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工厂的投产,如同一剂强心针,给了长城汽车犹如养生液般的滋补。这二十年来,长城汽车习惯于用“走出去”的姿态迷惑世人,现在终于宣布巴西工厂正式竣工,并成功生产出首台哈弗H6GT。资本市场立刻给出了积极回应,港股飙升12%,A股也不甘示弱。长城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摇身一变成了“潮男”。
当然,巴西工厂也并非一夜冒出来。这家工厂原先是戴姆勒的旧居,被长城收购改造,摇身一变成为拉美市场的重要根据地。长城先是“村口小卖部”,如今已是“海外枢纽”。这家工厂是长城在海外的第三座整车制造中心,肩负着拉美市场的重担,被寄予厚望。长城汽车自己都忍不住给这个工厂加戏——以巴西为据点,辐射整个拉美,仿佛已经掌控半个地球。
从1997年扬帆远航,长城汽车就没打算只在国内窝着。它是中国汽车出海的老牌玩家,早年间靠卖几台车就能称一声国际企业,如今却完成了“研产供销服”全链条出海的升级。销售渠道铺遍全球1400余家,产品销售覆盖170多个国家与地区,累计海外销量突破200万辆。除了三大完整工艺的生产基地,长城还在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地设立了一堆KD工厂,就像在地图上撒胡椒面一般密集。
不过,这些漂亮数字背后秘密藏着一张不那么美的报表。去年,国内市场突然“掉链子”,销量大幅下滑,令长城汽车不得不加速向海外挺进。去年出口增长44.61%,达到45万辆,而国内销售则比上一年缩水了近15%。国内市场不给力,海外必须卖力,于是长城的重心悄然移向海外市场。
今年年中交出的答卷让人看出新端倪。前七个月,长城销量小幅回升至67.42万辆,同比增幅只有3.57%;但海外市场却开始“虚脱”,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千辆。深扒一下数据就会发现,长城汽车在海外之所以能“挺住”,主要还是靠俄罗斯撑腰。在俄罗斯市场,长城汽车稳居第二把交椅,市场份额保持在12%-14%,仅次于本土巨头拉达。图拉工厂疯狂运转,产能利用率高达165.6%,生产着哈弗F7、H9等主力车型,堪称长城汽车的“苦力担当”。
然而,这苦力也开始感冒。2025年6月,哈弗品牌在俄罗斯的销量同比暴跌近40%,上半年累计销量也下滑了22.1%。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8%,俄罗斯市场的贡献锐减,一片愁云惨雾。为了自救,长城只得兵分两路。一方面,赶着新投产的巴西工厂,试图补上俄罗斯市场的“漏洞”;另一方面,迁移哈弗M6生产线到卡卢加州,以规避关税、提升本地化率至70%,连零部件都讲究“就地取材”。
复盘到财务数据,发现笑点渐渐消失。2024年上半年,长城汽车营收923.67亿元,虽有小幅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10.22%,扣非净利润更是惨遭“腰斩”,同比减少36.38%只剩35.82亿元。利润为何缩水?长城解释说是为了布局未来,主动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投入,提高品牌、提升用户直连渠道。或者换句话说,这一年把利润都“烧”在了转型升级的试验田里,寄望于来日收割大丰收。
说到转型,长城汽车的痛并非独有。新势力和传统老厂无一例外,都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升级的浪潮里痛苦蹦跶。长城汽车不断“深蹲”,试图借巴西工厂的东风,一跃跳得更高,甚至突破现有困局。然而,未来是坦途还是荆棘,暂时无人知晓。
巴西工厂的投产,固然为长城汽车打开了一道新窗,但能否抚平俄罗斯市场的创伤,还需时间回答。毕竟,从海外工厂到利润报表,中间隔着市场、消费者与国际政策的重重门槛。长城能否趟出一条光明大道,唯有等它真正踩上油门,用行动给出答案。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