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致在停产了吗?深度解析本田在华产能调整背后的真相

近年来,关于本田汽车停产的消息不绝于耳,尤其是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相继宣布关闭部分生产线后,消费者对本田旗下车型的未来充满疑问。其中,ZR-V致在作为广汽本田的一款紧凑型SUV,是否也会受到产能调整的影响?本文将围绕本田在华产能缩减的背景、具体措施以及对致在车型的影响展开分析。

本田在华产能缩减20%的产能调整

根据本田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本田计划将中国的年产能从149万辆缩减至120万辆,削减幅度接近20%。这一调整涉及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两条生产线广汽本田的第四生产线将于2024年10月关闭,年产能为5万辆;东风本田的第二生产线则于2024年11月停产休业,年产能高达24万辆。

此次产能调整并非本田独有,上汽大众、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也在近年关闭或出售部分工厂。本田的举措更多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而非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本田致在的产能困境生不逢时的市场定位

ZR-V致在作为广汽本田在2022年推出的全新车型,定位介于缤智和皓影之间,主打年轻化市场。然而,其销量表现并未达到预期。据内部人士透露,致在的月产能爬坡后理想值仅为2000辆左右,且实际交付量还受雅阁、皓影等热门车型的销量影响。

这种“产能分配”机制意味着,如果雅阁等车型需求旺盛,致在的排产优先级会被进一步压低。数据显示,2023年本田在华销量连续多月同比下滑两位数,致在的市场表现更是雪上加霜。

本田停产背后的深层原因

本田此次产能调整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1. 电动化转型压力本田计划到2040年全面停售燃油车,仅保留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型。在华关闭燃油车工厂的同时,本田正加速建设两家新电动车工厂,预计2024年投产。 2. 市场竞争加剧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凭借“油电同价”策略抢占市场,本田燃油车性价比优势不再。例如,飞度起售价8.68万,而比亚迪海鸥顶配仅8.58万。 3. 成本优化需求销量下滑迫使本田通过关厂、裁员(如广汽本田征集1700名员工自愿离职)等方式降本增效。

未来展望本田的电动化能否破局?

尽管燃油车产能缩减,本田并未放弃中国市场。其与广汽、东风合资的新电动车工厂投产后,年产能有望恢复至144万辆。然而,在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的围剿下,本田能否凭借电动化产品重拾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

对于消费者而言,致在等燃油车型短期内仍可购买,但未来本田的资源将更多向电动化倾斜。这场产能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本田在华发展的新起点。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