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聊起买车,大家嘴里都离不开一个词儿,就是“智能化”。
好像现在的新车,尤其那些电动车,要是没个大屏幕,不会自己开一段路,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股风潮确实厉害,但也让不少喜欢传统燃油车的朋友心里有点犯嘀咕:难道我们这些就喜欢听发动机声、享受加油便利的人,就注定要跟不上这个智能时代了吗?
是不是只有换成电动车,才能体验到那些听起来很神奇的自动驾驶功能?
过去,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现在,上汽奥迪带来了一款新车,叫A5L,它好像就是专门来打破这个局面的。
这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骨子里是一台纯正的德系豪华燃油轿跑,但心脏里却装进了一套来自咱们中国华为的顶尖智能驾驶系统。
一个百年豪华品牌,一个中国科技巨头,这俩走到一起,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这台既保留了燃油车驾驶乐趣,又拥有了顶尖智能科技的奥迪,开起来到底怎么样?
这是很多人都特别好奇的一件事。
要想让一台车变得“聪明”,首先得让它能“看得清、听得远”。
这就好比一个人,你得先有好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对周围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
上汽奥迪A5L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整台车上上下下,安装了足足32个传感器。
这个数字可能听着有点抽象,我们换个说法就明白了。
这就等于给这台车配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观察哨,前后左右,甚至连车顶和车底附近的情况,都有一堆“小眼睛”在时刻盯着。
这其中,最核心、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车顶那两个像小犄角一样的激光雷达。
这东西可不一般,它是目前最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的标配。
它的工作原理,有点像蝙蝠探路,通过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激光光束,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就能在瞬间描绘出周围环境的三维立体模型,精确到厘米级别。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下大雨还是起大雾,前面路上有个小坑,或者突然跑出来一只小动物,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除了这两个“千里眼”,车身上还有12个高清摄像头,它们负责看清红绿灯、地上的车道线、路边的交通指示牌。
另外,还有6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它们就像是车辆的近身护卫,专门负责探测不同距离内的其他车辆和障碍物,测量它们的速度和距离。
这么多高精尖的硬件组合在一起,就为这台车构建了一个超级强大的感知网络,让它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甚至比我们人类驾驶员还要全面和精确。
有了这么一身“神兵利器”,就得拉到最能考验真功夫的地方去试试,那就是我们国内复杂的城市道路。
现在很多智能驾驶系统都宣传自己有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用起来,有的像个刚拿驾照的新手,开车一惊一乍,有的又过于保守,老是需要人去接管。
上汽奥迪A5L搭载的这套华为系统,在城市里的表现就显得特别“老练”。
比如,在日常上下班的路上,遇到红绿灯路口,它能准确识别信号灯的变化。
绿灯亮起时,如果前面有车,它会非常平顺地跟上去,那个起步的劲头和节奏,就跟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不急不躁,车里的人几乎感觉不到顿挫。
最能体现它“智商”的,是处理别人加塞的情况。
咱们开车都遇到过,旁边车道的车冷不丁就往你前面挤。
很多系统这时候的反应就是一脚急刹车,让人很不舒服。
但这套系统不一样,它好像能提前预判到对方的意图,然后会以一种非常柔和、线性的方式稍微降低一点速度,把空间恰到好处地让出来,整个过程非常自然,既保证了安全,又不会让车里的乘客感到突兀。
它好像很懂得中国道路上这种“人情世故”,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
再比如开进一些老小区,路很窄,两边还停满了车,人车混行。
它能清晰地识别出道路的边界,还能随时关注行人的动态,然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灵活地规划出一条通过路线,那种在狭窄空间里游刃有余的姿态,给驾驶者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城市道路开得好,说明它够聪明、反应快。
而上了高速公路,则更能体现出它的稳重和高效。
开启高速领航功能后,这台车就好像进入了“巡航模式”。
你设定好速度和跟车距离,它就能稳稳地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和前车的距离控制得不远不近,让人感觉非常安心。
当你想超车的时候,操作也特别简单,只需要轻轻拨一下转向灯,剩下的就全交给它了。
系统会立刻判断旁边车道和后方有没有来车,确认安全后,它会果断而平稳地完成变道、加速、超越,然后再回到原来的车道,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在经过一些弯度比较大的高速匝道时,它还能提前识别到前方的弯道,并根据弯道的曲率自动调整车速,确保车辆能以最稳妥的姿态通过。
之前有人在上海绕城高速上做过测试,途中遇到一段临时施工区域,摆放了很多锥桶和警示牌,这套系统能在很远的地方就提前识别到,然后主动减速并引导车辆平稳地并线绕行,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驾驶员干预,表现出的那种预判能力和应对能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说完了开车,再聊聊停车。
对于很多人来说,开车是种乐趣,但停车绝对是件头疼事。
尤其是在一些车位狭窄、光线不好的地下停车场,来来回回倒腾半天也停不进去,非常尴尬。
上汽奥迪A5L的这套智能泊车系统,可以说就是来解决这个大难题的。
它不仅支持常见的垂直车位、侧方停车,还能应对斜着的车位。
在停车场里,你只要开启这个功能,车辆就会自己寻找可用的车位,并在中控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你选好一个车位,确认之后,就可以松开手脚了,车辆会自动控制方向、油门和刹车,一把就给你精准地停进去。
而且,它的全景影像系统在昏暗环境下的显示效果非常清晰,车位线、地上的地锁、旁边的柱子都看得清清楚楚,让整个泊车过程既轻松又安全。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特别实用的功能,叫做循迹倒车。
这个功能在什么情况下最有用呢?
就是当你开车不小心进了一条很窄的死胡同,想倒出去却发现非常困难的时候。
你只要启动这个功能,车辆就能自动记录下你开进来的最后一段路程的轨迹,然后完全按照原路自动倒回去,你只需要控制好刹车就行了。
这个功能,对于那些方向感不太好,或者经常要去一些陌生复杂环境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个“后悔药”,能大大减少倒车时的紧张和风险。
当然,说了这么多方便好用的功能,归根结底,安全才是智能驾驶最重要的一环。
把方向盘交给机器,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它到底可不可靠。
华为的这套系统在安全方面考虑得非常周全。
它有一个叫做全维防碰撞的系统,它的自动紧急刹车功能,可以在时速4到150公里的宽泛范围内起作用,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市区低速行驶还是在高速巡航,它都在时刻准备着帮你避免碰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针对我们国内路况中非常危险的“鬼探头”情况,也就是行人或非机动车突然从障碍物后冲出来,做了专门的优化。
它的识别距离能达到30米远,比很多传统方案提升了50%。
这多出来的十几米距离,就意味着系统能更早地发现危险,更早地采取制动措施,在很多关键时刻,这零点几秒的提前反应,可能就是避免一场严重事故的关键。
这背后,正是那套由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组成的强大感知硬件在发挥作用,它们共同为驾驶者和乘客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