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保时捷销冠国庆8天休1天的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励志,而是恐惧。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是一个品牌在续命。
当一个以从容、优雅、甚至有点“你爱买不买”为品牌调性的奢侈品,开始需要靠一个销售人员的“自爆式”努力来刷屏的时候,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时代变了,神龛开始漏风了。保时捷这家百年老店,需要她的香火续命。
过去我们聊保时捷,聊的是什么?是911的传承,是斯图加特蛙王的玄学,是中年男人绕不开的梦想。它不是车,它是一种证明,一种你终于“混出来了”的压缩毛巾,热水一泡,面子瞬间膨胀。买保时捷的人,本质上不是在买性能,不是在买配置,他们是在给自己买一个“金钟罩铁布衫”,在社交场合里刀枪不入。
所以过去的保时捷销售,更像是引路人,是梦想的看门人。他们需要做的,是维持住那种神秘感和距离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需要一个“雷电法王”开启闪电战,单月狂卖27台。
你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修仙门派,以前收徒弟都是看仙缘,爱来不来,来了还得三跪九叩,经过重重考验。突然有一天,这个门派的大师姐,站在山门外,拿着个大喇叭喊:“最后三天,最后三天!入门送飞剑,送丹药,前十名还送掌门签名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你觉得是大师姐疯了,还是这个门派快要交不起房租了?
所以,牟倩文女士的销冠,在我看来,不是一个销售奇迹,而是一个市场信号。这个信号就是,传统的品牌玄学,正在被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无情碾碎。当国产新能源把价格打到地板,把配置堆到天花板,用冰箱彩电大沙发这种“不讲武德”的打法,直接把餐厅给爆了的时候,你保时捷就算端出来的菜再精致,有什么用?食客都没了。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就是当下的车圈。
牟倩文女士一年卖170台,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保时捷不再是那个可以躺着数钱的品牌了。它需要有人,用近乎苦行僧的方式,一台一台地把车“推”出去。国庆干7天,一天卖4台,这不是销售,这是在渡劫。她渡的不是自己的劫,是保时捷的劫。
她的专业性,比如牢记所有参数,快速定制方案,这当然是基础。但这在当下的内卷地狱里,根本算不上核心竞争力。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见过太多专业但卖不出东西的销售了。真正的关键在于,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任意门”。
什么意思?她通过销冠的身份,拿到了更大的优惠权限。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卖得越多 -> 优惠越大 -> 客户越愿意找她买 -> 卖得就更多。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马太效应。她不再仅仅是一个销售,她成了一个渠道,一个能拿到“内部价”的BUG级存在。客户找她,不是在“买保时捷”,而是在“通过牟倩文买保时捷”。这两者有本质区别。
前者是客户对品牌的信仰,后者是客户对渠道的信任。当信仰开始动摇,渠道的价值就无限放大。
这就像苹果,以前你买iPhone,是因为你信苹果的玄学。现在你买iPhone,可能更多是因为PDD的百亿补贴。性质,已经变了。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现在很多豪华品牌的爱,正在变得不那么纯粹。
所以你看,她客户里六七成是女性。这恰恰说明了问题。女性消费者在很多时候,比男性更看重“人”的链接和信任感。她们不一定痴迷于发动机的轰鸣,但她们能清晰地感知到,眼前这个人是不是真诚,是不是靠谱,是不是真的在为我着想。当品牌光环褪去时,销售本人的光环,就成了决定性的力量。
然后就是更魔幻的部分,那些黄谣攻击。
这简直是典中典。当一个女性在某个领域取得了非正常的成功,总有一群阴暗的生物,无法用他们贫瘠的脑回路去理解,于是只能诉诸于最古老、最肮脏的武器——荡妇羞辱。
这帮人真的就是纯粹的坏!
但坏事,有时候能变成好事。这场攻击,反而成了对她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的终极压力测试。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因为老头乐会创造出你实验室里永远想不到的极限场景。同样,一个销冠成色的关键,也不在于顺风顺水的签单,而在于面对诋毁和恶意时,她和她的客户们的反应。
结果呢?老客户自发为她澄清,新客户因为她对抗谣言的勇气而下单。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这说明她的客户群体,已经不只是客户了,有点“粉丝”或者说“信徒”的味道了。他们维护的,不仅仅是一个帮他们买到便宜保时捷的销售,更是一个“逆袭”、“专业”、“强大”的女性偶像。这等于是在保时捷的品牌玄学之外,她自己又建立了一套小范围的、以她个人为核心的“微型玄学”。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保时捷的品牌价值是宏大叙事,而她的个人品牌是身边故事。在现在这个解构一切的时代,身边故事的杀伤力,有时候比宏大叙事强得多。
所以,你看懂了吗?牟倩文女士的成功,是一个三层叠加的俄罗斯套娃。
最外层,是保时捷这个旧神的光环还在,虽然微弱,但依然能吸引向往者。
中间层,是她利用规则,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拥有价格优势的超级渠道,这是最现实的利益。
最核心,是她通过极致的努力和对抗恶意的姿态,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人格偶像,建立了个人的信任壁垒。
品牌、利益、人设,三位一体,才造就了这么一个无法复制的销冠。
至于最后的问题,是天赋还是汗水?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讲真,我有时候觉得卖车跟卖保险差不多,都是在贩卖一个关于未来的美好幻想,只不过一个在路上跑,一个在纸上飘。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当你需要用“汗水”去衡量一个奢侈品销售的成功时,本身就说明市场坏了菜了。
她的成功,既不是天赋,也不是汗水。
是时势。
是保时捷需要一个在废墟上插旗的英雄,来证明城墙还没倒。是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需要一个足够努力的偶像,来给自己一点虚幻的安慰。
她必须赢。
赢了,才是反抗谣言的强者,才是励志故事的主角。
不赢,就是谣言的注脚,是“果然如此”的又一个证据。
她卷赢了同行,也卷赢了诋毁她的人。但这种胜利的背后,是整个豪华车市场,再也回不去那个优雅时代的悲鸣。三体人看了都要感叹,你们地球人为了卖个车,真的要把自己逼到这个份上吗?是的,必须的。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