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有个新消息:做扫地机器人的追觅科技宣布要造车了,而且一上来就瞄准了超豪华市场,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这样的顶级超跑。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现在造车是不是太晚了?但追觅显然不这么认为。
从华为、小米到比亚迪仰望,国产高端车这两年确实卖得不错。比如华为的尊界S800,70多万的起售价,87天订单破1.2万辆;比亚迪的仰望U9,168万的价格,一年卖了100多辆;小米SU7 Ultra更夸张,52.99万起,开售两小时就卖光全年产能。
这说明什么?消费者对高端车的需求还在,但市场变了。以前百万豪车都是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天下,现在国产车靠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追觅选在这个时间点入场,显然不是头脑发热。中国新能源车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从电池、电机到智能驾驶,国产供应商的响应速度比国外巨头更快,成本也更低。
比如空气悬架,以前只有百万豪车才配,现在国产新势力联合本土供应商攻关,直接把价格打了下来,20万级别的车也能用上。芯片、线控转向、半固态电池这些技术,国产车甚至比国外品牌更早量产。
追觅造车不是从零开始,它本身在高速马达、机器人、AI算法上就有技术积累。2017年成立时,他们就研发出了每分钟15万转的高速马达,远超行业水平。
现在造车,追觅的思路很明确:不做低端,直接冲超豪华市场。他们认为,汽车行业的竞争不是比谁入场早,而是比谁的产品更强、品牌更高端、全球化布局更完善。
追觅在海外市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扫地机器人在18个国家市占率第一,在波兰、瑞典、丹麦等高端市场甚至能压过戴森。这种品牌势能,正是它敢造超跑的底气。
不过,超跑市场毕竟小众。布加迪威龙一年也就卖几十辆,追觅的目标用户是谁?它能不能靠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把超跑价格打下来?这些都是未知数。
从实用性角度看,超跑本身就不是大众消费品,更多是品牌图腾和技术展示。追觅造车能否成功,关键看它能不能在性能、智能化、品牌溢价上真正超越传统豪强。
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在高端市场的突破已经初见成效,但超跑领域仍是空白。追觅的加入,或许能让这个市场多一个有趣的玩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