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平时见到的商用车,总是得不是纯客货分开的,就是彻底一个用途的?大家习惯了,要载人就是买辆小巴士,要拉货就是货车。可你要说家里亲戚要办个小型聚会,还得带一堆东西,或者酒店送客户要带上好多行李,再不然学校春游啥的,你是不是觉得现有车型都不是特别顺手?这时候,我真觉得欧洲人某些玩法还值得我们学一学。
“客货混装”,听着挺新鲜,其实人家欧洲早就在这么搞了。酒店一接待一拨人,加上一堆箱子,这种Combi Van特别顺手,啥都能装,堪称“大家伙中的全才”。而说到这类车,其中一个没法绕过去的品牌就是曼恩。你要问我,这不就是大众Crafter换个壳子吗?确实,曼恩TGE和大众Crafter就是亲兄弟,很多零件都一样,动力系统都一脉相承,区别就在于曼恩给人感觉更“德系重卡”,多了种专业可靠的味道。
那么,咱们需要这种“能装人能搬货”的大MPV吗?中国现在正走在城市化和多样需求的路口,各种“折中方案”挺吃香的。外卖、快递、网约车、酒店接送,这些场景下原本那种单一用途的车反而不够灵活。你仔细想,这类Combi Van就像是给混合用途场景量身打造的一样,能装能拉,空间又大,关键是驾驶门槛还不高——B本就能开。
再来说说曼恩TGE Combi Van这新出的款,按说它就是在原有的货车基础上,往里搞了9个座椅,还留出大块空间装货,而且啥都讲究经济性,连卤素大灯都标配,LED那得加钱——这一点还真挺实在。很多人笑话欧洲人抠门,其实人家就讲究啥场合办啥事,绝不会多花一分冤枉钱。我要是一个酒店老板,真不愿意花钱买啥七彩氛围灯,纯是浪费。实用最重要。
你可能会问,就这车和咱们自己国内那种考斯特,还有那种自己改的依维柯比,能好到哪去?首先,最明显的就是驾驶难度低。你一辆大考斯特甭管怎么说,也得有点经验才能开稳。要是货拉多了,载客多了,操控性直线下降。曼恩TGE这套机械基础和Crafter一样,2.0T柴油、爱信8AT,动力和经济性兼顾,90%司机开起来没啥门槛。
而且车内布局灵活。常见那种一体化货箱,没地儿搁人,或者那种只有座椅没货区的,临时该换座椅得自己拆。曼恩TGE用的是那种全长滑轨式座椅,爱怎么调怎么调,货多就卸几把座椅,拉人就全安上。有的人可能会担心安全问题,那边欧洲怕什么?欧盟安全法规就挺严,GSR标准比国内多一堆防护规定。人家标签都打出来了:“every passenger is a VIP”,你说厂家敢乱糊弄吗?
还是想问一下,你们觉得实用这事值多少钱?在这个大家都追新、追炫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产品沦为了装饰品。可实际上,那些最朴素的东西,才经得起考验。Man TGE不给你花哨外观,保险杠没什么镀铬,基础套路,干净利落,真要说豪华旗舰,门儿都没有。再看看内饰,也许你会吐槽“这不就是大众那一套吗”,说实话,能少出问题,能用到天荒地老,我还真没什么可挑剔的。讲实用,德国人确实管用。
再聊聊选装配置,这玩意看起来是厂家赚差价的套路,可换个角度想,也给客户留下足够空间——你啥样的需求就选啥。尾门,基础款只开90度,真要更灵活的就加钱选270度大开门;隐私玻璃、尾部踏板、高顶各种踏脚点,说白了,你愿意投入多少,就能实现怎样的灵活性。很多人一奔着“低价基础款”去,真用起来才发现厂家给的这些选装还真不是智商税,场景一换,功能就得跟着变,主动权自己掌握,总好过啃死的配置表。
很多场合你可能都没注意,类似的Combi Van已经慢慢进了我们的生活。比如学校组织郊游,酒店去高铁站接一大帮客户,或者公司团建,需要运人还得带器材。真要把任务分开,用一台轿车拉,行李得再找车。高档点的MPV也能用,但后备箱远不如Combi好使。甚至在一些跨城接驳、短途包车里,这类车型也潜力巨大,经济实用,满足绝大多数实际场景。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国内为啥很少普及这种模式?一来,驾照相关法规多年没有大升级,很多大车必须A本B本,各种年审、额外要求多。实际上,欧洲给了个很宽泛的B本界定,3.5吨9座以内都能开,降低了大家用这类车的门槛。二来,我们很多消费者还迷信“专车专用”,觉得载人就得巴士,拉货就得面包车,实际上只要安全有保证,合理混用反而效率更高。
说到安全,关键还是车型本身有没有过硬技术。曼恩这个品牌就在重卡圈里出了名的“结实耐操”。你看它这个短头设计,前机舱既能隔离噪音,还能提高碰撞缓冲区,平时维护保养还方便。别看只是个细节,对于商用属性的车辆,那点小优势就能让运营商省一大笔维修和安全成本。
你说座椅不多,空间浪费了?恰恰相反,座椅少了空间更灵活,货舱加了轻质隔断,货物不乱跑还安全。既能伸展双腿坐得舒服,装行李也不觉得憋屈,这才叫真正的“物尽其用”。国内城市化、近郊旅行、短途团建,这需求以后只会越来越多。世面上那些专属配置,华而不实的噱头,全都抵不过一辆功能全、成本低、谁都能开的Combi Van带来的那种痛快。
当然,话又说回来,这种车真要让大家伙买单,最终还是得落到使用场景里。说白了,它不是每家都用得上,更别指望私家用户会大批量买。可是,面对旅游接送、团体出行、企业包车的新市场,这玩意说不定哪天就能成新宠。你瞧瞧,现在很多出行公司一味追捧新能源和“小而美”,却不在意场景多元化,到头来,客户还是有那种“又想载人又想拉货”的需求,这不就是机会么?
你觉得人和货必须硬分开吗?混装到底不安全吗?我觉得关键永远是合理规划和安全措施,欧洲人早早就把规范整明白了:滑轨、锚点、快拆座椅、安全隔板,样样不缺。而且法规对司机驾照设限刚好好,既不松懈也不死板。一个行业如果始终被旧标准框死,别说市场多样化,连最基本的灵活需求都无法满足。像曼恩这种把重卡基因迁移到轻型领域,“没花里胡哨,但只解决问题”的思路反而让我佩服。
总之,Combi Van不是噱头,是混合场景越来越多之后的自然而然的产物。它不高冷,不豪华,甚至不一定让你看两眼就心动。但是,只要用一次,你就明白,啥叫“一车多用,舒服还省心”。我倒是真希望咱们国内能早日普及起来,不用再被死板车型和高门槛驾照卡脖子。你期待体验一次真正灵活、务实的Combi Van吗?你身边有没有啥场景,早就需要这种“载人带货两不误”的好帮手了?
车这东西,最后拼的不是虚的装备、跑分和参数。拼的还是谁最懂客户,谁最能接地气。曼恩TGE Combi Van,也许不是最炫的,但一定是最踏实的。如果你现在还觉得“客货混装”没必要,不妨再等等,说不定哪天你就后悔家里没这么一台了。快节奏的生活,谁不想一步到位呢?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