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销量领先,红旗H5勉强进前十,油车榜合资居多

半夜十一点的4S店,玻璃门虚掩着,外头的霓虹把试驾车的车身照得若隐若现。销售小王把最后一台本月的轩逸钥匙交到客户手里,陪着笑,目送对方踩着不怎么高的油价,穿过昏黄路灯,驶回普通人的生活。整个展厅里还剩下天籁的展车,积了一层细灰,没人看,没人摸,像电影院最后一行老掉牙的软座——安静地占着一席之地,等不到下一个坐客。此时,前台小姑娘盯着手机新出现的榜单,碎碎念了一句:“怎么还是日系,国产燃油又拉胯了?”销冠笑笑没说话,靠着玻璃门点了根烟,烟头火光映出一点无奈。

轩逸销量领先,红旗H5勉强进前十,油车榜合资居多-有驾
轩逸销量领先,红旗H5勉强进前十,油车榜合资居多-有驾
轩逸销量领先,红旗H5勉强进前十,油车榜合资居多-有驾

10月首周燃油轿车销量榜前七名无一国产。结论提前摆在你桌上,答案和题干都省了。轩逸依旧卖得最欢——7128辆,仿佛时间和燃油的味道在它身上交叉生根。紧跟其后,卡罗拉只差55辆跟着吃肉,朗逸依旧跌跌撞撞地混着老三。红旗H5算是唯一能称头的国产选手,才3868辆,勉强挤进前十,再往下翻,都是三千、两千的边缘徘徊。

这场比赛变成了老油条的生存游戏。奥迪A6L、雅阁卖到三千出头,但大盘已不在他们的怀里。你再看宝马5系、奔驰E级这些曾经纸醉金迷的符号,销量跌到两千以下,只能安慰自己:“咱卖的是调性,不图量。”更惨是雷凌、捷豹XEL、林肯Z,一个礼拜连四百台都啃不到,和清库存差不多。如果你是厂家的话,是趁机加价捞最后一波?还是一咬牙清仓转型?

日系三兄弟还能扛,但距离加速收窄。我问过一位卖卡罗拉七年的老销售,他说,“这车好养,皮实,家用没话说,但客户第一句话还是问优惠多少。”燃油车的市场味道和饭馆门口的胡辣汤一样——谁便宜,谁钱多,谁就能喝到最后。大众朗逸还靠着大降价和捆绑金融硬挤:有人图的是历史包袱轻,有人看重维修方便,反正总有借口安慰自己。红旗H5为什么能进前十?体制内采购撑着,大单一来就改写排名。可一涨价,立马没人理。这就像路口的小卖部,一年卖一个暑假,一涨价,学生都去了别家。老牌体面,始终不敌钱包厚度。

销售讲到天籁时有点苦笑:这车三年前月销四千,现在沦落到一千多,生不逢时。讽刺的是,丰田bZ3纯电同价位,月销破万。买家用脚投票,谁便宜,谁时髦,谁能上绿牌,谁省油更省电,就跟着谁。说到底,老用户在乎省心和空间,新用户看重科技和政策。轩逸还能卖的,就剩一个“开着不费力、随到随开”的优势,不用担心充电,也不用管油价限购。但政策的天平倾斜得越来越狠,补贴电动车,放开燃油,只是口头扶持。补贴一刀下去,油车口袋越来越瘪。厂家要么咬牙吐血促销,要么囤车等“政策春风”,可春风未至,先凉了口袋。

奥迪A6L、红旗H5,这两款带着“官车”气场的选手,只能在“撑场面”的最后一点心理防线上挣扎。但年轻人谁还在乎那点官面?要大屏幕、智能辅助、自动泊车,燃油车瞪大眼找不到这些给的理由。合资老油车还停在“皮实耐造”里,时代却要求“智能便捷”。一场交接,油味还在空气里飘,电流已经无声无息地涌进来了。

至于雅阁,一度是“全村的希望”,现在也只能和A6L打擂台,排在第十一。很好卖的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好。消费心理,是一张看不见的底牌。产品扎实不等于市场认可,琳琅满目的背后,其实是经济压力、换购焦虑和政策搅局的复杂混合。不少用户等着以旧换新补贴,合资燃油车成了“上车容易下车难”的旗帜。体面和情怀,不敌真金白银的刺激。

至于那些豪华品牌,宝马、奔驰、捷豹、林肯,各路营销话术玩到飞起,销量连着膝盖一起砸地。这里面的黑色幽默是:以往大家炫耀“XEL优惠十万还买到现车”,现在十万不是优惠,是亏本打水漂。“豪车跌价,穷人心里开心不起来,富人只觉得这些标志没什么稀罕。”售后技师私下说,“卖一辆亏三辆正经;天天培训营销新词,其实拼的就是谁贴钱快。”这行业的KPI说白了,有点像‘掰手指算能熬几个月’,主机厂和4S店都活成了表情包。

燃油榜单一年变一回,变化却像冷水煮青蛙。前几年大家还在朋友圈打卡新车,这两年转发新能源政策,尬在一堆老油车群聊里自我安慰。市场没变,思路没变,用户变了。厂商还在争“性价比”,客户已经转去“性价比+科技感”,剩下一地情怀和优惠券。比亚迪、理想、问界——新能源阵容的名字,像悬疑片里最后出场的真凶,悄悄爬上榜单之巅。

我真没打算唱衰燃油车,这行混久了,也明白局中人的自尊和无奈。你问我怎么选?只想说,“时代给不想变的人留够了体面,也不吝啬于给入局的玩家新机会。”技术浪潮卷过后,情怀泡沫、数据曲线、KPI指标,最后落到一张买单的手里。

燃油还有明天吗?这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也许终有一天,燃油车成了街头史诗,新能源成了生活标配。是继续守着体面的“最后一公里”倔强,还是主动下注拥抱充电的明天?轮到你自己选了。你愿做销量榜上的保守尖兵,还是冒险时代的尝鲜者?别急着下结论,毕竟人生,就是一场“新时代汽车展”,没人敢说,谁是最后一个收车的那个。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