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汹涌浪潮中,欧洲车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保时捷和沃尔沃相继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犹如一记记重锤,敲醒了处于转型迷雾中的欧洲汽车行业。这两家颇具代表性的车企,缘何出此 “断臂求生” 之举?欧洲车厂又该如何在电动化赛道上找到破局之策?
保时捷、沃尔沃困境剖析:销量与利润双承压
保时捷于 2025 年 3 月 12 日宣布,计划在 2029 年前裁减约 3900 个职位。其背后是令人咋舌的业绩下滑数据,2024 年保时捷净利润为 36 亿欧元,相较于前一年暴跌 30.3%,销售收入约 400 亿欧元,同比下降 1.1% 。保时捷将业绩不佳归咎于高成本以及中国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对保时捷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涌现,分食着豪华车市场份额,保时捷的销量增长遭遇瓶颈。
无独有偶,沃尔沃在 5 月 26 日也宣布全球范围内裁员约 3000 人,其中包括 1200 名瑞典本土员工。沃尔沃预计将承担高达 15 亿瑞典克朗的一次性重组成本。自 2023 年起,受市场需求转变以及更严苛排放法规影响,沃尔沃决定自 2024 年初停产柴油车,并计划在 2030 年转型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 年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但转型之路荆棘丛生,市场竞争激烈,盈利压力巨大,沃尔沃不得不通过裁员来优化成本结构,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
欧洲车厂面临的共性挑战
1. 电动化转型迟缓
尽管欧洲车厂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拥有深厚底蕴与技术积累,但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中,步伐却相对滞后。以德国车企 BBA(宝马集团、奔驰集团、奥迪集团)为例,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业绩下滑态势仍在持续。奔驰一季度纯电车型交付量仅 4.07 万辆,同比下降 14%,成为 BBA 中唯一纯电销量倒退的品牌 。欧洲车厂在电池技术研发、电动车型布局等方面,落后于部分亚洲竞争对手,导致其在新兴的电动汽车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2. 市场需求低迷与价格战冲击
欧洲本土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24 年欧盟国家电动汽车销量约为 144.8 万辆,较 2023 年下降了 5.9%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价格战硝烟弥漫,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崛起,对欧洲豪华车品牌形成合围之势。2025 年第一季度,宝马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滑 12.2% 至 15.52 万辆;奔驰同期下滑 10% 至 15.28 万辆;奥迪同期下滑 7% 至 14.15 万辆 。欧洲车厂为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卷入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3. 高额研发成本与供应链困境
电动化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涵盖电池技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宝马集团在 2024 年的研发投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91 亿欧元,同比增长 17.1%,占集团总营收的 7.9% 。如此高额的投入,给企业财务带来巨大压力。而且,欧洲车厂的供应链体系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挑战,例如电池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芯片短缺等问题,时常影响生产进度与交付周期,削弱企业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
欧洲车厂破局之策
1. 加速技术创新与合作
欧洲车厂应加大在电池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与充电速度,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可以与电池供应商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例如,大众汽车与 QuantumScape 合作,致力于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在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领域,车企之间可以开展技术共享与合作项目,整合资源,加速技术迭代,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满足消费者对未来出行的需求。
2. 精准市场定位与产品策略调整
深入研究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特点,针对欧洲本土市场,可凭借品牌历史与文化底蕴,打造高端、个性化的电动车型,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独特性的追求;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要充分调研当地消费者对智能配置、性价比等方面的偏好,推出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丰富电动车型产品线,涵盖轿车、SUV、MPV 等多种车型,覆盖不同细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3. 优化成本结构与供应链管理
通过裁员、精简组织架构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但在裁员过程中,需注重员工安置与再培训,为企业未来发展保留核心人才。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降低采购成本。推动零部件标准化,提高生产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4. 加强政策沟通与行业协作
欧洲汽车行业组织应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更有利的产业政策,如补贴政策、税收优惠等,以刺激电动汽车消费,缓解企业转型压力。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时,行业内企业需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维护欧洲汽车产业的整体利益。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行业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保时捷和沃尔沃的裁员事件是欧洲车厂在电动化浪潮下困境的缩影。但危机之中亦有机遇,欧洲车厂若能痛定思痛,从技术、市场、成本、政策等多方面发力,加快转型步伐,有望在电动化时代的全球汽车市场中重新夺回主动权,续写欧洲汽车工业的辉煌篇章。那么你认为欧洲车厂还需要在哪些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才能真正把握住这次电动化转型的机遇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