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郑州航空港区那边出了个新鲜事,挺有意思的。
比亚迪这个我们都熟知的汽车品牌,没把劲儿全用在4S店里卖车,反而在郑州搞了个占地五十万平方米的巨大场地,名字听起来挺专业,叫“全地形专业赛车场”。
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一个造家用车的企业,花这么大力气建个赛车场是图啥?
是单纯想秀一下自己的技术肌肉,还是背后有什么咱们普通人没看明白的门道?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赛车场里最吸引眼球的东西,一个叫“悬天泼沙”的大家伙。
这可不是公园里给小孩玩的沙坑,它直接拿了个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是“中国最大垂直高度汽车模拟沙丘”。
这个沙丘有多大呢?
垂直高度有三十八米,差不多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十二三层楼那么高。
更吓人的是它的坡度,达到了四十五度。
咱们平时开车下地库,那个坡道顶多也就十五度左右,开上去都得加点油门。
这四十五度的沙坡,对于一辆车来说,基本上就跟爬墙差不多了,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只是个固定的沙坡,那也就算了,关键是它还是个“活”的。
比亚迪在这座沙山里头装了上千个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就像是人的神经一样,能随时感觉到沙子表面的变化。
然后通过电脑里的人工智能算法,这套系统可以随时改变沙子的软硬程度和摩擦力。
这是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你开车冲上去,可能前一秒车轮底下还是那种软绵绵、快要陷进去的沙漠沙子,但下一秒,它就能变得跟硬土路甚至岩石地面一样坚硬。
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对车辆的四驱系统、动力输出和车身稳定性都是极大的考验。
不仅如此,这个大家伙还能模拟天气。
它自带一套风力、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系统,能把真实沙漠里那种白天热得烫脚、晚上冻得发抖,温差超过五十度的极端环境给模拟出来。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辆电动车,在模拟的正午酷热中往沙丘上冲,它的电池系统正在经受高温的考验;没过多久,环境突然变成了深夜的严寒,这对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又是一次冰火两重天的挑战。
当车辆在这个沙丘上进行测试时,车上关于底盘、动力、电池等两百多个项目的数据,会源源不断地实时传回到比亚迪的实验室里。
所以说,这不仅仅是个给车玩的地方,更是一个极其先进和严苛的汽车极限测试平台。
它解决了以前国内车企想做类似极端环境测试,要么得大老远跑去新疆、西藏,要么就得出国的难题,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搞定。
那么,建这么一个顶级的测试场,是不是就关起门来自己用了呢?
这正是比亚迪这次做法最出人意料的地方。
他们把这个原本应该是高度保密的技术试验场,直接对我们所有普通老百姓开放了。
这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都是非常罕见的。
传统的汽车试验场,那都是守卫森严,生怕外人进去看到什么商业机密。
但比亚迪反其道而行之,把它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去体验的乐园。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想法,叫做“用户共研计划”。
说白了就是,我们花钱进去玩,看起来是消费者,但实际上,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成了比亚迪的“民间测试员”。
我们普通人的驾驶习惯,跟专业的试车手肯定不一样。
我们开车时怎么踩油门、怎么踩刹车、怎么转弯,这些真实、多样的驾驶数据,对于比亚迪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成千上万个普通人的驾驶数据汇集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帮助他们研发出更符合我们日常使用习惯、更皮实耐用的汽车。
这样一来,我们既玩得开心,又在无形中帮助了产品的改进,一举两得。
当然,除了那个破纪录的沙丘,这个五十万平米的场地里还有更多花样。
比亚迪几乎是把全世界各种难走的路都“搬”到了郑州。
比如,他们复刻了青藏高原那种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原冻土带,可以在里面模拟低氧、低温的环境,专门测试车辆在高原地区的动力和电池表现。
还有模拟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用大功率风机制造风沙,让沙丘在你面前移动,这对车辆的越野能力和驾驶员的反应是个大考验。
甚至还有亚马逊雨林的那种泥泞路,用的还不是普通的泥巴,而是可以调节黏稠度的特制泥浆,专门看车辆的四驱系统能不能在这种烂泥地里成功脱困。
说了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咱们再来看看对普通人来说最实际的。
这个乐园的门槛高不高?
从开业第一天的情况看,答案是否定的。
当天进场的人数超过了三千人,其中有六成都是带着孩子来玩的家庭。
有一位游客就说,以前总觉得赛车、越野这些活动,都是有钱人或者专业车手的专属,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了。
没想到在这里,花九十八块钱,就能租到一辆配备了专业安全防护的比亚迪宋PLUS DM-i,自己和孩子都能亲身体验一把在各种复杂路况上开车的乐趣。
玩完了车,旁边还有科普区,能给孩子讲讲汽车的物理知识,感觉这钱花得特别值。
这个价格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它一下子就把专业赛车运动和普通大众之间的墙给推倒了。
它传递出一个信息:先进的汽车技术不应该只陈列在展厅里,也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摸得着、体验得到。
当一个孩子在泥地里成功“脱困”,在科普区里明白了什么是差速锁,或许一颗对科学、对工业感兴趣的种子就在他心里埋下了。
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郑州这个全地形赛车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技术展示窗口,或者一个单纯的游乐场。
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中国的汽车品牌正在从过去的技术追赶者,慢慢转变为一种汽车文化的引领者。
它们不再只满足于造出一台好车卖给你,而是开始尝试为你构建一种全新的、围绕汽车的生活方式和科技体验。
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信和更长远的眼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