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里干得久了,你对“奖金”这俩字的态度,会慢慢从眼睛发光,变成淡然处之。
刚入职的时候,只要一提到奖金,大家都像打了鸡血,要么算账算到小数点后两位,要么脑子里全是买手机、换电脑、请客吃饭。
可干上几年你就懂了:奖金是“风口上的鸟”,有风就能飞得高,没风就摔下来,一点悬念都不给你留。
很多人习惯把奖金当作生活预算的一部分,拿多了还能笑,拿少了就炸。
可问题就在这儿——奖金本来就不是稳定收入,它连公司都兜不住,你一个员工纠结能纠结出个啥?
有时候公司利润漂亮,奖金比工资还高;有时候公司利润下滑,奖金一砍就是几万,甚至直接清零。
你以为这是对个人的不公?其实大多数时候,真不是你不行,而是公司没挣到钱。
这也是为什么老员工心态都佛了。能多拿,当然感谢老板;少拿,也心里有准备。
真正的重点,不是纠结奖金的数字,而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因为你能加多少班,能做多少事,跟利润奖关系都不大,但你的能力强不强,你在公司有没有话语权,能不能跳出去拿更好的薪资,这才决定了你未来奖金的天花板。
最近,看到一位比亚迪的员工爆料:
跟23年比,利润奖少了近30%,有的同事少了50%,可能与评分有关系,今年算了一下,我们这里一份大概0.9w。
今年一份0.9w,去年可是1.1w,差距不小了。再叠加个人评分、部门差异,就有人腰斩。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肯定是落差感爆棚的。
但话说回来,利润奖就是利润导向,公司多挣了钱,蛋糕自然大;公司紧了手,蛋糕必然小。
再加上评分机制,结果就会很不平均——有人多拿、有人少拿,甚至有人被砍了一半,这也不奇怪。
利润奖的基数是由公司掌控的,真正能让你掌控的,是评分,是你在团队里的位置。
有人凭着业务成绩拉满,哪怕整体奖金缩水,他也能拿得比别人多。
你说公平不公平?很公平,因为他创造了实际价值。
利润奖就是一个变量,你该做的,是在变量之外,把自己变得更稳。
比如,多积累点技能,多往关键项目上靠,多让自己“没你不行”,这些才是未来能帮你拿到更多的筹码。
吐槽归吐槽,心态还得放平。毕竟,能拿到利润奖说明公司还在盈利,还愿意跟员工分享蛋糕。
你去看看一些互联网公司,很多年终都直接停发、甚至连工资都按比例裁掉的比比皆是。
对比起来,0.9w一份虽然少了点,但至少还有,比起空希望强太多。
我个人的态度一直是这样:奖金少拿点没关系,只要你自己在变强。今天少了30%,明年完全可能多出50%。
关键是这段时间,你是陷在抱怨里,还是把精力放在提升里。想明白这点,你每年看奖金到账短信的时候,心态就稳得多了。
奖金就像过山车,你想控轨迹没用,你唯一能决定的,是自己坐得稳不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