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索兰托2.5T:参数再强,难逃合资燃油车“水土不服”!

当美版索兰托那2.5T发动机的消息,带着23万人民币的预估价,悄悄在坊间流传开来,我这老车评人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起亚终于要开窍了?

是不是要给咱们国内市场,也来点真材实料的惊喜?

毕竟,这年头,谁不想开着一台既有颜值又有实力的车,感受那份“人车合一”的畅快?

可老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股子兴奋劲儿还没捂热乎,我这职业病就犯了,得把这“洋玩意儿”的底细扒拉个透彻。

这一细看,嘿,我发现这背后啊,藏着的全是精妙的算计,简直是把咱们消费者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23万索兰托2.5T:参数再强,难逃合资燃油车“水土不服”!-有驾

咱们先不谈情怀,只说这台2.5T的“小心脏”,配上8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账面上看,281匹马力,数据确实亮眼,听着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可我这几年,在北美车友圈里没少听那边的哥们儿抱怨,这套动力在低速行驶时,那种往前“拱”一下,再往后“拽”一下的不适感,简直能把人的好脾气磨光。

您想想,这要是真原封不动搬到咱们国内来,面对如今满大街跑的比亚迪DM-i、吉利雷神Hi·X这些混动“卷王”,它的油耗表现和驾驶平顺性,还有多少竞争力可言?

人家那电混系统,起步轻柔得像踩在云端,高速超车也是一气呵成,哪儿来的什么顿挫?

索兰托这2.5T,光是油耗这一项,就得让它在咱们的加油站门口,多排几次队。

至于平顺性?

在电动化大潮面前,传统燃油车的这点“机械美学”,可能真要变成“老黄历”了。

咱们现在买车,要的可不是冰冷的参数堆砌,而是实实在在的驾驶体验,是每天通勤、周末全家出游的那份从容与舒坦。

23万索兰托2.5T:参数再强,难逃合资燃油车“水土不服”!-有驾

再来说说这空间布局,索兰托搞了个六座设计,听起来挺符合当下家庭用车的趋势。

可它那四米八的车长,硬要塞进三排座椅,这不就是典型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吗?

我上次特意找了个同尺寸的SUV,用我这拳头一量,它那第三排的膝部空间,连一个拳头都伸不进去!

您再看看咱们的理想L7,足足比它多了十五厘米的腿部空间,坐进去的感觉,那叫一个宽敞,简直是“云泥之别”。

这还没提现在国产自主品牌,随便拉出来一台二十万级别的SUV,Nappa真皮、座椅加热通风按摩,甚至连车载冰箱都给你安排得妥妥当当,仿佛生怕你坐得不舒服。

索兰托呢?

BOSE音响?

座椅通风?

我的老伙计,这都什么年头了,这些配置在咱们的购车清单里,早已不是什么“独门绝技”了,顶多算个基础配置,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跟不上时代步伐。

23万索兰托2.5T:参数再强,难逃合资燃油车“水土不服”!-有驾

起亚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或者说它在引入索兰托上的迟疑不决,其实是眼下合资品牌普遍面临的“水土不服”症。

您瞧瞧现在国内的燃油车市场,每卖出去四台SUV,其中三台都是咱们自己的牌子。

这股势头,简直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啊!

就拿唐DM-i冠军版来说,它直接把2.0T混动车型拉到了二十万以内,这简直是赤裸裸的“降维打击”!

传统燃油车还怎么跟它们比拼?

更要命的是,政策层面也一点儿不手软。

国家推行那套严苛的“碳排放积分”规定,您要是引进一台2.5T的大排量发动机,那得背多少负积分?

这些负积分,搞不好能让起亚在国内的新能源生产线,白忙活上数月都补不回来,你说它能不深思熟虑吗?

23万索兰托2.5T:参数再强,难逃合资燃油车“水土不服”!-有驾

老外车厂的心思,其实早就摆明了。

燃油车,那就在欧美市场好好守着,毕竟那里的消费者口味还没彻底转变,排放法规也没咱们这儿这么严苛。

电动车呢?

那必须火力全开,猛攻中国市场,因为它们清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更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现代起亚集团在北美推2.5T,那是因为它得跟大众EA888这种老对手硬碰硬。

可到了中国,人家宁愿把大把的研发预算,全押在像EV6这种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车上。

为啥?

因为它去年全球利润的42%,可是实打实地从北美市场挣来的!

谁敢拿自己的“利润奶牛”来中国市场冒险?

万一水土不服,那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23万索兰托2.5T:参数再强,难逃合资燃油车“水土不服”!-有驾

最让我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的是啥?

这索兰托,在澳大利亚市场,人家有3.5L V6的版本,那可是实打实的“大心脏”!

中东地区呢,还有柴油版,动力澎湃,还省油。

唯独对着中国市场,连个申报图都没见过,简直就是“踪迹难觅”一样。

这种差异化待遇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再明显不过了:起亚心里清楚,咱们中国用户愿意为合资品牌支付溢价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现在您拿着二十万到三十万的预算去买车,问的第一个问题,多半是“这车纯电续航多少?”

“有没有华为HiCar?”

“副驾有没有专属娱乐屏?”

您再跟人家聊什么机械素质、底盘调校,人家可能就礼貌地笑笑,然后掉头去订一台智能座舱玩得飞起的国产车了。

23万索兰托2.5T:参数再强,难逃合资燃油车“水土不服”!-有驾

咱们就来个大胆的设想,这索兰托2.5T真要是引进国内了,就按它美版23万的起售价,您觉得可能吗?

不可能!

终端销售肯定得给你捆绑个两万块钱的“豪华装饰包”,再七七八八一算,落地价直接就奔着28万去了。

这价位,您都能买到问界M7的四驱版了,那可是妥妥的“移动大沙发”!

或者,看看领克08 EM-P的顶配,零百加速4.6秒,纯电续航245公里。

这性能、这智能,简直是“摧枯拉朽”!

当传统燃油SUV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优势,在电气化浪潮面前被无情地抹平,索兰托们这些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地被蚕食,被挤压,甚至可以说,被推向了历史的边缘。

所以啊,摆在咱们消费者面前的选择题,其实挺现实的:如果您手上有25万块钱,您会选择那些技术储备成熟,但在配置和智能化上已经明显“落后半拍”的全球车型?

还是会选择那些可能在某些小细节上还有点儿不完美,但在智能体验上已经遥遥领先的国产新能源车?

这个选择,可不光是买台车那么简单,它背后,或许决定着未来五年,咱们中国的大街小巷上,究竟会跑着什么颜色的车牌,又会是哪种车型,成为真正的主流。

这事儿,琢磨起来,还真有点儿道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