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半年营收暴增,研发投入创新高,问界M9销量出圈

谁能想到,眼下整个新能源江湖里,大家还挤破脑袋抢着低价“活着”,赛力斯竟然可以靠着29亿净利润跳出来“亮肌肉”。

划重点——不是说它低开高走,而是直接在上半年就把营收做到了624亿,研发砸进去快52亿,还能保持81%的利润暴涨,这画风简直有点超现实。

怎么看,都有点像一部悬疑大剧。

问题就抛在这儿:满世界“价格战打鸡血”,它为什么能不好好跟着凑热闹,反而死死咬着40-50万这档,冒出来称王?

问界M9交付超过22万辆,M8一出道就是冠军,这背后,是一套什么样的操盘手法?

究竟是哪种“生存法则”让这匹新能源界黑马不止露头,还能一路狂奔?

探究一下,或许就能扒出新能源圈子里那点“隐秘逻辑”。

先来一个小插曲:

你要问咱们为啥新能源车这些年赚不到钱,说白了就差不多是“卷疯了”。

仿佛大家都在玩一场“不干死别人就干死自己”的价格大战。

15万、14万、13万,“看谁能把利润压成纸片”。

赠送充电桩都不过瘾,改送终身免费充电;服务再升级,价格再往下挖——结果屁股后面一堆新势力都在干类似的事,没人敢迈进高端市场。

但赛力斯完全不同调子。

它有点像闯进富人区的陌生人,不抱团打“白菜价”,反而把40-50万这块原本被BBA、奔驰宝马奥迪垄断的市场开出一条新路。

要说胆量,是不是有点“疯”?

可偏偏人家做到了——问界M9、M8,一个坐稳50万级销冠,一个蝉联40万级新秀冠军,累计交付量都能亮瞎眼。

这哪是在卖车?说是印钞机也没人反对吧。

你可能会吐槽:“比亚迪和特斯拉才是真正赚钱机器。”

But等等,翻翻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生存战”数据:到底几家公司在盈利?

多数还在“怎么不倒闭”边缘虚晃,烧钱烧到干巴。

能在高端市场趟出血路的,few and far between。

这时候赛力斯的异军突起,显然不是只靠勇气,更像是深谙市场冷暖。

在原本的“面子豪华”里,他们玩出了“场景豪华”:别光盯着皮座椅和LOGO,智能和体验,才是新中产买卷的真正理由。

M9的移动游乐场,后排KTV,亲子动漫大屏,全家出行的1200公里续航,还有安全感拉满的毫米波雷达守护小孩。

以前买车是为有面,现在是为有趣、好用、够安全。

谁家孩子出去被忘在后排不会被抓狂?

有这种“主动安全”,买家认了。

所以,问界的“新豪华”,其实在精神层面提前一步。

当然,最扎心的是毛利。

高端价位就是高毛利,谁都知道。

能把BBA打得下不来台,赛力斯这手法算得上一场“降维攻击”。

卖得不多不要紧,关键是每单赚得够肥。

这跟“市场抢白菜”完全不一样——不是看谁卖得多,是真拼单价。

一点也不含糊。

往常说“新能源卷低价”,是为了市场份额而活;赛力斯的“高端局”,是为利润而活,才活得爽快。

顺着这条线挖下去,还有个看点:

其他车企拼命“省钱过日子”,赛力斯在研发上却开挂了。

上半年近52亿的研发投入,增长幅度直接飙到接近155%。

每天烧掉三千万,三个人里有一个搞技术。

这是“败家”吗?

用结果说话的话——明显不是。

技术平台化+制造智能化,像“造车乐高积木”。

魔方技术平台,把造车变成模块化,缩短研发周期,降成本。

一年能推好几款新车,一点没浪费燃料。

制造端用机器人、AI、5G,精度追得头发丝都不放过,物流全无人,效率爆表。

这种做法,别说同行,搞不好连自动化生产大厂都羡慕。

再说安全体系,大秀“场景定义”这一概念。

从安全到隐私,再到健康,每一块都抓住“中产焦虑”。

车内婴儿级环保材料、甲醛标准砍半,连车机都能加密。

你说这种“细节控”,哪家用户不服气?

可能你就是车主,亲身体验就更有感——不但觉得被重视了,还有点“买了服务”的心理满足。

难怪口碑爆棚。

来讲讲品牌刺激的爆发。

3年前没人大力关注时,赛力斯只是个普通代工厂,低调到找不到“存在感”。

赛力斯半年营收暴增,研发投入创新高,问界M9销量出圈-有驾

但现在,品牌价值直接摸到1755亿,上榜中国品牌强。

《财富》中国500强,排名蹦到了前列,全国民企500强都进了前60。

这品牌不是刷广告砸出来的,是靠用户安利堆起来。

问界M9的NPS高达85.2,这品质推荐比啥广告都靠谱。

你交钱还送鲜花蛋糕,电池和轮胎有问题都免费修,每次OTA都吸纳用户反馈。

光这一点,谁还会怀念“老牌子”?

服务也卷,产品也快迭代,一年几款新车型。

别说同价位对手,就是老豪华现在都追不上。

买到的不只是车了,是一份省心的生活体验。

其实,资本圈才是最真实的试金石。

券商都不淡定了,40家机构集体推荐“买入”,研报刷屏。

赛力斯不是只能靠现在赚,未来还要一路爆。

75万辆交付线穿出来,现在的成本分摊,利润起飞。

同行还在赔本死扛,它已经跨界变成“核心玩家”,获得了资本信任。

魔方平台、超级增程、智能安全体系,都是资本青睐的技术壁垒。

这种底层优势,差不多等于是“学霸用高效学习法”,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你要抢,得等人家吃饱了才给个机会。

全球能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寥寥,谁手里有“稀缺牌”,谁就是王者。

掰扯一下,赛力斯的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现实:

不是卷得越狠,活得越久。

“下半场”拼的不是谁还能低价匍匐,而是谁能扶着高端站稳。

谁研发扎实、服务到位,谁才是赢家。

赛力斯半年营收暴增,研发投入创新高,问界M9销量出圈-有驾

你还在吆喝价格,别人已经打出了品质和品牌。

别总羡慕“赚29亿”,问问自己有没有胆子跳出低价泥潭。

真正的竞技场,是技术和品牌的较量。

新能源下半场,拼的是“谁活得好”,而不是“谁只是没死”。

赛力斯半年营收暴增,研发投入创新高,问界M9销量出圈-有驾

赛力斯只是跑了半场,那个“杀疯了”的剧情还在继续。

后面的新M7、纯电M8还在路上呢。

能不能继续猛冲,看后面几个月怎么发力了。

不过有一点已经成铁律:未来混高端,没有硬本事,真混不下去。

说到底,新能源圈由一场拼价格的淘汰赛,成了拼品牌与体验的耐力赛。

谁能撑到最后不是关键,关键是谁能做到每一步都扎实、从每辆车到每项体验感都让人买账。

赛力斯用行动把“生存法则”重新定义了:

有品牌,有技术,有服务,才是活下去和活得好的保障。

把高端市场这块石头撬开了,留给后来者的挑战也变难了好几个档次。

你还在卷低价人海战术,人家早已在另一个赛道谈笑风生。

这世界变化,比天快。

别等到下一波风暴来袭才醒悟。

毕竟,所有的高端冲刺都要真本事做护底,到最后,是实力说话。

各位,新能源这场“高端争锋”你怎么看?

你会为了品牌与技术买单,还是只看价格?

评论区见——说出你的观点,这局还没结束!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