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突破326万辆,比亚迪带头冲刺,目标完成率已超71%
时间到了2025年10月,汽车圈里的气氛就是一个字:赶。谁都在拼最后一把,各家车企都盯着全年数字不放手,这股劲儿从办公室到工厂,一路蔓延。
说实话,今年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的成绩单看得人有点开心——前九个月总产量和销量分别是2433.3万辆、2436.3万辆,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这涨幅也不是小打小闹,都上了两位数——13.3%、12.9%。这场面,不用多解释,“增长”已经成了日常词汇。
新能源板块才是真正的亮眼选手。头三季度里,新能车的产量和销量直接干到1124.3万辆、1122.8万辆,同比增速拉满,分别是35.2%和34.9%,就连传统燃油车都只能远远望着。今年新上市的新能车,占全体新车销量快要过半了,有个数据很直白:渗透率达到46.1%。换句话说,每卖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排头兵是谁?不用猜,就是比亚迪。在这个赛道上,比亚迪跟上汽集团并肩站在第一梯队,但领跑还是它。前九个月累计卖出去整整326万台,行业第一的位置坐得稳当,还顺利推进年度目标进度条到71%。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今年各大品牌对自己定下的销售目标普遍挺自信。但真正做到了“超额达标”的,也只有那么几个老牌劲旅。技术实力、产品阵容,这些硬核指标,比亚迪一点没掉队,还越来越扎实。别家还在讨论怎么追赶的时候,它已经把市场占有率越抠越高。
金九银十这种节点,是所有厂家最看重的一段时间。不只是因为买卖旺季,更像是一年业绩的大考。这时候技术升级、新车型布局还有渠道扩展,全摆出来较真。有能力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在这波行情里基本不会掉链子,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比亚迪显然属于那种“每次考试必拿高分”的学生。
国内风生水起之外,比亚迪海外表现也是够给力。在今年前八个月,公司出口数量一下子攀升至601065辆,同比暴涨127.5%,几乎翻了一倍还多。一系列动作让它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舞台上的主引擎,没有之一。从东南亚横扫,到南美深耕,再拓展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无论哪片区域都有明显存在感。
日本市场最近很热闹。截至今年九月底,当地门店已经开设到了第45家,而且第四款车型也正式登场。据六月底数据,日本地区累计销量超过5300辆,还有计划明年底推出纯电“K-Car”。对于习惯精打细算又挑剔的小日本来说,这成绩确实说明问题。如果按节奏发展下去,下半年应该会更猛一些。
再看看欧洲,其实更加刺激。今年头四个月内,仅仅靠这一段时间,比亚迪就在欧洲刷出了去年全年之上的销售纪录。其中英国成为绝对黑马,上半年就交付了1.9万台,把同级别竞争对手甩开好几条街。“宋”系列这些主力车型,在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方持续火爆,现在甚至连特斯拉都被压制住了。据统计,今年前八个月比去年同期激增280%,堪称炸裂式增长速度,让很多欧美同行傻眼了一轮又一轮。
这么强势地扩大版图,也难怪业内开始传:“距离全球电动车冠军,只差临门一脚。”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中国品牌变成世界焦点不是嘴巴喊出来,而是一张张真实订单砸出来。今年以来,中国造汽车的话语权越来越响亮,看起来短期内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其中最抢镜的一员,就是比亚迪这样持续输出稳定数据与产品创新的大户,好像天生就适合扮演“领军人物”。
回归国内战局,各大厂商依旧咬紧牙关往终极目标冲刺。但客观来讲,要做到每一年都有百分之十以上增长,并不是件容易事儿。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有本事保持韧性和灵活调整策略才是真的厉害。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比亚迪无疑把握住节奏,把该抓住的人群牢牢锁死,同时不断加码新品推陈出新,很少出现失误或者乱套情况,对其他企业形成鲜明反差效果。这种运营模式,说简单点就是“不怕挑战只管拼”,结果自然不会太差。(读者如果关注中国产业新闻,每次看到类似数字都会忍不住琢磨一句:“这公司到底还能卷多久?”)
当然啦,有人觉得连续高速成长迟早遇见瓶颈,但实际观察下来,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需求根本没到顶峰阶段。尤其是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推动下,不断有人涌入购车行列,大部分消费者选择时优先考虑续航、安全性能以及售后保障,而这些恰好都是比亚迪近年来重点强化内容。所以即便面对竞品围堵,它依然能够守住优势阵地并不断拓宽边界,很难被轻易撼动位置。
总而言之,如果只看表面的产销数字,那些漂亮曲线背后藏着无数研发投入与供应链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一家公司想长期霸榜必须既懂技术,又能抓准用户心理,否则一次风口过去马上原形毕露。目前看来,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氛围相当积极向上,“逆袭”、“创新”、“领先”等标签贴得妥妥当当。而以比亚为代表的新能巨头,则继续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号召力,不止满足于现状,还想把未来掌控在自己手里。
接下来是什么情景?所有人的目光肯定聚集在剩余季度收官大战,以及那些暗流涌动的新机会窗口。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最终格局怎样改变,“领跑者”这个身份暂时没人敢挑战,因为数据摆在那里,就是硬道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