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池增程真香,零跑D19八十度电重磅出场,智己LS6六十六度电实测纯电轻松跑三百五十公里

零跑D19八十度电出来了,我觉得这次增程技术真真有点意思。我最近开着智己LS6,66度电的电池,刚提回来三天,开了高速和市区加起来大概240公里,电还剩26%。这数据咋听咋顺耳——别忘了这车刚拿到手,电池是90%满的。粗略估算,满电跑350公里没太大压力。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保电模式测试了一下,开了10公里电量还反增了2%,这纯电里头再加个增程器,动力反而更稳了。说实话,这玩意儿起步启动安静得让人有点怀疑它到底跑没跑,动力感基本没变。对比一下我之前试过的一堆小电池增程或者插混车型,给人的感受简直天壤之别。以前那种增程车,感觉油机发动就像一只跳闸的电老鼠,硬让你听它发出一堆噪音;而这代包含了大电池+800伏架构,整个动力系统完整得很,启动过程没啥违和感。

大电池增程真香,零跑D19八十度电重磅出场,智己LS6六十六度电实测纯电轻松跑三百五十公里-有驾

刚听一位修理工说,这种架构在供应链上不容易做,尤其是电芯和电控配合度得有多高,换个比喻吧,就好像以前我们组装电视机的工艺,稍微一个焊点没打好,不仅屏幕不亮,还容易死机。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也是,中间一个环节松了劲,整车体验就会掉链子。明白了吧,研发流程里,光有大电池、不停提升参数还不行,精细的软硬件协同才是关键。

大电池增程真香,零跑D19八十度电重磅出场,智己LS6六十六度电实测纯电轻松跑三百五十公里-有驾

之前我还有点纠结,想说这么大容量的电池会不会加重整车负担、影响操控啥的,毕竟电池重不重车的灵活度明显挂钩。但这LS6让我收回一半成见,至少在驾驶感受上,底盘调校得挺到位,平衡调得不错。唯一能说的就是大电池续航固然爽,提车成本一定蹭蹭往上涨,这又得让销售和经销商头大(他们老是说库存压力大,我觉得更多是成本问题卡住了)。你说这要是卖到35万这个价,我们那些20万级别没超过50度电的同价位增程车不就凉凉了嘛?

话说回来,我跟一朋友聊起这车,他是个渠道销售,说现在车企对这块很纠结——到底是砸钱升级大电池满足工况要求,还是拉长增程发动机效率来顶账?这还真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毕竟80度电的电池,光成本就得比60度电多将近20%左右(这是我跟厂家的个别人士大概聊的估算,没啥大数据支撑)。你觉得他们会选择省钱还是更激进?

我自己也有些好奇,这种800V架构加大电池的组合做得好不好,关键还得看其电池寿命和保值率。 ײַ简单想算了一下,假如保值率能保持在60%,那么日常使用的百公里成本或许可以压到2块钱左右(粗算啊,别较真),跟燃油车拼起来,依旧有竞争力。可我听朋友说,他们这代电池变现难度还是挺大,虽然续航提升了,但是换电池的成本挺吓人。这段先按下不表。

大电池增程真香,零跑D19八十度电重磅出场,智己LS6六十六度电实测纯电轻松跑三百五十公里-有驾

说起用户心理,其实不少消费者对增程车很矛盾。一边期待纯电续航长点,另一边又怕油机介入时那种尴尬。其实这不然,LS6告诉我们,启动增程器后,动力输出来得顺滑自然,完全没啥违和感。差别比你想象的要小得多。你们开过这样的车没?是不是感觉和纯电没区别?

大电池增程真香,零跑D19八十度电重磅出场,智己LS6六十六度电实测纯电轻松跑三百五十公里-有驾

我跟维修店一哥们聊到,这类大电池+增程的车型维修成本,短期倒是比传统油车高,但中长期如果能保证电池模组稳定,不频繁换芯,成本也会下降。可他也承认,这种车一旦电池出了问题,修起来真是麻烦得不得了。这成本球又是谁买单的呢?

补充一句,我先前看智己上市时,多少还有点担忧它的续航稳不稳,城市里跑够不够。现在看来,66度电纯电跑350公里,入门级电动车的标杆好多了,但是也要看实际驾驶风格,别真给250一块充满电的电池续航安静幻想。别忽悠自己。

最后问你们一句,80度电的D19到底会怎么影响市场?是惊艳一时的花瓶,还是开辟了新一代增程的新标准?毕竟,骑驴找马和骑马找驴,哪个好玩儿?

大电池增程真香,零跑D19八十度电重磅出场,智己LS6六十六度电实测纯电轻松跑三百五十公里-有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