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无焦虑”,是如何被车主们玩成“焦虑拉满”的?

讲真,每年长假高速服务区,看那些新能源排队充电,已经成了一项保留节目,比春晚小品还好笑。但最好笑的不是纯电车主,毕竟人家是不得不排,属于为信仰充值。真正让我看不懂的,是那帮开着比亚迪DM-i的兄弟们,后备箱里明明揣着一个活蹦乱跳的备用血包,结果他们也老老实实地跟着排大队,一排三四个小时,就为了省那几块钱油钱。简直有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把自己活成了压缩毛巾的精神,明明能展开活,非要拧巴着。比亚迪当初的宣传是啥?“短途用电,长途用油,没有焦虑”,结果用户用脚投票,搞出了“短途用电,长途排队用电,焦虑拉满”。这不叫策略失误,这叫行为艺术。一场大型的、赛博朋克式的、关于自我感动的苦修。

比亚迪的“无焦虑”,是如何被车主们玩成“焦虑拉满”的?-有驾

为什么?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给你一万个理由。“纯电安静啊,丝滑啊”、“发动机一响,那感觉就不对了”、“能省一点是一点,油价多贵啊”。是是是,都对。但这些理由,就像是给一个正在进行冬泳的人解释冰水的好处一样,充满了玄学。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很难理解这种执念。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账了,这是一种信仰。我脑子里甚至能浮现出一个画面:高速服务区,一个DM-i车主,娃在后座哭,老婆在旁边骂,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旁边一辆油车大哥加满油,买了个烤肠,潇洒离去,走之前还回头看他一眼,眼神里三分讥笑、三分薄凉、还有四分想不通。而我们的DM-i车主,看着那个续命图腾上缓慢跳动的数字,脸上露出了堪比《道诡异仙》里李火旺坐忘道修仙成功时的诡异微笑。他不是在充电,他是在渡劫。他战胜的不是续航焦虑,而是心魔。他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告:我的发动机只是个摆设,我的灵魂是纯电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比亚迪可能自己都没想到,它卖的不是车,是修行用的法器。

这种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就更魔幻了,他们管这叫“惜油”。有充电桩的,电量必须时刻保持在90%以上,好像低于这个数,车就会当场爆炸。没充电桩的,也要绕远路去找野桩,把电充满了才敢回家。他们把车里那个铁疙瘩当成了什么?是肿瘤吗?是隐藏在体内的三体人智子吗?非要除之而后快。比亚迪的工程师估计天天在办公室哭晕过去。他们辛辛苦苦搞出来的DM-i,核心逻辑是什么?是全工况高效!翻译一下就是,这台机器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用电,它自己门儿清,比你聪明得多!亏电状态下,发动机介入也就是个高效发电机,体验上跟纯电没多大差别。但用户不信啊。他们的脑子里有一个顽固的公式:烧油=亏钱=背叛信仰。纯电的静谧体验就像毒品,一旦尝过,就再也回不去了,发动机启动那一下,在他们听来,不亚于耳边响起了二手玫瑰。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更搞笑的是,厂商天天宣传“亏电油耗低至4-5L”,本来是想让你放心用,结果起了反作用。用户的脑回路是:“啊?亏电还要烧油?那不行,我必须保电,保电,保电!” 这逻辑就好像你买了个金钟罩铁布衫,结果天天怕衣服被划破,走路都躲着人。大哥,这玩意儿就是拿来给你抗揍的啊!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好像也涨价了,现在这世道,啥都贵。

比亚迪的“无焦虑”,是如何被车主们玩成“焦虑拉满”的?-有驾
比亚迪的“无焦虑”,是如何被车主们玩成“焦虑拉满”的?-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比亚迪怎么办?坐看自己的用户集体苦修吗?有人说,要去教育用户,告诉他们高速上用油更高效,亏电体验也很好。诶,我跟你讲,千万别。千万不要试图跟一个已经陷入信仰狂热的人讲科学。你跟他说能量守恒,他跟你聊灵魂升华。你跟他说热效率,他跟你谈驾驶质感。最好的手段是什么?不是去拆解餐厅的菜单,告诉他哪个菜更有营养。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用户觉得纯电续航不够?那就加大加大加大!直接上200公里、300公里纯电续航的DM-i,让他们日常通勤一个月都不用想发动机这回事。用户嫌充电慢?那就上800V,上全域高压,让充电跟上厕所一样快,五分钟解决战斗,不给他们任何在服务区思考人生的机会。

这就是现在的车圈竞争法则,不是请客吃饭,是你死我活的掀桌子。你不能指望消费者是理性的,你要做的,就是用更极端的产品,去满足他们更极端的需求。不装了,摊牌了,这届用户就是被惯坏了,你除了继续惯着,没别的办法。所以你看,解决高速充电难的终极方案,其实跟技术没啥关系,关键在于让大家节假日别出门,问题不就从根上解决了吗?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