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

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有驾

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落

说起劳斯莱斯、路虎,现在你第一反应是不是直接想到它们是哪个国家的?还有谁会去想它们原本是英国的骄傲呢?这些曾经代表英国工业巅峰的汽车品牌,现在早就被别国公司收归麾下了。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汽车工业可是世界前三强。那时候,从贵族们钟爱的劳斯莱斯,到普通老百姓开的奥斯汀,整个市场覆盖了各个阶层。甚至美国90%的进口车都来自英国。

可现在一提到国外汽车,大家脑子里想到的都是德国车、日本车,根本不会想到英国。

那问题来了,当年那么厉害的工业强国,怎么到现在连一个像样的汽车品牌都没了?大英帝国的汽车产业到底怎么就“废”了呢?

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有驾

英国汽车的完整生态

很多人以为英国的车都是高端的,其实以前英国汽车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真的“从王室到老百姓都能照顾到”,整个生态特别完整。

比如说,1906年劳斯莱斯成立,主打的就是贵族用车;1919年宾利也跟着来了,走的是运动豪华路线。中产阶级就买荣威、名爵,工薪阶层则选择奥斯汀。

那时候奥斯汀出的一款叫“奥斯汀7”的车,不仅在英国卖得火,还间接影响了后来大众甲壳虫的设计,技术实力真的不一般。

而且在二战之前,英国就已经形成了以伯明翰和考文垂为中心的汽车制造带,产量稳居世界前三。虽然美国车多,但要说品牌多样性和技术的精细度,英国一点不比他们差。

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有驾

英国汽车的辉煌时代

那会儿美国市场上,90%的进口车都是英国产的。那时候德国的BBA(奔驰、宝马、奥迪)和日本的丰田,还只是个小角色,连给英国车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英国汽车那时候之所以能这么火,其实是因为他们真正懂市场、尊重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说,有些贵族想要奢华,那就有劳斯莱斯的手工定制;富二代喜欢速度感,阿斯顿·马丁就正好满足他们;普通家庭则更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奥斯汀的小轿车就派上用场了。

这种“按需造车”的思路,让每个品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整个行业也因此充满了活力。

但可惜的是,这种活力没能撑过二战之后的政策变化,慢慢地就被时代淘汰了。

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有驾

政府强推车企合并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下台了,工党上台,由艾德礼当首相。这届政府特别受苏联影响,奉行的是列宁说的“费边社会主义”,简单来说就是:靠行政手段来改造市场,把一些关键产业收归国有。

他们看到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城,心里特别眼红。那个地方就靠一家工厂垄断全国的民用车生产,造的嘎斯车在苏联家喻户晓,左派当时觉得这是“成为汽车强国的捷径”。

所以英国政府就开始硬推车企合并。先是让大厂去吞掉小厂,等小厂没了,再逼着大厂之间互相合并。

但问题来了,那时候很多小厂其实过得挺好,比如奥斯汀公司,专门造经济型车,销量稳定,还有利润,根本没必要跟别人合并。

可政府不管这些,还故意提高用工成本,逼着小厂“自愿”投靠大厂;要是大厂不配合,就用政策卡脖子,不让它们活下去。

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有驾

行政思维导致企业失败

到了1955年,英国本土只剩下两家汽车公司,后来这两家又合并成了一个叫“英国利兰集团”的大企业——听起来挺厉害的,像个超级巨头,但实际上更像是个“大拼盘”。

这个集团下面有30多个品牌,但他们的生产计划不是根据市场需要来定的,而是看怎么在内部各个“山头”之间平衡。比如说,A厂和B厂都生产经济型车,管理层怕得罪人,就只能让两个厂各干一半,至于消费者到底喜欢不喜欢、车子质量好不好,反而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用行政思维代替市场规律”:像苏联的高尔基模式,之所以能行得通,是因为他们搞的是计划经济,不需要考虑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但汽车是消费品啊,消费者的口味千变万化,你光靠行政命令来安排生产,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结果也果然不出所料,英国利兰后来年年亏损,到1982年的时候,亏了整整52亿英镑,全靠政府补贴才能苟延残喘,最后成了纳税人的一大负担。

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有驾

撒切尔改革汽车业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开始还想救救英国利兰这家汽车公司。她找了个CEO来整顿,先是裁员、砍掉一些项目,还拉来了日本的本田合作。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这公司已经烂得不行了。

管理层根本不想干事,一有问题就跑去找政府要补贴,稍微有点起色又开始故态复萌,完全不思进取。她在回忆录里说:“这是对纳税人的一种持续诈骗。”这话虽然听起来挺狠,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于是,撒切尔下了一个“得罪人”的决定:退出国有资本对汽车业的控制,同时取消关税保护,让英国的汽车公司直接去跟全球竞争。这一步,虽然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后来证明是很有远见的。

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有驾

明智的止损与保留核心竞争力

有人骂她“断送了英国汽车业”,但我觉得这反而是最聪明的“止损”做法。

那时候这些品牌虽然在亏钱,但好歹还有“百年老店”的牌子,趁着还能卖出去,总比等到品牌彻底没人要强吧?

更关键的是,撒切尔夫人没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她退出的是整车制造这种“重资产”的领域,但却保留了英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汽车设计、零部件研发这些硬功夫。

现在你看,很多豪华品牌的底盘设计、内饰定制,还是找英国的团队来做;像迈凯伦这样的超跑品牌,也能在英国发展,靠的就是当年留下来的技术基础。

英国汽车多惨?劳斯莱斯归德,路虎并入印!-有驾

品牌复兴与市场回归

现在再看看那些被收购的英国汽车品牌:比如劳斯莱斯,虽然现在归宝马管了,但还是保持着它那种高端奢华的感觉;路虎在印度塔塔集团接手后,也推出了更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新车。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汽车行业从来不是比谁手里有更多品牌,而是看谁真正懂市场、能打动用户。

以前英国汽车工业走下坡路,不是因为品牌不够好,而是政策脱离了市场实际;而现在它又能重新站起来,就是因为又回到了市场规律的轨道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