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一体化压铸了,撞车后打不开门的安全都是笑话

讲真,成都小米SU7那个事儿,最魔幻的不是车烧了,也不是司机酒驾没了,而是那扇打不开的车门。

这就好像你买了个顶级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子弹都打不穿,结果发现这玩意儿是从里面也打不开的。

恭喜你,你买的不是盔甲,是个一次性的、非常昂贵的铁皮棺材。

这事儿一出来,全网立刻开始表演传统艺能:一部分人狂喷小米,说你这不就是移动的焚化炉么;另一部分人开始洗地,说酒驾你还有理了?还有人拿出放大镜,说视频是剪辑的,这车根本不是SU7,企图用魔法打败魔法。

别再吹一体化压铸了,撞车后打不开门的安全都是笑话-有驾

典中典。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把所有新能源车企,不,是所有新时代的军火贩子们,都架在火上烤。

你们天天吹什么自动驾驶,什么智能座舱,什么零百加速2秒78,什么我们续航一千公里不费电,整得跟修仙渡劫一样,结果呢?

结果最基本的一条:撞了之后,人,能不能爬出来?

这个问题,没人敢大声回答。

因为答案很可能是,看命。

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

所有人都杀红了眼,遵循的根本不是商业逻辑,而是掀桌子法则。

我活不了,你也别想好过。

怎么体现?就体现在造车理念上。

以前的燃油车,大家心里都有个谱,撞了,车架该变形变形,车门该弹开弹开,油路该切断切断。这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工程师对物理定律的尊重,核心是让车去死,让人活下来。

现在的新能源车,尤其是那帮新势力,一个个都跟魔怔了似的。

它们的逻辑变了。

它们在比谁更硬。

一体化压铸车身,潜艇级钢材,扭转刚度堪比坦克。为什么?因为这是最好的营销点。你看我们多安全,撞不坏。

这种安全,是一种表演性的安全,是给没出事的人看的。

它解决的是“碰撞前”的焦虑,而不是“碰撞后”的生存。

路人拿着灭火器砸了半天,手都砸出血了,车窗纹丝不动。消防员最后都得上液压大力金刚指才能破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车的物理防御力确实点满了。

但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把唯一的生路,也一起防御住了。

这已经不是车了,这是一个移动的、通了高压电的、随时可能燃烧的压缩毛巾。

你买的不是交通工具,你买的是一个薛定谔的盒子,在撞击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买了份保险,还是给自己提前订了个豪华包厢。

说白了,这些车企,心态已经颠了。

别再吹一体化压铸了,撞车后打不开门的安全都是笑话-有驾

它们不是在造车,它们是在搞军备竞赛。我用7000吨的压铸机,你明天就得用9000吨的,我用热成型钢,你后天就得用振金。

大家都在疯狂堆料,把车壳子越做越硬,电池包越裹越厚。

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活,而是为了在宣传稿里,多写一行“车身扭转刚度达到xxxxx牛米”,好让粉丝们在评论区高潮,刷“666”,刷“遥遥领先”。

别再吹一体化压铸了,撞车后打不开门的安全都是笑话-有驾

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们这技术爆炸,都点在什么奇怪的地方了?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好几年特斯拉的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

电动车那套逻辑,和燃油车完全是两个物种。

开门,对,就是这个简单的动作。我的车是隐藏式门把手,有时候冬天结了冰,或者系统一抽风,它就是弹不出来。那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真出了事儿,外面的人想救我,第一关,是得先猜到这个门把手在哪,第二关,是得祈祷它能正常弹出来。

这就是所谓“智能”带来的代价。

为了一个看起来很酷的“科技感”,牺牲了最原始、最可靠的机械结构。

这帮工程师,天天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参数建模,他们觉得一切都完美无缺。但他们永远无法模拟一个最真实的场景:一个慌乱的路人,一个喝了酒的司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和一扇因为断电而彻底锁死的门。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同理,车辆安全的关键,也不在实验室的碰撞数据,而在成都凌晨三点,那个路人用灭火器砸不开的车窗上。

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AEB就是个笑话。

只要车门打不开,你的五星安全就是个讽刺。

但能过,就是能过。

车企会告诉你,我们符合国标。是是是,你们当然符合国标。现在这些江湖规矩,很多都是滞后的,是为昨天的世界准备的。

规定了碰撞后要解锁,但没规定解锁失败的后果由谁承担。规定了电池要防火,但没规定火烧起来了人要怎么跑。

这些新时代的军火贩子们,就卡着这些bug,疯狂试探。

他们把用户当成了什么?小白鼠。

用一场又一场的事故,去推动标准的进步。用一条又一条的人命,去给救援队提供拆车经验。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他妈的到底是谁的责任?

更有意思的是品牌玄学。

如果今天这事儿出在特斯拉或者蔚来身上,评论区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会告诉你,这是为了“极简主义设计”付出的必要代价,甚至会发明出一套理论,论证这种情况下打不开门才是更安全的设计。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他们的核心需求,从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维护自己的信仰。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比作修仙的有点扯淡,但你仔细想想,这帮人追求技术参数的样子,不就是为了飞升吗?至于路上的凡人,那是渡劫必须的代价。

小米只是个新来的,还没建立起这种牢不可破的“信仰护城河”,所以才会被喷得这么惨。

但它也正在努力学习这个游戏规则。

所以你看,所有车企都陷入了一种沉默的默契。大家都在玩火,谁也别说谁。今天你出事,我假装没看见,明天我出事,你也别落井下石。

因为大家屁股底下都不干净。

每一个都在用用户的生命,去赌一个光明的未来。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这事儿最后怎么解决?

应急管理部改指南,消防队加强培训,这些都对,但都太慢了。

等你学会怎么拆SU7,人家可能已经出到SU9了,到时候又换了新的材料,新的锁死逻辑,你还得从头学。

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是消费者用脚投票,去告诉这帮已经杀疯了的军火贩子:我们不玩了。

我们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不要那些听起来牛逼但一辈子用不到的自动泊车,不要那些除了增加故障率屁用没有的电动门。

我们就想要一个东西:

当我撞车了,快被烧死的时候,那扇该死的门,它得能开。

就这么简单。

如果做不到,那你吹上天的所有牛逼,都是一个笑话。

一个沾着人血的,冰冷的笑话。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