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盛会高呼“黑公关”,两起致命事故车门却打不开

#美女#

智能汽车盛会高呼“黑公关”,两起致命事故车门却打不开

上周北京那场声势浩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刚落下帷幕,满场都是“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化成果”这些高大上词汇。结果你猜怎么着?小米掌门人雷军在台上慷慨激昂地呼吁“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台下就爆出小米SU7又一起致命事故——车门又打不开了。

这不是第一次了。2025年3月在安徽,一辆小米SU7发生碰撞后爆燃,车门无法打开;就在大会召开前几天的2025年10月13日,成都又一輛SU7失控撞栏后起火,救援人员赶到现场,面对那扇纹丝不动的车门束手无策。两起事故,同一个致命问题。

恕我直言,当一家车企在技术盛会上大谈特谈投入57.9亿搞智能驾驶、情绪识别控车这些前沿科技时,却连最基础的车门安全问题都没解决,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良心问题。

我特意去查了SU7的车门设计,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为了追求所谓的“极致简约”,它采用了无机械式外把手。平时看着是挺酷,可一旦车辆断电,从外面根本打不开门!唯一的希望是车内那个小小的备用机械把手——还得指望车里的人能有意识、有力气去拉。

智能汽车盛会高呼“黑公关”,两起致命事故车门却打不开-有驾

行业内为这种隐藏式门把手做双重安全冗余本是惯例,成本并不会增加多少。而不考虑这个设计,成本却能明显降下来。这不免让人怀疑,某些企业是不是在看不见的安全细节上打算盘?

更讽刺的是,工信部早在2025年9月24日就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拟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监管层已经意识到问题,可某些车企却还在忙着在台上喊“抵制黑公关”。

《浙江日报》直接点题批评:“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第一财经、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也同步发声。这不是什么“黑公关”,这是公众对生命安全最基本的担忧。

一边是投入近60亿搞智能驾驶的宏大叙事,一边是两起事故中那扇死活打不开的车门——这种反差还不够刺眼吗?当救援人员站在燃烧的车外,眼睁睁看着生命在眼前消逝,却因为一扇门而无能为力,这时候再谈什么“情绪识别控车”,不觉得太苍白了吗?

智能汽车盛会高呼“黑公关”,两起致命事故车门却打不开-有驾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到底该为什么买单?是为那些炫酷却未必可靠的高科技概念,还是为那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最基础的安全设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