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停车接受检查!"
交警陈队长看着眼前这辆满载玉米的农用三轮车,皱起了眉头。
驾驶座上坐着的竟然是个看起来还没成年的少年,脸庞稚嫩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你多大了?"陈队长走近车窗,语气严肃。
"十七。"少年李远山紧握方向盘,声音有些紧张但依然镇定。
陈队长环视了一遍车厢里堆得满满的玉米,又看看这条140公里的乡道,心中疑惑更甚。
刚才在前面的弯道处,他亲眼看见这辆三轮车灵活地并线超越了两辆大货车,那娴熟的技术连老司机都未必能做到。
"你的驾驶证呢?"
"我......"李远山张了张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陈队长的目光在少年脸上停留了几秒,突然问出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问题。
01
三个月前,李远山还是个普通的高三学生,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数学考试能不能及格。
那个阳光明媚的周六上午,他正在房间里刷题,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重重的倒地声。
"大海!大海!"母亲王春花的尖叫声撕裂了山村的宁静。
李远山扔下笔冲出房间,看到父亲李大海倒在院子里,脸色苍白,嘴唇发紫。
"爸!"他跪在父亲身边,手足无措。
"快,快叫救护车!"王春花颤抖着手拨打电话。
救护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将李大海紧急送往县医院。
医生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手术,后期还要长期卧床休养。
手术费十五万,对于这个靠种地和跑运输为生的农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医生,求求您,一定要救我丈夫!"王春花跪在医生面前,泪如雨下。
李远山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的背影,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
家里的积蓄全部用完,还借了亲戚朋友十几万,才勉强凑够手术费。
手术成功了,但李大海需要长期卧床,不能再干重活,更不能开车跑运输了。
而家里还有二十亩地的玉米等着收割,还有去年欠下的化肥钱、种子钱,以及现在每个月高昂的医药费。
王春花每天守在医院照顾丈夫,家里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李远山稚嫩的肩膀上。
"远山,要不你先别上学了,在家帮忙......"病床上的李大海虚弱地说道。
"不!"李远山坚决地摇头,"爸,您好好养病,我能行的!"
但他心里清楚,光靠种地根本支撑不起这个家,必须像父亲一样跑运输才能维持生计。
可问题是,他连驾照都没有,怎么开车?
02
李远山记得小时候经常坐在父亲身边,看着他熟练地操控着那辆老旧的农用三轮车。
"远山,开车其实不难,关键是要胆大心细。"李大海曾经这样对他说。
"爸,您什么时候教我开车啊?"那时的李远山满眼期待。
"等你十八岁考了驾照再说。"李大海摸摸儿子的头,"现在好好读书就行。"
可是现在,生活不给他等待的机会了。
玉米收割季节到了,县里的粮站收购价格不错,但必须自己运过去。
一车玉米能卖三千多块钱,往返一趟的运费却要八百,如果自己能开车,这八百块就能省下来。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承接其他农户的运输业务,每个月能有不少收入。
李远山趁着母亲在医院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坐进了那辆农用三轮车的驾驶座。
方向盘比他想象的要沉,离合器也很硬,第一次发动引擎时,车子猛地往前蹿了一下,差点撞到院墙。
他的心脏砰砰直跳,手心全是汗。
但他没有放弃,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在院子里练习。
从最基本的启动熄火开始,到慢慢学会控制离合器,再到在院子里转圈。
农用三轮车的操控和小汽车不太一样,方向盘很沉,刹车距离长,转弯半径大。
最难的是学会在坡道上起步,他们家在半山腰,出门就是坡道。
无数次熄火,无数次溜车,李远山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不行,我必须学会!"他咬着牙,一遍遍地练习。
半个月后,他终于能够在院子里熟练地驾驶三轮车了。
但真正上路,还需要更大的勇气。
那天傍晚,李远山鼓起勇气,开着三轮车沿着村里的小路慢慢行驶。
刚开始他紧张得要命,双手紧握方向盘,车速只有十几公里。
村里的老人看到他开车,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远山这孩子,这么小就会开车了?"
"唉,也是没办法,家里出了这事......"
李远山听着村民们的议论,心中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在支撑着他。
03
第一次真正载货上路,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李远山装了满满一车玉米,趁着夜色从家里出发,计划天亮前赶到县城的粮站。
夜晚的乡道格外安静,只有车轮碾过碎石的声音和发动机的轰鸣声。
山路崎岖,弯道很多,李远山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车速。
农用三轮车没有助力转向,每一个弯道都要用尽全身力气才能打过方向盘。
载重后车子更加沉重,刹车距离明显变长,上坡时发动机发出痛苦的嘶鸣。
凌晨两点,在一个急转弯处,对面突然出现了一辆大货车的车灯。
李远山慌忙打方向盘避让,车子一下子冲到了路边的草丛里。
"砰!"右前轮撞到了一块石头上,车身剧烈地颠簸了一下。
他赶紧踩刹车停车,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大货车司机也停了下来,走过来关切地询问:"小伙子,没事吧?"
"没...没事。"李远山声音有些颤抖。
"你这么小就开车,有驾照吗?"司机打量着他。
李远山不敢回答,只是摇摇头。
司机叹了一口气:"现在的孩子都不容易啊,不过你开车还是要小心,这条路经常有交警检查。"
送走了好心的司机,李远山检查了一下车子,还好只是轮胎被刮了一下,没有大碍。
这一夜的经历让他明白,仅仅会开车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真正的驾驶技术。
从那以后,李远山开始认真研究驾驶技巧。
他找来了父亲以前买的驾驶教程书,认真学习各种交通规则和驾驶要领。
白天上课,晚上练车,周末的时候就载着玉米往县城跑。
慢慢地,他的技术越来越娴熟,对这条140公里的乡道也越来越熟悉。
哪里有急弯,哪里坡度大,哪里容易积水,他都了如指掌。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与其他车辆相处。
超车时要观察后视镜,并线时要提前打转向灯,会车时要主动让行。
村里的其他农户看到李远山开车技术越来越好,也开始委托他帮忙运输粮食。
每趟运输能赚两三百块钱,一个月下来能有两三千的收入。
虽然辛苦,但至少能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还能给父亲买药。
04
随着运输次数的增多,李远山的驾驶技术日益精进,但危险也在悄悄接近。
那是一个雨天的下午,他载着一车小麦从县城返回,路面湿滑,视线不佳。
在一个长下坡路段,前面有两辆大货车正在缓慢行驶,后面又跟上来一辆面包车。
李远山被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面包车司机显然很急躁,不停地按喇叭催促。
李远山看了看后视镜,又观察了前方的路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趁着一个相对平缓的路段,打开转向灯,小心翼翼地向左并线。
农用三轮车的动力不足,超车需要更长的距离和更精准的时机把握。
李远山深踩油门,发动机发出嘶鸣声,车速缓慢提升。
就在这时,对面出现了一辆轿车的车灯。
距离越来越近,李远山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如果现在收油回到原来的车道,肯定会被面包车追尾。
如果继续超车,很可能与对面来车相撞。
电光火石之间,李远山凭借着这几个月来积累的经验,做出了判断。
他继续加油超车,同时精确地计算着距离和速度。
就在即将与对面轿车相遇的瞬间,他成功超越了前面的货车,及时并回右侧车道。
整个过程惊险万分,却行云流水般流畅。
后面的面包车司机都看呆了,这个技术水平完全不像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能达到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对李远山技术和心理素质的考验。
他学会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安全驾驶:雨天、雾天、夜晚、会车、超车、倒车。
更重要的是,他培养出了一种老司机才具备的路感和预判能力。
看到前方路况变化,能提前做出反应。
遇到紧急情况,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
村里的老司机们都对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刮目相看。
"远山这孩子,开车比他爸都稳!"
"是啊,这技术,连我们都不如。"
但李远山心里清楚,自己始终是无证驾驶,一旦被交警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他总是选择人少的时间段出行,尽量避开交警检查。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05
这天是秋收的最后一趟,李远山装了满满一车玉米,准备送到县城粮站。
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他选择了白天出行,因为晚上要在学校上晚自习。
高三的课程越来越紧张,他已经落下了很多功课,不能再缺课了。
上午十点,载着玉米的三轮车驶出了山村。
阳光明媚,秋风送爽,这本该是个美好的日子。
李远山熟练地驾驶着车辆,沿着熟悉的乡道向县城驶去。
在经过一个长上坡路段时,前面有两辆大货车正在缓慢爬坡,严重影响了通行速度。
李远山看了看时间,如果一直跟在后面,到粮站就要下午了,那样就赶不上晚自习了。
他观察了一下路况,决定超车。
这段路他跑过无数次,对路况了如指掌。
前面有一个相对平缓的路段,视线良好,是超车的好机会。
李远山打开左转向灯,观察后视镜确认安全后,开始并线超车。
农用三轮车虽然动力不足,但经过这几个月的改装和调试,性能比以前好了很多。
他深踩油门,发动机咆哮着,车速逐渐提升。
第一辆货车很快就被甩在了后面,紧接着开始超越第二辆。
就在这时,路边的草丛中突然闪出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交警陈队长正举着测速仪,目光锐利地盯着过往车辆。
李远山心中一紧,但已经来不及了。
陈队长显然也注意到了这辆正在超车的农用三轮车,更注意到了驾驶座上那张年轻的脸。
"停车!接受检查!"陈队长挥动手中的停车指示牌。
李远山别无选择,只能靠边停车。
陈队长走向车子,眼神中满是疑惑和惊讶。
他执勤这么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司机,但从未见过如此年轻却技术如此娴熟的驾驶员。
刚才那个超车动作,时机把握、并线技巧、速度控制,每一个细节都堪称完美。
这绝不是一个初学者能够做到的。
陈队长走到车窗前,打量着这个看起来还没成年的少年。
"你多大了?"
"十七。"李远山如实回答。
"驾驶证呢?"
李远山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陈队长的目光在少年脸上停留了几秒,心中疑惑更甚。
这个孩子的眼神中没有普通违法者的狡猾和慌张,而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担当。
更让他好奇的是,刚才那个超车动作到底是怎么练成的。
陈队长忍不住问出了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问题——
当陈队长的话音刚落,李远山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这个问题仿佛要将他内心深处最沉重的秘密全部挖掘出来...
06
李远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
"交警叔叔,我知道我违法了,但我真的没有选择。"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我爸三个月前心脏病发作,现在还躺在医院里,家里二十亩地的粮食没人运,医药费也需要钱......"
陈队长听着少年平静的叙述,心中却掀起了巨浪。
"那你的驾驶技术是怎么学会的?"
李远山苦笑了一下:"最开始是偷偷在院子里练习,后来就是硬着头皮上路,每天晚上看驾驶教程书,白天观察其他司机怎么开车。"
"你知道无证驾驶的危险性吗?"陈队长严肃地问。
"知道,但我更知道家里没钱的痛苦。"李远山的眼中闪着泪光,"每一车玉米卖三千多块钱,如果请人运输要花八百,这八百块钱对我们家来说太重要了。"
陈队长看着满车的玉米,又看看这个坚强的少年,心情复杂。
作为执法者,他必须依法处理。
但作为一个父亲,他深深地被这个孩子的担当所感动。
"那你是怎么学会刚才那个超车动作的?"陈队长继续问道。
李远山想了想:"有一次下雨天,我被夹在两辆大货车中间,后面还有车催促,那时候如果不超车就可能被追尾,超车又怕撞到对面来车。"
"然后呢?"
"我记得爸爸以前说过,开车最重要的是预判,要提前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危险。"李远山认真地说,"我观察了路况,计算了距离和速度,然后一口气超过去了。"
陈队长点点头,这确实需要相当的驾驶天赋和冷静的判断力。
"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观察其他司机的驾驶习惯,学习他们的技巧。"李远山继续说,"这条路我跑了快一百次了,每一个弯道、每一个坡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一百次!陈队长心中震撼,这意味着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已经跑了一万多公里的山路。
"你就不怕出事故吗?"
"怕,但我更怕家里没有收入。"李远山的回答让陈队长沉默了。
07
陈队长在车边站了很久,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按照交通法规,无证驾驶要面临严厉的处罚,车辆要被扣留,驾驶员要被拘留。
但眼前这个少年的情况又如此特殊。
"你知道我应该怎么处理你吗?"陈队长问。
"知道,扣车、拘留、罚款。"李远山低下了头,"但求求您,能不能让我把这车玉米送到粮站,这是我们家最后的收入了。"
陈队长看着少年诚恳的眼神,突然做出了一个连他自己都意外的决定。
"你上副驾驶座,我来开车。"
"啊?"李远山愣住了。
"我送你到粮站,但这是最后一次,以后你不能再无证驾驶了。"陈队长说着就绕到了驾驶座一侧。
李远山激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谢谢,谢谢您!"
在去粮站的路上,陈队长和李远山聊了很多。
他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困境,也被这个少年的坚强和担当深深感动。
"你的驾驶技术确实很好,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陈队长边开车边说,"有些危险情况的处理还不够规范。"
"嗯,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李远山虚心地点头。
"等你十八岁了,立刻去考驾照。"陈队长认真地说,"以你现在的水平,一定能通过。"
到了粮站,陈队长帮忙联系收购商,李远山的玉米以不错的价格全部售出。
三千二百块钱,对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
"交警叔叔,我该怎么感谢您?"李远山握着钱,眼中满含泪水。
"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让你父母为你骄傲。"陈队长拍拍他的肩膀,"还有,记住答应我的话,不能再无证驾驶了。"
"我记住了!"李远山郑重地点头。
回程路上,陈队长开着警车,李远山坐在副驾驶座上。
"叔叔,您为什么要帮我?"李远山好奇地问。
陈队长沉默了一会儿:"因为我也有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儿子,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希望有人能帮助他。"
"更重要的是,"陈队长看了看后视镜中的李远山,"你让我看到了什么叫责任和担当。"
08
一年后,李远山顺利考取了驾驶证。
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开车去找陈队长,向这位改变了他命运的交警表示感谢。
"恭喜你!"陈队长看着手中崭新的驾驶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叔叔,我考上大学了,学的是交通运输专业。"李远山兴奋地说,"我想毕业后开一个运输公司,专门帮助山区的农民运输农产品。"
陈队长点点头:"这个想法很好,既能帮助别人,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爸的身体也好多了,虽然不能干重活,但可以在家里帮忙处理业务。"李远山继续分享着好消息。
这一年来,在陈队长的建议下,李远山申请了特困学生补助,还找到了几份兼职工作。
虽然生活依然不容易,但全家人都看到了希望。
更重要的是,李远山通过这段经历学会了什么叫责任和担当。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抱怨数学考试的少年,而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叔叔,那天您问我是怎么学会并线超车的,现在我想告诉您真正的答案。"李远山认真地说。
"哦?说来听听。"陈队长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技术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但真正的驾驶技能是责任心教会我的。"李远山深有感触地说,"因为我知道车上装的不只是玉米,还有全家人的希望,所以我必须开好每一公里路。"
陈队长深深地点了点头:"这就是我那天为什么要帮你的原因,你有一颗真正的责任心。"
三年后,李远山大学毕业,真的开办了一家运输公司。
专门为山区农民提供农产品运输服务,价格公道,服务周到。
他还聘请了一些和他当年情况类似的年轻人,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陈队长退休后,经常去李远山的公司坐坐,看着这个从十七岁无证少年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心中满是欣慰。
"远山,你还记得当年我问你的那个问题吗?"某个午后,陈队长笑着问道。
"当然记得,您问我是怎么学会并线超车的。"李远山给陈队长倒了杯茶。
"现在你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李远山沉思了一会儿:"我觉得,真正的驾驶技术不是在驾校学的,而是在生活的道路上磨练出来的。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他自然就会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包括学会看起来不可能学会的技能。"
"说得好!"陈队长赞许地点头,"这就是为什么那天我看到你的时候,就知道你不是普通的违法者。"
"谢谢您当年的宽容和帮助。"李远山再次表达感谢,"如果没有您,我可能永远走不出那个困境。"
"不,是你自己走出来的。"陈队长摇摇头,"我只是在关键时刻推了你一把,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夕阳西下,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一辆辆满载希望的运输车辆驶向远方。
那个十七岁少年在山路上学会的不仅仅是并线超车,更是人生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而这,或许就是成长最好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