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会取代纯电车吗,买新车该选哪个?其他品牌会跟风吗

某头部新能源品牌发布了新一代超级增程技术。

看到数据的时候说实话愣了好几秒纯电续航超450公里充电15分钟能跑310公里。

啥概念?打个比方早上出门前插上充电枪,刷个短视频的功夫电就充好了,够你从北京开到天津再溜达一圈。

或者从上海飙到苏州到了还能再找个网红店打卡。有意思的是就在前一天某友商还在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地说增程车只是过渡产品结果第二天就被这波数据啪啪打脸。

据说好几家车企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产品经理都快急哭了这还怎么玩人家增程车都快赶上纯电车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技术到底是真牛还是在吹牛今天咱就来扒一扒。

增程车会取代纯电车吗,买新车该选哪个?其他品牌会跟风吗-有驾

纯电续航450km+充电15分钟跑310km,这技术到底咋实现的?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第一反应是能不扯呢现在纯电大佬们的旗舰车型续航也就500出头15分钟快充撑死也就300公里左右你这增程车咋还反超了。别急这次真不是在吹牛。他们能做到这个程度核心就俩字重构。

先说纯电续航这块。以前的增程车说白了就是保守派。

为啥?

因为有发动机当靠山啊厂家心想反正没电了发动机还能发电电池不用做太大够用就行。但这次硬刚把电池容量拉到了和高端纯电车一个级别。据内部消息透露用的是高倍率电池包容量接近100度电实际上采用的是66度电的电池。光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市面上很多纯电车了。他们重新优化了整个电驱动系统。举个例子原来跑100公里要耗15度电现在只需要12.3度能耗降低不少。这相当于把油老虎改造成了省油王。

再说充电速度这块。15分钟充310公里换算下来就是每分钟充20公里续航左右。这速度说实话已经快赶上加油了。秘密就是他们的超快充电池加智能热管理系统。简单点说电池材料升级用了新型硅碳负极材料比传统石墨负极储电能力提升不少。温控系统优化充电时能控制电池温度始终保持在25-35摄氏度的黄金充电区间。工程师透露的内幕测试的时候15分钟从30%充到80%实际跑了310公里。

这技术一落地把增程车的两大短板给补齐了。以前是纯电续航短充电慢现在是纯电能跑450公里充电比纯电车还快。你说这还怎么黑增程车。传统燃油车一箱油能跑600公里左右但加油需要5到8分钟时间。这增程车纯电就能跑450公里充电15分钟跑310公里算上发动机发电支持总续航轻松破千公里。按照这个数据增程车的补能便利性已经全面超越了纯电车甚至在某些场景下比燃油车还方便。

增程车会取代纯电车吗,买新车该选哪个?其他品牌会跟风吗-有驾

增程技术不是落后产能?

这次升级到底藏着哪些黑科技?

估计有朋友要问了增程车不就是汽油发电机加电池的简单组合吗能有啥黑科技。诶还真别小看这技术这次能做到续航加充电双突破靠的可不是简单粗暴地堆电池而是对整个增程系统的深度重构。

先来个基础科普传统增程车大多是串联架构发动机只管发电不推车所有的动力都来自电机。听起来挺简单但这里面有个坑三重效率损耗。发动机发电效率电池充放电效率电机驱动效率。这三个环节只要有一个掉链子整体能耗就飙升。就像接力赛跑有一棒慢了全队都得受影响。

这次的核心突破在于搞了个智能能量分配系统。说人话就是系统能根据你的实时路况剩余电量驾驶习惯自动安排发动机和电池的分工。举几个实际场景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发电效率最高能达到40%以上比传统增程发动机高一些那就让发动机多发电把电存进电池里。城市走停时电池供电更省电发动机就摸鱼休息。急加速时发动机和电池组团发力瞬间输出最大功率推背感拉满。

厉害的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升级。以前的增程车为了求稳充电和放电都留了很大余量比如电池只敢用到80%充电只充到90%生怕过充过放影响电池寿命。这次用了自研的全生命周期电池算法。新电池时期让你用得更猛榨干每一度电的价值。中期使用根据电池健康状态动态调整策略。老化后期自动降低充放电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说白了这套系统把增程车从散装组合升级成了默契团队。发动机电池电机不再各自为战而是像交响乐团一样配合演奏。这就是为什么敢说自己的增程车能秒杀很多纯电车的底气所在。从技术层面看这套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据了解这套系统包含了超过500个传感器实时监控车辆状态每秒钟进行上千次的能量分配计算。这种程度已经不是简单的发电机加电池而是一套高度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

增程车会取代纯电车吗,买新车该选哪个?其他品牌会跟风吗-有驾

增程车为啥逆袭?

是技术突破还是市场倒逼?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要问既然增程车现在这么牛为啥前几年总有人说它是过渡技术呢。这事儿得从市场和技术的爱恨纠葛说起。

大概在2020到2022年那会儿纯电车刚兴起到处都是痛点充电桩少得可怜续航短得要命充电慢得让人怀疑人生。那时候增程车因为没电了还能烧油确实解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但说实话那时候的增程技术确实不够成熟。电池小纯电续航普遍200到300公里勉强够市区通勤。充电慢快充半小时也就充个一半还不如喝杯咖啡快。油耗高比燃油车省不了多少钱被吐槽两头不靠。所以当时被黑得很惨过渡技术的帽子就是那时候扣上的。

但这几年用户的要求变了啊。以前用户想要的是能跑就行200公里够用充电慢点无所谓反正不常跑长途省点油钱就满足。现在用户要求是续航至少400公里以上才踏实一线城市通勤加周末短途游。充电速度要快最好10到15分钟搞定谁也不想排队等半小时。冬天不能续航大跳水高速服务区不能排长队。

纯电车虽然技术进步很快但基础设施跟不上。截至2025年8月全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734.8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31.6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超过98%。但冬天续航打折的问题依然存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问题没彻底解决。根据相关统计2024年春节和2025年春节期间高速服务区充电等待时间普遍需要1到2小时部分热门路段甚至接近4小时。

这时候增程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静谧性和加速体验电机驱和纯电车一样丝滑。补能便利性没电了加油就行5分钟搞定。里程焦虑根本不存在油箱加电池双保险。这次的技术突破本质上就是在市场需求倒逼下把增程技术的潜力彻底榨干了。纯电续航450公里覆盖大部分日常场景。15分钟充310公里比加油慢不了几分钟。长途无焦虑发动机发电兜底。

所以说增程车不是逆袭而是王者归来。它本来就是为了解决用户实际痛点而生的技术路线只是之前技术不够成熟被低估了。现在技术成熟了反倒成了香饽饽。市场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24年1-11月增程车销量同比增长接近翻倍而纯电车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增程车会取代纯电车吗,买新车该选哪个?其他品牌会跟风吗-有驾

网友都在问:增程车会取代纯电车吗?

买新车该选哪个?

技术发布会一结束评论区就炸锅了全是灵魂拷问。挑几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回答一下。

热门问题增程车是不是要取代纯电车了。回答是短期内不会长期看要和谐共存。

为啥这么说?

因为两种技术路线各有各的目标客户。纯电车适合家里有固定充电桩的用户日常通勤为主很少跑长途追求静谧性和纯电驱动体验对充电成本敏感电比油便宜一半。增程车适合经常跑长途出差自驾游比较多充电条件有限比如三四线城市老小区对补能速度要求高不想等半小时充电追求两全其美既要电驱体验又要补能便利。所以不是谁取代谁而是给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更优解。

热门问题这技术会不会很贵普通人买得起吗?

回答是价格应该不会太离谱而且长期算账可能更划算。虽然官方还没公布具体价格但参考以往的定价策略同级别增程车比纯电车便宜2到3万加上技术规模化应用后的成本下降预计不会比同级纯电车贵太多。使用成本方面日常通勤450公里纯电续航一周充一次电就够用电费比油费便宜一半。长途出行不用专门找充电桩随便找个加油站就行。维保成本比传统燃油车少很多保养项目。综合算下来可能比纯电车更香。

热门问题其他品牌会跟风吗以后增程车会越来越卷吗?

回答是100%会跟风而且会卷得飞起。这次的技术已经打脸了整个行业其他品牌如果不跟进就等着被市场淘汰吧。预测一下接下来的内卷大戏理想汽车肯定会加快新一代增程技术的研发不能让对手专美于前。问界系列技术实力不容小觑估计很快会有动作。传统车企像长安吉利这些可能会重新审视增程技术路线。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竞争越激烈产品越好价格越香。

终极问题到底买增程还是纯电?

建议是优先考虑增程车的情况经常跨城出行一年跑1.5万公里以上家里充电条件一般或者住的地方充电桩少第一次买新能源车想要保险一点的选择。优先考虑纯电车的情况主要在市区通勤很少跑长途家里或公司有固定充电桩追求纯电驱动的体验不介意偶尔充电等待。最诚恳的建议是先去试驾理论分析再多也不如亲自体验一下。看看哪种驾驶感受更符合你的需求哪种补能方式更适合你的生活节奏。

增程车会取代纯电车吗,买新车该选哪个?其他品牌会跟风吗-有驾

结语:增程车的春天,真的来了?

从被嘲讽过渡技术到如今硬刚纯电车超级增程技术用血淋淋的数据告诉整个行业没有落后的技术路线只有不够成熟的技术迭代。当纯电车还在为充电桩覆盖率和冬季续航焦虑时增程车已经悄悄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既能享受电动车的丝滑体验又不用为补能发愁。这不就是广大消费者一直期待的完美解决方案吗。

说句实话2025年的车圈大战才刚刚开始。这场增程对比纯电的较量最终赢家一定是那个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技术路线。技术不分高低用户体验才是王道。至于你最终选增程还是纯电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看你的钱包预算够不够用车成本能否接受。看你的场景是市区代步还是长途奔波充电方便不方便。看谁更能打哪家技术更成熟产品更靠谱。

反正有一点可以确定接下来几年增程车和纯电车的神仙打架会越来越精彩最开心的肯定是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技术越来越先进选择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香。最后问一句看完这篇分析你是增程车的新粉还是纯电车的死忠?

评论区见真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