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凌晨两点途经老城区的某条小街,恰好听见一阵低沉、不紧不慢的“砰砰”声穿过薄雾,你八成不会下意识想到什么紧急事故。可你要是停下车窗,闭上眼,我敢打赌,你会恍惚觉得:这不是哪个人的心跳?但没错,那就只是哈雷883的引擎咚咚地敲着地面。骑手不慌不忙地停在红灯前,打开手机导航,等灯。几只流浪猫都不敢靠太近,怕被那铁皮猛兽的气场吓跑。——哈雷883,冰冷的数据只是它名字后缀的一部分,真正的身份,总藏在这样的夜色和街角。
“为什么我不再迷恋极速?”说实话,这是个值得所有骑过摩托的人晚上失眠时自问的问题。人的大脑可能跟发动机零件一样,年头一长,热量总会被时间慢慢带走。如今回望,那些年偏执地追求极致速度、响应与操控,仿佛是另一种青春期冲动。可随着年纪和里程数字一起增长,不知何时开始,我们对赛道的执念让位于复古巡航带来的满足感。
第一次“看见”它,不是摆拍的海报,也不是网红试驾的vlog,更不是展厅里浴着灯光的静物,而是一场某个傍晚偶遇。那天湿热,空气像无形的胶水,连呼吸都觉得费力。只听那“砰砰”声自远而近,我循着声音看见黑色的883安安静静等红灯。骑手穿得像刚下班的邮差,没脖子的头盔,斜挎包。绿灯亮,车子一抖,哑光漆面滑进人群,只留下尾灯的轮廓。什么马力、扭矩、极速,都比不上那种刷地一下消失掉的干脆,简单、直接、有种不动声色的自信。这一刻我有点明白:有的人活成了哈雷,而我可能还在消耗自尊心。
我后来特意研究了一下这台Iron 883的技术细节,V型双缸、风冷、883cc排量,这些参数凑在一起能让一些摩托发烧友展开热烈争论。可我得承认,这些数字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并不重要。车之所以吸引人,很多时候和性能并无太大关系。它是一个“样子”,一种态度,甚至是人格的外化。这种线条利落,体型精干而不过分膨胀的巡航车,确实就长在我的审美点上——既不会显得谋求炫技,也不像跑车那样咄咄逼人,更不像旅行车那样臃肿,仿佛随时要“带盐水鸭油纸包走”。
骑复古巡航的姿态,就像一个被生活蹂躏惯了的人——腰板直着但心里有数,手把得不紧不松,稳稳当当地把脚落在地上,那一刻你才知道“人车合一”这破词是怎么来的。——不是要征服谁,而是认可彼此。梦想里我一次次握紧钥匙,拧动点火钮。那浑厚的、略带沙哑的引擎轰鸣,哪怕每次启动都可能被邻居投诉“扰民”,也顶多被骂一句“有点原始”。说句实话,这世界上还有多少机械能让你一按下去就和你讲“浪漫”?
你要是问我自由是什么,很难用高深的理论阐释。但骑上883随便往前骑,阳光洒一身,风带走汗渍和迷茫。那直白的动力输出和没有任何电子辅助下的躁动,其实本质上也只是想找回一点点“不用向别人解释自己”的坦然。别看今天智能化搞得人手忙脚乱,其实大部分科技都是为了防止我们犯错。而这种原始摩托,只会在你出错的时候告诉你“自己负责”。是的,我见过摔哈雷的骑手,也见过摔自己的成年人。这年头承担后果的机会太少,要不怎么会有人觉得复古是真时髦?
哈雷883就像一面镜子。你以为你只是想要一台车,实际上你想要的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证明。人们到了不同人生阶段,总会下意识寻找某个“心里的旧梦”来落地生根。对别人来说,它就是两个轮子的铁家伙;对我来说,它是小时候玩具抽屉里的积木,大学时桌面上的摩托壁纸,成年后通往“别说话、让我呼吸”的通道。有时候你以为自己还好,其实只是没有机会让心里的那点躁动响出声。
其实,哈雷883也并不完美。它不快,不省油,维修贵,坐起来久了屁/股麻(职业病发作,不带脏字),偶尔熄火还得尬地推到路边捣鼓半天。可谁要求自己选择的梦必须十全十美?每一次你换挡听见“咔哒”,每一次下车抚摸那串零件上的油污,都会发现这和人一样——不必完美,只要真实。
可能正因为如此,到了某个节点,梦中情车会悄悄变了样。不再是挂满电子屏的时速兽,而成了能在深夜陪你静静听风、白天闷头驰骋的巡航伙伴。防赛的“过去式”未必是退步,有时候只是老练,也有点像人开始接受自己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冲刺、摔倒和重来。不是变得温和,是明白绕远的路才叫归途。
写到这儿,也不确定自己是变得成熟,还是只是老了。或许下一个夜晚我还会被某辆更老旧的哈雷吸引,谁知道呢?我想问问各位:你们心里的“梦中情车”,现在变了吗?它是进了车库,还是仍在路上?或者,压根还没下单,就已经在你体内存活成了某种气质?
反正,哪怕我终于骑上了那一台,我八成还会继续做梦,继续寻找下一个哑光黑的背影。有时候,奔赴并不是为了到达,只是为了路上能遇见自己。听起来虚无?没关系,这话要是由哈雷来说,它八成会咧嘴一笑,懒得搭理我。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