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合作神龙汽车,推动新模式,共同促发展

这次武汉经开区和神龙汽车又有新动作,两边的高层坐下来聊了聊,达成了不少共识,说白了就是要一起谋未来,把合资车企的路子越走越宽。

这事儿其实挺值得说说的,因为它背后牵扯的东西特别多,不单单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园区的事,更是中国汽车行业怎么向前走、怎么和国际伙伴合作、怎么在新能源浪潮下稳住自己的根的问题。

要我说,这次的会谈和后续合作动作,能看出武汉经开区和神龙汽车都在主动谋变,也在积极应对汽车行业的大变局。

武汉经开区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起家就是靠汽车,几十年下来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黄土岗,而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武汉经开区合作神龙汽车,推动新模式,共同促发展-有驾

神龙汽车也不是省油的灯,三十来年风风雨雨,经历了市场的潮起潮落。

以前说到合资车企,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都是谁和谁拼资金、拼技术,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汽车行业的竞争点变了,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这些新趋势席卷而来,传统的制造和品牌套路已经不能吃老本了。

所以这次两边高层会谈能把话说到“新范式”,其实就是要冲破老路子,去找新赛道。

先说说神龙汽车这家公司。

三十多年前,能和法国雪铁龙牵手搞合资,是非常前瞻的事情。

当年为了弄成这个项目,不光武汉拼了命,湖南岳阳、江苏连云港都想抢,最后还是武汉拿下了。

要不是产业基础、区位和政策优势到位,真未必能成。

一开始的富康轿车,就是当时的风向标,开创了国内两厢轿车的先河,影响了一代人的出行记忆。

650万辆的累计销量,不是一句简单的数据,背后是几代中国人对合资车的认同,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一步步成长的缩影。

你想想,神龙汽车的成长其实就是中国汽车合资成长的一面镜子。

但话说回来,靠着老本吃饭哪能吃得长久?

这几年国内外车市变化太快,新能源车横空出世,智能化、网联化说来就来,传统合资品牌日子不太好过。

外面的斯泰兰蒂斯集团、里面的东风汽车,都在琢磨怎么再搞点新东西出来,不能让神龙只在老路子上打转。

这回,神龙汽车明确要以“神龙造 全球销”为战略方向,说白了就是不只是满足国内市场,要把中国造的好车卖到世界去。

这是个大动作,背后需要技术、资金、品牌、渠道全方位发力,单靠过去的模式肯定不够。

再说说这次高层交流的意义。

神龙汽车的新总经理刚上任就去跟武汉经开区的书记面对面谈合作,这说明双方都很看重彼此。

神龙汽车想借助经开区的产业链和政策资源加速转型,经开区也希望有头部企业带动整个园区的升级,说白了就是互相成就。

现在的局势,谁也离不开谁。

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化这条线,神龙汽车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有老底子、有技术积累、有国际资源,这些都必须和本地的产业配套、人才和政策结合起来才能搞得好。

今年三月,神龙和经开区签了东风纳米新能源车型生产基地的投资合作协议。

这事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大家以前总觉得传统合资车企和自主品牌是各玩各的,现在这些界限都在模糊。

代工也好,协同研发也好,更重要的是双方在供应链、市场推广甚至产线改造上都开始深度合作。

过去车企拼的是谁能快速推新品,现在拼的是谁能整合资源,谁能把本地化做到极致,谁能把技术链条拉得又宽又深。

神龙这次代工东风纳米,是制造上的突破,更是模式上的创新,这就是合资车企的新范式。

五月份神龙汽车推出自主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这又是一次关键的尝试。

新品牌能不能打出来,最核心的还是技术和供应链。

HEDMOS示界用的是东风的电动架构,底盘用的是斯泰兰蒂斯的技术,供应链本土化率高达92%。

这说明什么?

说明神龙已经开始把外方技术和本土资源深度融合,想搞出既有国际水准又能适应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

这波操作其实对其他合资车企也是个启示:不能只靠外方技术,也不能只看国内市场,必须两头都抓,两头都硬。

武汉经开区合作神龙汽车,推动新模式,共同促发展-有驾

现在中方主导“三电”和智能化,法方专注设计和驾控,其实这是中法合资的最大优势。

中国在电驱动、智能化上已经走在前头,法国人设计感强,驾控有底蕴。

把这两头结合起来,不仅产品竞争力强,品牌形象也随之提升。

过去神龙主打“法系车”的驾控乐趣,现在要融入中国的智能纯电基因,这就是科技和文化的结合,也是合资企业升级的方向。

你想想,未来在新能源车里,能兼顾智能化、三电技术,又能有法系的设计和驾控,肯定有自己的市场。

还有一点很重要,武汉经开区作为地方政府,能不能给企业搞好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是企业敢不敢投、能不能做大的关键。

刘书记这次公开表态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政策保障,说明地方政府已经把企业发展当成自己的事来看。

对神龙汽车来说,这样的土壤能让他们放心投入,也能加快转型步伐。

现在是抢时间、拼速度的时候,营商环境就是企业的底气。

坦白说,神龙汽车这几年确实经历了不少波折。

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蚕食,合资品牌老打法逐渐失灵,但神龙没有躺平,而是积极寻求转型。

这次新领导班子上任,马上带头深化本地化研发和生产协同,一边加快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一边推动中法合资焕发新动能。

说白了,就是要靠技术、靠创新、靠资源重新站稳脚跟。

以前“神龙造,满血归来”是口号,现在是真的要变成现实。

再看看大环境。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品牌想在中国市场站住脚,必须适应中国速度和中国创新。

这不是一句空话,像斯泰兰蒂斯集团高管组团来汉考察,说明外方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他们要和东风、神龙一起把产品做好、把渠道铺开、把品牌重新塑造。

未来全球汽车竞争,中国一定是主场,谁能在这里扎根,谁就能在世界舞台上占一席之地。

现在摆在合资车企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坚守传统,慢慢被市场边缘化;一条是积极求变,和国内自主品牌、新势力一起创新升级。

神龙汽车选择了后者。

不仅要在制造协同上突破,更要在技术、供应链、市场推广上全面发力。

新品牌、新车型不断上线,就是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个信号:神龙还活着,而且会活得更好。

说到底,武汉经开区和神龙汽车的这次联手,不只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简单合作,更是中国车企在全球化和智能化时代的主动升级。

过去三十年,中国汽车工业靠的是引进来、合资办厂,但未来三十年,必须靠创新、靠本土化、靠全球资源整合。

神龙汽车在这场转型中,有老底子、有新思路,只要把中法合资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再结合中国市场的速度和需求,完全有机会再创辉煌。

大家都在关注合资车企能不能在新能源赛道跑出来,能不能把智能化做得比新势力更接地气。

其实只要方向对了,资源整合好了,技术创新跟得上,合资车企一样有机会。

神龙汽车这波操作,无论是代工东风纳米,还是推出自主品牌“示界”,都是在给行业和市场树标杆。

未来神龙汽车能不能“满血归来”,不仅要看自身努力,更要看中法合作能不能再上台阶,看武汉经开区能不能持续提供政策和资源保障。

最后说一句,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学的时代了。

现在我们有技术、有市场、有创新能力,外资企业要想在中国赢,必须和中国伙伴深度融合。

神龙汽车这次转型,就是中国合资企业升级的一个范本。

只要敢于创新,敢于整合资源,敢于和国际伙伴一起冲刺,未来的路一定越走越宽。

希望神龙汽车和武汉经开区这次携手,能真正跑出新范式,带动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