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东风突然联手,这辆车零排放还能跑600公里

我充40分钟才跑200公里,他加口气就能去上海? 这台东本储运的配送车,正是本田中国与东风集团最新投运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10月22日官宣上线,首站就选在武汉最繁忙的日用百货线路。

本田+东风突然联手,这辆车零排放还能跑600公里-有驾

氢气怎么发电? 简单说,车里塞进一套“化学魔术盒”——本田第四代燃料电池堆。 氢气从车头储罐喷进电堆,与空气里的氧碰头,直接变出电,驱动电机,副产品只有水。 老赵开了一上午,车底排水管不停滴清水,他用矿泉水瓶接半瓶,一摇,真干净,“这水能浇花”。

这套系统本田已经玩了38年。 1986年东京实验室第一次鼓捣燃料电池,2008年推出轿车FCX Clarity,续航620公里,当时特斯拉还在用笔记本电池。 2023年,本田把最新电堆塞进东风轻型卡车,跑完吐鲁番50℃高温,又去黑河-30℃高寒,两年跑了20万公里,电池堆功率密度提升到每升4.4千瓦,比上一代轻了37公斤,寿命却拉长到1.5万小时,足够一台货车跑8年。

实测满载6吨,从武汉到郑州全程高速,平均氢耗4.2公斤/100公里,按当地氢价30元/公斤,跑一百公里花126元,同级别的柴油车烧18升油,按7.5元/升算,135元,氢车已经便宜9元。 要是夜里用工业副产氢,价格压到20元,直接省出三分之一。

加氢速度更是碾压。 老赵给我掐表:停车、刷卡、接枪、加注、拔枪,全程2分48秒,仪表显示“100%”。 旁边充电桩的货车还在排队,冬天低温还得给电池加热,至少40分钟。 时间对跑城配的司机就是钱,一天多跑两趟,就多赚400块。

本田+东风突然联手,这辆车零排放还能跑600公里-有驾

武汉这次一共投运30台,跑五条固定线路:东西湖—光谷、汉口北—沌口、阳逻—武昌、蔡甸—天河机场、江夏—汉口。

每天单程120公里左右,回仓库正好补氢,完全不用找陌生加氢站。 东本储运把数据全部公开:平均日行里程260公里,最高单日410公里,氢耗稳定在4.1—4.4公斤/100公里,故障率0,因为电堆没有发动机,没有机油、没有火花塞,保养只换空滤和冷却液。

有人担心安全,现场直接做实验。 工程师拿氢气探测器绕车一圈,泄漏值0 ppm;用明火靠近泄压阀,火焰瞬间被垂直向上吸走,氢气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刻升空,不像汽油积在地面。 车底储氢罐用碳纤维缠了38层,自动步枪近距离射击只留白点,30吨卡车碾压不变形。

成本账也摊开。 一套130千瓦电堆目前报价60万元,国家补贴50万,地方再补20万,整车到手价比柴油车贵不到10万,但每年省燃料1.5万、省保养1.2万,两年回本。 本田把产能先压到2000套/年,材料用国产碳纤维,铂用量从0.3克/千瓦降到0.12克,光贵金属就省出4万元。

日本本土却在踩刹车。 今年6月,本田宣布原定的栃木县“氢能超级工厂”推迟,年产能从3万套砍到1万套,退出政府补贴。

原因不是技术不行,是本土氢价贵到80元/公斤,司机不愿用。 本田干脆把战场搬到中国,这里工业副产氢便宜,政府补贴狠,物流场景密集,一年能跑出真实数据。

本田+东风突然联手,这辆车零排放还能跑600公里-有驾

东风也乐得捡现成。 旗下轻型商用车平台“御风”直接留好氢系统接口,电池、电机、氢罐全部模块化,用户要柴油就柴油,要氢就氢,一条生产线混装,不用重建工厂。 2023年技术验证车下线,20天完成公告申报,3个月拿到营运许可,速度比日本本土快一倍。

广州、上海已经排队等现车。 广州白云机场要10台跑货运,上海洋山港要15台跑集装箱,原因一样:港区、机场有固定路线,内部自建加氢站,单车日跑里程高,氢耗成本低,数据好看,方便写进碳中和报告。

本田内部文件流出:下一步把电堆塞进重卡,双系统并联,260千瓦,49吨牵引车,氢耗12公斤/100公里,2026年先在日本港口试用,2027年进中国。 东风重卡平台已经留好空间,只等命令。

30台车,30组数据,实时传回本田东京服务器,用来调校下一代电堆。 司机们不知道,他们一脚电门,可能决定全球氢车下一步走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