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岚图追光L这台新车,还没亮相,风声就已经传得满天飞。本届成都车展还没开幕,大家伙就忙不叠儿地跑去探馆,生怕自己错过了点啥新鲜玩意儿。到底是新一代智能汽车,还是炒冷饭?咱们得琢磨琢磨,这车究竟掀得起什么风浪。
先问一句:一台车最重要的是什么?设计?动力?还是智能?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大多数人越来越看重,那就是车里的“脑子”——辅助驾驶系统以及各种智能化配置。这东西吧,谁家做得好,谁就能往前多迈一步。这不,岚图追光L上了华为乾崑ADS 4,还拉上了鸿蒙座舱5,甭管效果如何,至少噱头是有了。这种“全家桶式”智能配置,直接喊话的是那些互联网发烧友,还有追新一族。他们要的不是单纯的代步,而是“科技驾驶新生活”。
那说到这里,不禁想问一句,智能辅助驾驶到底能帮咱忙啥?说白了,不就是让开车变得更轻松、更安全?岚图追光L这套,连高速上工地绕行、收费站ETC自动通行、市区导航、自动泊车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以前老司机都觉得只有自己最靠谱,现在却发现,有时候“交给机器”反倒省心,尤其是那些天天堵车的路段,或者地库里找车位。没那么多小心思,日子还能更安稳点。
说到外观,再不差钱的人也都讲究个颜值。岚图追光L这回玩的是直瀑式前格栅、贯穿灯带延展至分体式大灯,品牌logo还能发光,乍一看就透着点未来感。车身配了隐藏式门把手,也有双色涂装和多造型轮辋。其实设计语言怎么变,咱老百姓真正关心的还是:“上手方便不?耐看不?”智能配置换代快,外形设计能不能真正打动人?这才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聊动力,那就绕不开“续航焦虑”。今年不少新车都在拼续航和混动技术,这次岚图追光L更新的是岚海智能超混系统,官方说电续航能跑410公里,工信部保守给个327公里。有人觉得,今天插混也玩儿智能超混,动力比拼还来一场。可大家更关心的其实是:“能不能解决用车的这些痛点?”这种续航和油/电结合的动力,图啥?说白了就是让你平时城市通勤不用充太多回电,偶尔跑个长途也能心安理得加油、加电,两头不误。夸归夸,真比起纯电动汽车纯续航还是差点意思,但优势在于省电不焦虑,油电混合更自由。
但再往深里挖,咱还得问——这一批智能车到底在争什么?你看享界S9、阿维塔12、腾势Z9DM,包括这岚图追光L,价位都奔着三十万以上去了。人家拼的是智能更高、座舱更高级、配置更炫,但这些东西到底是“刚需”还是“锦上添花”?要不咱换个思路,“智能体验”到底多值钱?以前买车图个动力足、空间大,现在要啥都得“智能座舱”,仿佛谁家不智能就落伍了。可很多人用了智能系统不到两周,不是嫌麻烦就是弃之不用,最后还是靠人手去开。
智能化到底是不是噱头还是未来?有啥证明它确实变成了咱的“新生活必需品”?车企爱说用户需求升级,但咱们普通用户更多是被趋势推动,被潮流带着走,智能驾驶到底能改变什么?是不是还能多琢磨琢磨。
咱常听见有人吐槽,智能功能一多,反倒复杂了。导航自动矿矿的,遇到极端天气还不敢用。自动泊车没地儿找不着,反倒比人工多打几圈。那到底是谁在为这些功能买单?不少人归结为“新鲜感”,车还没玩儿明白呢,智能早都换代了。那这算不算“买了高配,实际用低配”?
智能是好,但真正好用的智能,是能把用户的“懒”和“怕麻烦”解决了。当你抱着充满期待的心情,花三十万买了岚图追光L,结果发现除了高速上的巡航、拥堵自动跟车,剩下有一半功能一年用不着几次,那你到底是被“智能”推动了消费,还是被“市场噱头”忽悠了?
但换个角度说,哪个新车不拼噱头?就算你心里明白,这些功能不是刚需,咱们谁又能真正抵挡得住“更新换代”的诱惑。岚图追光L一上,一堆人又要纠结:“要不要买最高配?辅助驾驶选哪个版本?”然后就掉到“如果不用这些高级功能是不是亏了”这个怪圈里。
智能座舱同样是如此。品牌们都说自己的座舱是全新一代、座椅能记忆、语音能全车控、无感互联怎么怎么方便。可真的用下来,最能提升驾驶幸福感的,还是那些基础细节——比如空调够不够安静,座椅包裹性如何,内饰材质是不是既上档次又实用,有没有小毛病。自动升窗、氛围灯,远不如一个能救急的充电接口,来得实际。所以,智能座舱能让生活更美好吗?技术越来越多,快乐其实未必加倍。
说回岚图追光L,动力方面,谁都知道“插混”今天是大势所趋。纯电动续航短,不敢往远跑;插混省油还不焦虑。但插混真能成为未来主流吗?现在燃油车还没完全被淘汰,纯电又还没到全民接受的程度,“技术周期不成熟终须过渡”。岚图追光L这种插混技术,在电续航和燃油补足之间折中,它不是革命性创新,而是现实下的“最优解”。
你看享界S9、阿维塔12、腾势Z9DM这些车,一个比一个主打“智能”和“高级”,但最后谁能在用户心里扎下根,全看实用性和价格。三四十万一辆车,到底花钱买的是体验还是虚荣?表面看是智能技术爆炸,深层其实还是在踢“价格门槛”,谁家用的智能效果最顺、谁家配置最厚道。
有好多人说,开智能车开明白了,技术升级越快,用车体验越好,甚至能提前感受到未来交通的样子。但也有大量车主反馈,“技术升级太快,自己刚买的新车三年就过时”。车想长久用,但智能换代太快,心理落差总免不了。这种速度,技术赔钱漏洞更多,厂商根本不敢停。
所以岚图追光L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单靠智能噱头,也不是靠外观、动力,核心还是在于它试图“把所有想象中的高级,都装进车里”,把一堆高科技让你买车时“先不后悔”,可这种策略到底能走多远,咱还得慢慢看。
技术再強,价格是硬道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三十万的智能体验”到底值多少,是不是比二十万的“普通体验”多出那么多幸福?很多人买智能车是被智能吸引,但用了几年后,发现最爱用的还是那些最原始的“人车关系”——开的舒服,坐的安心,故障率低,售后靠谱。这才是槽点最少的选择。
围绕着岚图追光L这次的成都车展硬核亮相,最大的思考是:技术的迭代到底能改变什么?消费者的价值期待能不能被重塑?一年要推多少新技术、每一代“最强智能”是否真能落地、有多少人是因为智能而酷爱汽车,有多少只是尝尝鲜?
每次车展新车扎堆,都有人在问:未来智能汽车会不会彻底替代传统?但我的看法是,技术最先改变的,往往是车企自己,而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买车,关注的始终是“简单和可靠”,这些智能配置能加分,但不是决定性的。
最后留一句话,智能汽车再强,最终是为人服务。高级技术不是炫耀的对象,还是提升用户幸福感的工具。岚图追光L这种全能型选手,能不能把智能和实用做到极致,愿大家用后再见分晓。技术很酷,实用更重要,别让智能成为生活里的“鸡肋”。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