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优化网约车市场,仅降抽成还不够

(来源:环球网资讯)

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滴滴出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比例,最高抽成均降至27%,曹操出行则降至22.5%。部分平台表示,后续将通过增加补贴、优化派单算法减少高抽成订单。对此,网约车司机普遍表示欢迎,但也有司机指出,调整后的抽成仍偏高,计费规则复杂等问题依然制约着网约车司机的收入结构改善。

客观来看,平台降抽成是改善市场生态的有益尝试,但网约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关键仍在能否建立起保障各方利益的长效机制。过去,网约车高抽成、不透明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甚至曾被爆出连高速路桥费都抽成的情况。一些司机为增加接单量,采用“聚合平台+自营平台”同时接单的模式,虽然接单多了,却也不得不面临“层层抽佣”问题。随着平台与从业者持续涌入,行业竞争也在加剧。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获许可的网约车平台达389家,环比增加4家;司机数量超750万且仍在增长,直接导致运力过剩、人均接单量下降,连带着司机收入下滑。收入稍高的司机只能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支撑,部分城市已不得不限制司机注册。

早在 2021 年,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就印发意见,要求平台设定抽成上限并公开,在驾驶员端显示抽成比例。今年 7 月,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进一步明确,鼓励平台让利经营者、支持中小商户发展,同时禁止不合理收费。此次头部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是对政策要求的积极回应。虽然幅度不大,但短期内也有助于提升司机接单意愿。

不过,司机实际收入受动态抽成、奖励机制、附加费等多重因素影响,单靠降抽成并非根本之策。在运力基本饱和的当下,依赖抽成收入对于平台无异于寅吃卯粮、杀鸡取卵。优质平台应聚焦 “做大蛋糕”,通过优化服务吸引乘客、减少司机空载。此次下调抽成、改善行业生态的努力值得鼓励,但行业仍需更多突破。

推动网约车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政府、平台、司机协同共治。政府层面,要从法规框架与监管机制着手,完善监管法规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转型,同时加强“反内卷”监督,遏制无序恶性竞争。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起草的《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从引导自主定价、规范价格标示、约束竞争行为、构建共治机制四方面明确要求,正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保护各方权益。

平台公司则需优化派单与计费算法,摆脱对司机抽成的单一依赖。可通过拓展新业务、开拓海外市场、推进场景化创新打开利润空间,这不仅能缓解司机收入压力,还能推动行业跳出 “价格战” 怪圈,实现高质量转型。

至于司机群体,应积极参与平台治理,合理表达诉求,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形成社会监督合力。唯有多方携手,才能破解行业痛点,推动网约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