模式,比单纯卖车要复杂得多,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可以更好地根据当地用户的喜好来调整产品,降低关税成本,还能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更容易融入当地市场。

比如他们开拓欧洲市场,就没有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选择先从汽车工业发达、标准严苛的英国市场入手,站稳脚跟后,再逐步向波兰等其他国家辐射。

这种步步为营的策略,看起来不快,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汽车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一时的价格战和花哨的营销或许能赢得短暂的喝彩,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技术、品质这些最基本的硬实力,以及面向全球的开阔格局。

从广汽这份半年报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用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在这条漫长的赛道上稳健前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