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N i60和零跑C10,表面看都是15万级增程车,但背后是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选择展示出两种智能出行的思考方式

AION i60和零跑C10,表面看都是15万级增程车,但背后是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选择展示出两种智能出行的思考方式

这两个车放一块,比价确实挺有趣的。都标价大差不差,都宣称自己是增程车,不能说完全错吧,但细一琢磨,就知道它们的背后逻辑不一样。这事,也是两条极端不同的思路在比拼。

AION i60和零跑C10,表面看都是15万级增程车,但背后是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选择展示出两种智能出行的思考方式-有驾

我自己其实也琢磨过挺多次。其实关于增程技术,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挺复杂啊,非得要这样么?我有一个朋友,开特斯拉出门,他说:充充电省事,可是跑长途还是麻烦,尤其一想到那长长的充电等待时间。我也觉得,纯电车如果不配备那种超级快充,长途确实不那么方便。

但话又说回来,增程车的最大卖点,别的不说,就是能解决续航焦虑。AION i60在我咧翻了下笔记,续航表现不错,官方说大概500公里左右(体感差不多470-480之间吧),这对于轻度家用,偶尔出去玩跑个200公里,完全不用操心充电排队。零跑C10则偏向用硬件压缩成本,通过手机APP远程规避部分技术复杂化。这两车其实都是想解决用户跑长途,怕没电,又不想插电桩的烦恼。

但你们知道的,就算路途再远,家里装个家充,总比公共充电桩靠谱多了。话说回来,别看哪家宣传得那么智能,其实很多时候智能的程度也有差别。AION的方案更偏技术路线——用大电池+增程器,像个外挂,虽说会耗油,但续航无压力。零跑C10则更像是试图用电子设备、算力让车子聪明,比如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啥的,车机系统玩得挺溜,有点小心思在里面。

我去年试驾过AION i60,开起来隐隐觉得用料还行,机械调校也算细节挺到位。倒是零跑C10,那个中控屏幕反应快,界面漂亮,可别的细节还真得我们自己路试一段时间才知道什么是真实用。你看,测一测百公里油耗,AION大概在7L左右(粗算),增程启动后,燃油成本其实反而不低。一般城市用,纯电续航够用的话,增程器多半不用启动,油耗还算能接受。

AION i60和零跑C10,表面看都是15万级增程车,但背后是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选择展示出两种智能出行的思考方式-有驾

不过我有个疑问:其实增程车的油费,跟纯油车用到的油量没啥两样吧?多算点油在里面其实也无伤大雅。你们猜猜,真正用到油的人多不多?我估算,开5年,增程油费可能多出个2-3万元。这个钱出得值不值?还真不好说。

你知道的,除了续航,还得看成本。这俩车一毕竟是要给普通消费者选的。零跑C10强调智能化、体验感,没有太多高端配置,但看起来够用;AION i60的长续航、更靠谱的用料,可能让追求耐用的人觉得靠谱。也不知道这个价格背后,厂家付出了多少。

我还在琢磨一个细节。刚才翻了下我相册里的一张照片,是我去年参加车展时拍的一辆零跑车架,发现这个品牌的车,特别强调科技感,想打造一种未来感。比起传统车厂,零跑没那么拘泥于传统工业范,他们敢用新材料、新技术,甚至敢把车做得更轻。这也是一种思路——用创新驱动差异化。

而AION,一直偏向稳妥走量,用料扎实、技术成熟。其实看得出来,它们都是真心想做家庭宽敞、续航足够的车,但方法截然不同。

AION i60和零跑C10,表面看都是15万级增程车,但背后是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选择展示出两种智能出行的思考方式-有驾

咱也别忘了那一帮油改电的消费者,他们更关心油箱大小、保值率,还会算成百公里油耗。根据我观察的样本,这类用户占比还不少。有人会说:我就不喜欢一壶油的麻烦。大概这也是一种情感诉求吧。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在想,未来这些车到底能走多远?是不是增程技术能一直延续到底,还是会逐渐被纯电取代?我个人猜测,也许不会马上,但两者一定会越来越融合。像AION i60那样,电池技术不断提升,续航越来越长,增程器可能会逐步减少依赖;而零跑这种自带智能基因的模式,会不会成为一种新潮流?空间大,体验好,还是比拼技术上墙。

没细想过,汽车行业是不是也像手机一样?刚出来的技术都有人盯着倒腾,从最早的油改电、现在的增程,到未来的氢燃料、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这回事,其实很像穿越时空的转变。有人喜欢稳扎稳打,有人偏爱折腾创新。

AION i60和零跑C10,表面看都是15万级增程车,但背后是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选择展示出两种智能出行的思考方式-有驾

不管怎么说,买个中意的车,最终还是要考虑用着顺手。你会不会觉得,技术背后最重要的还是有没有符合自己惯?你那边,朋友用车最多遇到什么问题?是续航不够,还是系统不流畅?

对了,补充一句,厂家的售后跟供应链,也是真大事。你看,很多车祸不是技术不行,是供应链出问题——零件点对点地出问题,修起来就亏。本田家的供应链稳,但价格高;比亚迪早期自产多,零配件供应就顺畅。这个细节,其实比技术更扎心。

回头想想,两个品牌的设计理念截然不同,那个人味多点?那个智能多点?其实挺难说的。你觉得,未来出行,是偏向只要能跑的耐用型,还是会跑会玩的科技感?

想问一句,你怎么看?这些增程车以后会不会逐渐淡出?还是只是一时的技术点缀?还是说,谁都没有练就绝技,只能各取所长?

AION i60和零跑C10,表面看都是15万级增程车,但背后是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的不同选择展示出两种智能出行的思考方式-有驾

(这段又留一点悬念给你)总觉得,未来的智能出行,可能不会是一辆车,而是一整套方案。说不定那天,我们不用开车了,而只需要告诉手机我去哪儿,然后,车自己就想办法。可不可以?或者,那些传统控制的想法,何时才会彻底被颠覆?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