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欧盟又开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手了,说白了就是想要我们的核心技术。
不夸张地说,这次的做法非常直接,根本没啥遮掩:你想在我欧洲建厂可以,那你的底牌得亮出来,核心技术得交出来,技术不交门别想进来。
这种做法,说穿了其实就是明抢。
你说以前还打着所谓的贸易公平、市场规则的幌子,现在是连面子都不装了,直接奔着技术要来了。
欧洲人其实心思不难猜,就是眼看着中国这些年在新能源汽车上突飞猛进,自己老本吃得差不多了,慌了,所以想用各种办法去限制、去封锁、去掏空中国企业的“家底”。
汽车这玩意儿,最早就是欧洲人的骄傲,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这些企业在全球混得风生水起,都得益于人家的技术积累。
以前中国要造车,一没技术,二没品牌,只能靠合资引进,花大价钱买人家的专利,甚至还要按人家的规矩来。
可是现在局面变了,风水轮流转,中国人靠着新能源技术,硬生生把局势给翻了个个儿。
你看现在马路上,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一辆接一辆,老外那一套油车技术开始不吃香了。
最关键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早就不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是电池、电控、智能化这些玩意儿。
恰好中国人这几年就是在这些新领域下苦功夫,投入大、人才多、市场需求又大,这技术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
现在欧洲人反过来要我们的技术,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欧洲人也不是第一次玩这一套了。
遥想当年我们刚要做家电、做手机的时候,他们也设置各种门槛,要不就搞专利壁垒,要不就玩技术封锁。
只是这次换了个领域变成了新能源汽车,而且这次咱们有底气了,不吃他们那一套了。
你说他们封锁半导体,咱们有点被动,但在新能源车上,咱们是真正的全球“领跑者”。
这也是为什么欧洲这次心态有点崩,甚至急到上纲上线,连建厂都想用来威胁。
老实讲,人家这样明抢,咱们怎么看?
其实也正常。
欧洲这些国家经济压力大,新能源产业起步慢,看着中国企业大步向前,市场份额也在飞快流失,肯定坐不住了。
尤其是现在,欧洲本土的汽车品牌日子越来越难过了,销量下滑、利润变薄,还得应对高昂的环保压力,政府又逼着转型。
可转型不是嘴上说说,得真金白银砸进去,技术研发又不是一年两年就出成果。
所以,干脆“借”中国现成的,最好能直接让中国企业把最核心的秘密送上门,他们轻轻松松就能弯道超车。
可惜,事情没那么简单。
要知道,中国的这些技术不是凭空跳出来的,是数不清的工程师和工人,一年又一年地熬出来、磨出来、测试出来的。
尤其新能源车,最难的不是造出一辆车,而是能不能大规模量产、能不能在各种极限环境下稳定运行。
这背后是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投入、几万上百万的测试数据,还有无数次失败之后的反复打磨。
欧洲人现在想一口气全拿走,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再说了,技术这东西不是光靠“规定”就能拿到的。
比如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最近不是有个阿维塔12直接拉到南极去试车吗?
你说这种事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南极那是什么地方,零下五六十度,风雪交加,地面全是冰裂和雪坑。
一般的电动车,别说去南极,北方零下二十度就趴窝了。
可这次阿维塔12还真就扛住了。
这背后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在电池、热管理、底盘调校各个技术点上的硬实力。
更让人佩服的是,这种在极端环境下的实验数据人家还愿意公开,服务整个行业,这格局不是一般企业能有的。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很本质的东西——中国企业现在的自信。
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核心技术不是换个商标、抄个设计就能搞定的。
是得靠一线工程师不断的试验、改进和创新。
有了这些底气,咱们才能敢把车送到南极这种地方去试,不怕出问题,因为有信心能解决。
而且中国企业现在讲究的是行业共赢,不是只想着自己发财。
你看,阿维塔12南极测试的数据都公开了,这对所有中国车企都是好事。
咱们行业里有句话,数据比专利还宝贵。
因为实验数据是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只有数据够多、够全,才能把产品做好。
也正是因为这种合作共赢的心态,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发展得这么快。
咱们再说说欧洲那边。
其实他们也挺无奈。
过去一百年,汽车产业一直是欧洲的骄傲,是他们的经济支柱。
可是现在新能源来了,老本行不灵了。
技术更新,生产模式变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变了。
欧洲企业自己研发慢,市场份额保不住,只能想着各种办法去拖住中国企业。
之前是搞关税壁垒、搞技术审查、甚至扣上“国家安全”的帽子,现在索性明着要技术了。
其实这也是没招了,竞争不过就想着限制你,实在限制不住就想直接拿走。
这种做法从某种角度讲,是对中国实力的间接承认。
不过,咱们中国人也不是吃素的。
你说拿技术换市场,这招以前合资时代我们吃过亏。
那时候我们没技术,只能忍气吞声。
可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一样了,技术在自己手里,市场选择多。
你要是非要技术换建厂,这买卖就不划算。
毕竟你的市场才多大?
放弃了核心技术,等于主动把命脉送给别人,那以后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现在中国企业更聪明了,有选择地走出去,有选择地合作。
能拿到市场订单当然最好,但不能以牺牲核心利益为代价。
其实欧洲现在的处境,也值得我们深思。
以前我们吃过被封锁、被卡脖子的亏,所以才下这么大决心搞自主创新。
今天遇到类似的难题,我们更得守住底线。
说到底,技术才是企业、行业、国家的生命线。
只要核心技术在自己手里,市场迟早是我们的。
就像那些老牌欧洲企业当年靠技术吃遍全球一样,现在轮到中国人自信地说“不”了。
再回头说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这波崛起。
其实这背后是国家战略、企业努力和消费者需求三层力量叠加。
国家政策扶持,企业舍得砸钱搞研发,老百姓也愿意尝试新事物。
别看现在新能源汽车满大街跑,几年前还是各种吐槽,续航不行、充电不便、冬天掉电。
可就是这几年,技术一个个攻关下来了,内卷到极致,企业竞争激烈,电池续航一年比一年长,智能化水平一年比一年高,价格还在降。
这种局面,全球独一份。
哪个国家的企业能有中国企业这种韧劲?
哪个国家的消费者能有中国人这种开放心态?
没有这些,哪有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
所以说,欧洲想用行政手段或市场准入来逼咱们交技术,这条路肯定走不通。
技术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靠白嫖就能拿来的。
中国企业今天之所以不怕被抢、被卡,就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团队、有自己不断更新迭代的能力。
你就算今天把技术交出去了,明天咱们还能搞出新的,永远走在前面。
这种动力来源,就是中国人那股不服输、不怕难、敢打硬仗的精神。
最后,还是得说一句,咱们中国人现在要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强的信心。
面对外部压力,咱们只要守住自己的核心技术,把自主创新搞下去,别人的封锁、威胁、诱惑都翻不起什么大浪。
把企业和行业的根基打牢了,世界市场自然是我们的。
像阿维塔12南极测试这种事,以后会越来越多,证明中国技术就是行、就是硬。
只要每个企业都能有这种勇气和自信,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定会越跑越快,成为真正的全球领跑者。
对那些还想靠“明抢”搞封锁的欧洲人,咱们只需微微一笑:你们的那一套,早就行不通了。
中国的技术自信,已经不是任何威胁和诱惑能动摇的了。
这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宝贵的东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