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领跑者,埃安销量骤降32%,B端拖累能翻身?

昔日新能源市场的“领跑者”,如今广汽埃安的销量曲线,怎么就陡然转折,步入了“低谷期”?

各位车友,您有没有注意到,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埃安,近期似乎“慢下了脚步”?

官方公布的数据,像一记闷棍,直击心扉:9月份,销量骤降32.37%,1-9月累计销量也同比下滑近两成。

这数字,可不是小小的“调整”,而是实打实的“退潮”。

昔日领跑者,埃安销量骤降32%,B端拖累能翻身?-有驾

回想2023年,埃安可是以48万辆的年销量,稳居比亚迪、特斯拉之后,成为人们口中的“第三极”。

那时的它,好比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气势如虹,未来似乎一片坦途。

可到了2024年,这增长的势头,怎么就“戛然而止”了呢?

销量滑坡21.19%的事实,摆在眼前,进入2025年,日子更是“紧巴巴”的。

这前后反差,足以让每一个关注中国汽车市场的朋友,心生疑问:究竟是什么,让埃安从“云端”跌落?

笔者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市场风向的剧变,而埃安的应对,却显得有些“后知后觉”。

长久以来,埃安的销量增长,很大程度上仰仗着“B端市场”的输送,尤其是网约车领域。

埃安S、埃安Y这两款主力车型,曾是无数网约车司机的“得力助手”,它们勤勤恳恳,为埃安贡献了可观的销量。

可当网约车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这棵曾经的“摇钱树”,自然就“枝叶稀疏”了。

您说,依赖单一市场,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朴素的道理,在汽车市场同样适用。

昔日领跑者,埃安销量骤降32%,B端拖累能翻身?-有驾

更令人玩味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玩法”,早已不是“纯电独舞”的时代。

如今,插电混动、增程动力车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市场份额。

您瞧瞧问界、零跑,它们旗下的增程车型,月销破万已是常态,仿佛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而埃安,却一直“固守”纯电阵营,这“单兵作战”的策略,未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当然,埃安也并非“冥顽不灵”,今年也计划推出增程式车型,但这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毕竟,市场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动力选择,而非“一刀切”的解决方案。

昔日领跑者,埃安销量骤降32%,B端拖累能翻身?-有驾

B端市场的疲软,加上“网约车”这个略显尴尬的标签,无疑给埃安的C端市场销售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透露,今年下半年,埃安将实施“B端与C端品牌分离”的战略,B端将独立门户,专攻运营市场。

这个决策,听起来颇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可问题来了,规划是美好的,但实际动作呢?

至今,相关动作似乎还未有明确迹象。

即便品牌分离顺利落地,埃安能否借此“翻身”,大幅提升C端的市场销量占比,这依然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毕竟,消费者买车,看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

埃安旗下的车型,能否真正打动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市场卖点,这是它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

昔日领跑者,埃安销量骤降32%,B端拖累能翻身?-有驾

“分家”之外,埃安的内部“战队”,似乎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广汽集团与华为的联手,将目光瞄准了30万元以上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预计2026年推出首款产品。

当“亲儿子”埃安与“新伙伴”华为联手打造的“新物种”同台竞技时,资源分配、市场定位等问题,都将成为摆在埃安面前的“考题”。

内部的“内卷”,是否会影响埃安后续的发展势头,值得深思。

然而,即便前路荆棘密布,埃安也并非“束手无策”。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埃安多年积累的用户基础和良好的口碑,仍是其宝贵的财富。

而且,在“三电技术”和智能化领域,埃安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这都是它东山再起的“看家本领”。

更何况,埃安正积极“出海”,其首款进军欧洲的车型——埃安霸王龙(AION Hyper SSR),已于9月份正式上市。

这无疑为埃安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也为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昔日领跑者,埃安销量骤降32%,B端拖累能翻身?-有驾

“时移世易,变法宜也。”

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浪潮”吞没。

广汽埃安能否抓住这最后的“窗口期”,及时调整策略,找准市场定位,实现“涅槃重生”,我们拭目以待。

这趟旅程,注定充满挑战,但也可能迎来新的辉煌。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埃安还有机会扳回一城吗?

你们对埃安的未来有何看法?

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金玉良言”,咱们一起聊聊!

“用车社”永远是你们最忠实的听众,最真诚的伙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