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吉利银河M9以17.38万-23.88万元的限时指导价上市,24小时内大定订单突破2.3万辆,可以说吉利又缔造了一个爆款车型,而且这是吉利品牌和吉利银河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旗舰车型,直接将吉利的品牌价格段拉到了20万元以上。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发布会后的专访中,并未将其归为“偶然爆款”,他表示,这并非一款车的胜利,而是吉利回归产品本质战略的必然结果。
从2023年银河品牌创立,到2025年当前累计销量突破133万辆,吉利银河成为中国新能源最快达成百万量级的品牌。
而从银河E5开启“爆款序幕”,到星愿、星耀8、A7再到M9的“款款热销”,这份成绩单背后,则是2021年底“智能吉利2025”战略在产品、技术、架构层面的深度落地和开花结果。
当中国市场陷入极度内卷,当所有品牌都在担忧活下去的难题,拆解吉利爆款的底层逻辑、品牌向上的路径,以及“行胜于言”的长期主义造车观,就变得十分有必要,这份样本和案例,将为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市场竞争,带去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智能吉利2025”收官,铸就银河爆款
“银河两年133万辆,不是靠运气,是靠‘蹲下去’把产品本质做透。”淦家阅的这句话,道破了银河系列“款款爆款”的核心逻辑。在他看来,智能吉利2025战略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通过“质量筑基、体验升级、技术赋能”,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可感知的产品力,最终实现从“产品定义”到“市场认可”的闭环。
产品本质的坚守,是爆款的起点。“产品的质量要好、耐久性要好、可靠性要好,这是第一准则。”淦家阅坚定地认为,虽然现在冰箱彩电大沙发很火,也是消费需求,需要跟进,但汽车的本质首先是“可靠的出行工具”。

在银河系列的开发中,这份坚守也体现在诸多细节里。
以银河M9为例,为解决大六座SUV第三排“将就”的痛点,银河M9投入两套后底板设计(适配两驱与四驱模式),最终实现第三排座椅150度调节角度,车内得房率达88.3%(同级第一),车内垂直高度1.3米,没有门槛,也是行业最优水平;为平衡“大空间”与“低风阻”的矛盾,研发团队将银河M9的风阻系数控制在0.285(六座SUV最低),既保证视觉大气,又降低能耗。
“解决痛点,增加爽点”,淦家阅将这八字诀贯穿于每款银河车型。比如银河E5以“大空间+高性价比”切入A级SUV市场;星愿用6.88万元起售价与4.8万辆月销站稳10万元内纯电市场;星耀8靠“中高级电混轿车销冠”夯实20万元以内的中高级车市场,而银河M9则击穿大六座SUV的价格堡垒,每一款车都精准命中用户最核心的需求。

相较于很多车企5年前的规划基本上难以全部兑现,“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技术全面落地,则是爆款的底气。这份底气来自长期的研发投入,过去这五年,吉利研发费用投入超1000亿元,如今已进入“收获期”,爆款就是对该战略的最佳诠释。
而技术赋能体现在吉利造车的全链路上,比如硬件端,搭载热效率47.26%的专用电混发动机、11合1高效电驱,让银河M9实现4.5秒零百加速与4.8升/百公里馈电油耗的“同级双第一”;软件端,星睿AI云动力2.0大模型可实时感知温度、湿度、坡度,将发动机与电机调校至最高效工况,实现机制的节油性;算力端,星睿智算中心2.0以23.5 EFLOPS算力(中国车企第一)支撑AI迭代,再结合850万辆L2级以上辅助驾驶车辆的海量数据,让银河的智能体验持续进化。
“AI造车不是换驱动形式,是全价值链赋能。”淦家阅表示,从动力域、底盘域到座舱域、智驾域,吉利的技术投入都围绕“用户可感知、用得上”展开,这正是“智能吉利2025”战略“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落地。

而成本控制的体系能力,则是爆款的保障。银河M9 17万出头的起售价,看上去是“低价换量”,但其实背后是技术体系能力的结果。
“控制成本不是简单的商务谈判,是技术体系的扎实度。”淦家阅列举了11合1电驱的案例,该电驱实现了全银河品牌通用,规模化降低单位成本;与雷诺合资的“浩思动力”作为全球最大发动机公司,带来了吉利旗下发动机成本大幅下降;再加上吉利“架构世家”的优势,底层模块化设计让零部件分解为“要素集”,通过规模化摊薄成本。
这种“高质优价”的逻辑,让吉利汽车的产品在每个价格带都具备“降维打击”的竞争力,也让爆款从“偶然”变为“必然”。
“吉利造车,先造根,架构、技术、AI就是我们的根。”淦家阅的这句话,尝试着讲述吉利品牌塑造的底层逻辑,没有最立得住的技术,难以真正做大做强。
特别是在品牌向上层面,从银河M9到领克900、极氪9X,三款“9系”产品的集结,并非简单的产品堆砌,而是基于不同架构、不同定位的“品牌向上三驾马车”。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氪科技副总裁林杰,在解读“三9计划”时表示:“3个9分属三个品牌,架构不同、定位清晰。

极氪9X基于浩瀚S超级电混架构,主打豪华市场,全球首发8项以上技术,预售1小时订单破4万、目前累计订单超5万。领克900源自SPA-Evo架构,聚焦高端市场,主销均价35万元,70%订单集中在中高配,目前已经进入大型混动SUV前三;银河M9依托GEA-Evo架构,深耕主流市场,24小时订单破2.3万,成为头部品牌中最成功的大六座SUV。
而三款9系产品,撑起了大吉利品牌向上的“价格天花板”,承担着“突破价格带、拉升品牌形象”的使命。极氪9X将豪华SUV价格带锚定在50万元以上,证明中国品牌能造“百万级质感”的车型;领克900站稳35万元高端市场,打破合资品牌对中高端SUV的垄断;银河M9则将大六座SUV的入门价格拉至17万元级,让“高端配置”进入主流家庭。
三款车形成“豪华-高端-主流”的价格覆盖,既避免内部竞争,又共同推动吉利品牌价值跃迁。数据显示,银河品牌的用户中,35%来自合资品牌置换;领克9年来累计用户超过150万,成为十年前那批新高端品牌最成功的代表;极氪的平均售价近30万元,最高达90万元,已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名片”。

“如果一个公司是在鼎盛时期做调整,那么将迎来新的春天;如果是在扭转向下的情况下去补救,那么情况一定不会乐观。”之前马云在一则采访中这样说道,而吉利就是马云所说的前者。
早在2024年底,吉利正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时,其就以《台州宣言》,拉开了战略回归的大幕,在整个大集团里实现大范围的整合,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以智能驾驶为例,吉利曾因“团队分散”面临挑战,但《台州宣言》后的整合让局面彻底改变。2025年3月,吉利发布统一的“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分H1-H9五个等级覆盖全系车型;随后与千里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前者输出工程化、量产经验,后者提供AI大模型能力,形成“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的优势。

目前,千里智驾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面落地,具备高快NOA的H3,将逐步搭载在10万元的产品上;具备高快和城市NOA的H5,已经落地银河M9,将搭载在银河高端车型和领克的产品上;已在领克900上落地H7,用户反馈“城区与高速体验颠覆性提升”,另外极氪9X还将首发H9,朝着L3的目标进军。
按照吉利的规划,未来千里智驾下面还会设立一个千里浩瀚公司,专门为吉利进行辅助驾驶专项服务。未来在掌握智驾的主动性和经济性之后,还可以跟行业其他企业做一些合作,赋能整个全行业。
“造车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淦家阅在专访中多次提到这个比喻。
在新能源转型的赛道上,极氪作为“排头兵”,不仅拉升了整个吉利的形象,而且在电池、电驱、架构、域控制器等全技术领域,实现全栈自主可控。但其也曾因辅助驾驶方案迭代、用户沟通问题面临口碑挑战。林杰认为,做品牌不是一蹴而就,企业需要不断通过“行胜于言”的改进,逐步夯实“用户型企业”的基础。
特别是在智驾方面,2021年极氪诞生时,选择了当时主流的Mobileye智驾方案,但随着行业转向“无图+激光雷达”,老用户对Mobileye方案的不满逐渐显现。另外极氪之前一年内发布三次极氪001,被用户戏称“一年磨三剑”,背刺了老用户。

面对争议,极氪没有回避。2025年8月,提前公布下半年4款车型的更新计划,即便团队担心影响短期销量,淦家阅仍坚持真诚比销量重要。结果出人意料,订单环比增长15%~20%。
9月中旬,极氪召开全球用户委员会共创会,林杰带领研发、售后团队与用户面对面沟通,收集到“众筹升级Mobileye智驾方案”“推出增换购政策”等建议,目前已安排团队研究落地。“极氪发展到今天,离不开首批用户的支持,他们提的意见很中肯,我们必须回应。”林杰说。
淦家阅说,吉利是造车路上的“笨小孩”,只知道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比如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中,吉利从不追求“捷径”,而是选择“最难的路”,辅助驾驶团队分散,就整合为“千里浩瀚”一个方案;AI能力不足,就从2021年组建大模型团队,投入星睿智算中心;技术落地难,就用“亿级投入”做造型原创、“2500亿研发”筑技术底座。

淦家阅坦言:“吉利不是聪明的小孩,不会找黑盒子、供应商,只会把底层能力扎扎实实地投下去。”比如智驾,吉利不满足于“拿来主义”,而是自研大模型;比如成本控制,不靠“压榨供应链”,而是靠架构规模化、技术通用化。这种“笨办法”看似慢,却让吉利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当银河M9的订单还在增长,极氪9X预售即火,领克900持续热销时,淦家阅和林杰始终保持着清醒:“爆款只是阶段性结果,品牌建设才是长期课题。”在吉利的造车哲学里,“行胜于言”是对用户的承诺,提前公布产品更新计划、直面用户智驾诉求;“行稳致远”是对行业的敬畏,不追逐短期流量,而是投入架构、技术、AI等“看不见的底层能力”。
从银河的爆款逻辑,到9系的品牌向上,再到极氪的用户实践,吉利这个“笨小孩”用行动证明:中国汽车的崛起,不是靠“炫技”或“低价”,而是靠对产品本质的坚守、对技术的长期投入、对用户的真诚相待。正如淦家阅所说:“汽车行业没有捷径,踏踏实实地把每一件事做好,时间自然会给你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