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神车,很多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五菱宏光,甚至可以说,只要在国内待过的人,很难没见过那辆风风火火、跑遍大街小巷的小方盒子。它既不是豪车,也不是新势力品牌的网红代表,更没有什么酷炫的高科技加持,但偏偏在全世界都拿数字和噱头说事的时候,五菱居然稳稳当当前无古人地干到了年销量2500万台的水平,你要说人家是徒有虚名,有这魄力和本事的车,恐怕一只手都数不出来。
大家是不是想问,这东西有啥魔力?为啥能让一票人爱得死去活来?要说五菱是专门为老百姓造的——听起来有点官方,可真放在中国这几十年变迁的社会里看,它还真就是个“民需”活教材。
先来想个问题,中国人买车到底图什么?你看媒体天天喊着动力多牛、智能多先进,可生活里,十个有九个对这些没兴趣,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就两点:第一,这车把事办了吗;第二,这车我买得起不?说白了,就是用得顺手省心还能省钱。什么豪华高端,根本不是最重要的判据。那种只在试驾视频里才把破百和漂移挂嘴边的车,也就本地改装社团自己开心下,和普通人没关系。
要说五菱为啥成了“国民神车”,其实它骨子里打的算盘就是:不管时代怎么变,造老百姓真用得上的东西。光这一点,就够大多数“花里胡哨”的汽车品牌学上好几年。
再追根溯源一下,五菱的发迹地柳州,是个怎么看都平平无奇的地方。可人家在改革开放甚至更早,就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怎么用最短时间,最省劲的法子,把全国到处需要的工具、机械给干出来。五菱诞生的那会儿,真不是想着争什么技术前沿,而是当“大后方”扛大旗。你问它目标是什么?没别的,就是让普通人能多点实用的装备,别再靠血汗苦力撑天。
所以它家那会儿,不管什么农机、卡车、之类的,能想办法自己造就自己干,从不装大尾巴狼。中国人要什么就造什么,这种思维一代代扎进了基因里。
然后,时间一推到八九十年代,大家最缺的是什么?不是外观、不是豪华、更不是排量——而是一个便宜耐磨、能拉货的小车。老一代个体户、批发商、乡镇青年,有了第一辆五菱微货,真的一夜之间有了翻身的底气。你要摆摊、拉货、甚至跟家里人一块赶集、送货,五菱这活儿,别的车还真替代不了。用现在网络的话说——工具属性拉满!那会儿进口小货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大型货车又太贵,五菱直接客串补位。
这个模式哪个合资、外资和新势力学得来?人家五菱连模具都自己敲、自己拼,哪怕只是为了让农民多拉一袋货,生意人多拉一箱水果。这才是真正的根基,一点点滚起来,谁站在老百姓身后,谁能吃下中国这么复杂的市场。
所以后来五菱能冲到2500万辆年销量这种大关,绝不是靠吹牛,更不是靠视频剪辑出来的“热搜”,而是实打实解决了成千上万老百姓从养家、到生意、到出行的“真难题”。市场上你能随便看到五菱微货、宏光,有多少个中国家庭,第一辆买的不是轿车而是它,就是因为“这车能帮我挣钱”。甚至不少人生意做起来以后,“第一桶金”就是靠着五菱一趟趟跑市场一点点拉货给拼出来的。
我就听过好几个批发市场老板说,别的车一年修个七八次,五菱呢,“有啥问题,自己找个修理店,二百块钱三下五除二整好”,就这么皮实,经得起从乡镇到村里颠过来倒过去。你说技术含量高吗?真不是高科技,那是靠设计思路死守“能扛事”这条命脉。
而且不能不说,五菱的变化是随着中国社会悄悄的发生的。周围人日子好了但也务实,买车图啥,很少有人一上手就想着咱要开出去撑门面,更愿意低调点、耐用点。五菱宏光、五菱之光一步步把空间、座位、硬派属性高度结合——十公分的宽度,也许就是每家每户多卖一次货、过年能多坐一个人的小细节。你别小瞧这个,甚至影响了地方生意的发展。
等到了近几年新能源大潮,特斯拉、比亚迪、蔚来们一个个都往“科技含量高”的方向跑,哪怕车价也越定越高,五菱反而看得很开——年轻人、学生、宝妈、打工人,其实只想有个小电动代步,门口停车不困难,充一次电能跑几天,不想难为自己也不想亏钱。于是搞了宏光MINI EV,一下子全网“种草”,成了小城青年、新手司机的标配。亮眼的颜色、充足的空间加便宜的价格,谁用谁知道。
在这个浮躁的大环境下,五菱不跟风、不发大财传奇,反而稳扎稳打解决各种小问题。从防疫时改生产线成口罩厂、动不动跨界做出好吃的螺蛳粉,到大环境汽车芯片断供都自己拼上了国产芯片——这些事单看,都好像挺离谱,完全不像传统车企该干的。但你真细琢磨,其实核心思想就一句话,“啥事老百姓真需要,我就试着给你们干出来”。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国外很多豪华、潮牌造车,经常一年一个新概念,一会儿智能方向盘,一会儿全息影像,但等普通人真要掏钱买,反而发现“这些不是你生活必需”。而五菱每次“新玩法”,都是观察了市场一两年,看准群众的小毛病,才慢慢推出来,最终都是贴着地气往前走。
再说说芯片这事儿,以前大家都觉得车用芯片哪行哪都能买,直到那阵全球都闹“卡脖子”,一堆合资品牌工厂开不了工。唯独五菱没着急,人家大手一挥:自己推国产芯片,自家车用上还带动一帮新能源和供应商一起改进。这不是空喊硬实力吗?确实,这事儿短期看花不了多少广告费,但从长远看,是把产业命脉攥自己手里。
还有人问,五菱这种“啥都干”、又卖口罩又卖螺蛳粉,是不是有点乱?其实拉开点说,这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企业智慧。在咱中国市场,光靠单一商品,其实很难活下来。企业跟人一样,得能伸能缩,又要爱琢磨,还得接地气。你看五菱的算盘,生意能做大,是因为把用户当成有各种实际诉求、有各种困难的普通人——你今天需要一辆能拉货的小车,明天需要个能代步的小电动车,后天疫情来了需要口罩,这家伙全都能干。这种企业思路,本质是一种“咱家门口的好邻居”哲学:谁家遇上点难,小五菱都能帮你搭把手。
你琢磨一下,咱们这个年代,每年都诞生一批新品牌,但很少有谁能做成常青树。五菱砥砺几十年没塌,就是因为打好了“民需”这个地基。老是想学人家高大上,屏幕多大、音响多贵、性能多牛,结果等风头一过,企业没了根也就扶不上墙。只有像五菱这样,牢牢围着“实用、实惠、能解决问题”才能成为大家买得起、用得住、信得过的那一辆。
人们现在天天讨论豪华品牌如何降价,国外品牌如何进入下沉市场,但可能都低估了一点:你要踏踏实实研究老百姓需求,愿意做别人不屑做的小事,日子才能过得踏实。五菱年销量能冲到2500万,是不是豪华?其实用不着“豪华”来评判,你要追风口,那注定是暂时热闹一阵儿。老实干活,能让老百姓日子实在一点,这才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根本。
五菱的神奇,并不是什么跌宕起伏的传奇,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坚持,每天都跟中国人的生活捆在一起。你给了我便利、给了我机会,对我来说你就是“国民神车”。
所以,有时候别把车企看的太玄乎,科技、豪华都没错,但什么时候心里真正装着用户,知道他们真需要啥,什么时候企业就能活得久一点、赢得更实在一点。这一抬头、大街小巷的五菱,就是最好的说明。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