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级配激光雷达,长安Q05降价冲市场,行业重新卷技术战

关于十万级汽车配激光雷达这事,乍看像是科技股里突然打八折促销。不久前,买辆装高阶自动驾驶的车,起步价三十万,外加一层精神损失费,仿佛是智能出行的入场券。如今长安Q05动辄十一二万,居然也能配上激光雷达,像是小学生突然参加了奥林匹克竞赛,主打一个“贫民窟的高科技”。这意味着车市价格战又卷出新花样——曾经是争座椅加热、全液晶仪表,现在则拼“雷达”。

十万级配激光雷达,长安Q05降价冲市场,行业重新卷技术战-有驾

这么算起来,行业老玩家们非但得捂紧钱包,还得防着同行闹事。以往智能驾驶在十万以下仅此于“画饼充饥”,有也只是摄像头加点算法,雷达门槛明摆着:高端专属,穷人免谈。现在长安举起降维打击的大旗,效果堪比牛肉面里突然加了澳洲和牛。其它品牌都得重新掂量掂量,低价能不能“硬上高配”,不然消费者一转身,品牌分分钟变“守旧”。无论怎么看,市场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按部就班的市场了。

十万级配激光雷达,长安Q05降价冲市场,行业重新卷技术战-有驾

激光雷达的成本到底怎么降的?坊间流传的是“大规模生产+供应链优化”——但这听起来跟“豆浆喝多了补钙”一样,合理但不够具体。毕竟激光雷达之前大多数出现在二十万甚至更高端的车型里,突然跳楼到十万级,属于物理意义上的跨度。虽然厂家嘴上说“为了普及科技”,实际上谁都知道,没有利润只能讲情怀,讲久了大家一起亏本跑路。长安敢先迈步,不是脑子进水,要么账算得精,要么愿意赌一把改变规则。

空间方面也跟着涨了新花样。车身不大,轴距却拉得长,打开后排让人有种“鱼跃龙门”的宽敞。电池底盘嵌入,空间利用率自动爆表,后备箱变成“能装”的代名词。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家用车就是工具,舒适和实用排一位。长安这种设计,没玩虚头巴脑的创新,是懂“用户不想被收智商税”的逻辑。门把手搞隐藏式,风阻降了但还留了机械开关,换句话说,“高科技不影响逃生”,比单纯炫酷多了一点人性。

但凡有新品,总有人在旁边嘀咕生意是不是赔本赚吆喝。价格这么卷,难不成长安吃亏赚吆喝,把行业利润刮出道沟?但再怎么折腾,没人会开公司当“活雷锋”。这一波配置和定价,市场测算必然精细,核心思路还是换规则。如果智能驾驶变成标配,就像当年汽车从自动挡变成普及货,最后谁能跟得上谁就剩下牌桌。

十万级配激光雷达,长安Q05降价冲市场,行业重新卷技术战-有驾

舆论上的反应,两极分化。年轻一代觉得新鲜好玩,“便宜也能开自动驾驶”是接地气的科技体验。而很多老司机说激光雷达这价钱买不买账还得打个问号:一旦后期维修变成大开销——保养不便宜、功能不实用,鸡肋就此诞生。没人想把科技变成家里的纸糊大件,买得起却修不起。等真正上市后,参数表现才是一锤定音。

十万级配激光雷达,长安Q05降价冲市场,行业重新卷技术战-有驾

网上意见更是热闹。有人说Q05不过是行业的“烟花”,过段时间价格一跌又回到现实。也有人认为这会是智能电动车细分市场的拐点,把过去的“高端专属”门槛彻底摧毁。未来谁还分什么三六九等,连便宜小车也配上原本只有豪车才有的高科技,这就是市场模式重写的序幕。

长安直接抬杠、搅局,不是为了做慈善,实质上是把价格战升级到技术战。之后其他车企不跟进就等着市场份额缩水,“你不卷,别人卷”,两年后再回头看,就是“谁能把技术变成白菜价谁能吃饱饭”。市场变了,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未来买车会像逛超市一样,从基础款到高级装备全都明码标价,科技不再裱在玻璃橱窗里,而是拎包即走。

十万级配激光雷达,长安Q05降价冲市场,行业重新卷技术战-有驾
十万级配激光雷达,长安Q05降价冲市场,行业重新卷技术战-有驾

现在话题又回到了Q05到底能不能撑得起这个价格。激光雷达装进十万级,可能就是行业向下打通的第一颗钉子。买车的人可以选“功能大礼包”,不用再盯着价格区间左右为难。至于这技术加持下是否“好用到飞起”,还得上市之后再来真刀真枪检验。但有一点确定:市场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慢吞吞跟着龙头后面走,现在一通降维冲锋,各路玩家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底牌,不然就只有被卷走的份。

总之,这是车市的下一个拐点。价格可以再低,配置可以再高,但科技普及始终得走“实用”这条路。等到新车型真上市,究竟是“神车带飞”还是“高开低走”,消费者和同行都在瞪大眼睛等。未来买车的选择,可能远比现在更加刺激,也更加透明——最后决胜的还是谁把高科技做到真正便宜好用。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