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万起步的全新宝马X5,3.0T跑出5.5秒成绩,但那个熟悉的驾驶感受好像被什么东西偷走了
高速并线那一刻,方向盘传来的回馈跟记忆里不太一样了。5米的车身过弯,侧倾控制得很稳,甚至比上一代精准了12%左右——数据是好看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电子系统介入太多,那种需要你跟车“较劲”的感觉,基本找不回来了。
停车场碰见这车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鲨鱼鼻”前脸压得扁扁的,双肾格栅跟灯带连成一片,整个前脸像绷紧了的肌肉。头几眼看着别扭,但多看几次又觉得有股劲儿——就像西装革履的人突然换了身运动装,需要点时间适应。
隐藏式门把手弹出来那一瞬,声响很脆,机械质感还留着。这让人稍微放心些,玩车这么多年,最怕的就是为了所谓科技感,把靠谱的东西全扔了。
381匹马力踩下去,感觉有点陌生
试驾选的3.0T版本,账面数据381匹,零百5秒多。油门踩下去,推背感还在,但又少了点什么——48V轻混系统介入后,动力输出被磨得太顺了。城里开省心,油门跟呼吸一样自然,只是偶尔会想起老款那种稍微有点“野”的脾气。
插混版说是能跑150公里纯电,听着不错。但北方几个车友反馈,冬天续航打七折是常态,这事得提前有心理准备。30分钟快充倒是个不错的设计,对经常跑长途又不想背着里程焦虑的人来说,算是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城市路况下,油耗控制在9升左右,比想象中稍微好点。只是22寸防爆胎换一条要小五千,年均养护费用两三万打底,这个账得算清楚。
底盘功力还在,但味道变了
山路跑了一段,车身姿态控制确实稳。麋鹿测试78公里的成绩摆在那儿,转向精准度也提升了些。但这种精准,更多是电子系统在帮忙——真让你在弯道里找感觉,它还是更倾向于给你舒适,而不是那种让人热血的驾驶乐趣。
魔毯悬挂用摄像头提前扫路面,然后调节阻尼,听起来很厉害。实际跑下来,大坑确实能提前化解,但细碎颠簸的过滤,总觉得少了德系那种厚重的韧劲。可能是调校思路变了,也可能是对老款滤震的印象太深。
空气悬挂可以根据路况自动调整车身高度,这个功能在烂路上挺实用。只是长期用下来,维护成本可能不会太友好。
12.3+14.9英寸的屏幕,体验有好有坏
曲面屏够大够亮,朋友坐进来都会看两眼。语音控制基本能听懂话,日常用起来还算顺手。但CarPlay无线连接时不时断线,论坛里抱怨的人不少。夏天太阳直晒的时候,系统卡过两次,虽然不至于死机,但那几秒钟的卡顿,多少让人对智能化打个问号。
后排空间是真下了功夫,轴距加长130毫米,腿部空间980毫米左右,翘二郎腿完全没问题。全景天窗上的星座灯效果不错,仪式感到位。只是这些配置后期坏了,维修价格可能会让人肉疼。
后备厢基础容积650升,放倒后排能扩展到1770升,地台纯平,实用性没得说。感应式尾门挺方便,后排座椅电动放倒也省事。
53万起售,但配置得仔细看
起售价比上一代便宜了些,但低配版该减的配置一点没手软。如果预算够,建议直接上中高配,别在安全配置上省钱。动力版本的话,市区代步2.0T加48V够用,经常跑长途想省油,插混版可以考虑,前提是接受冬天续航打折的现实。
三年保值率65%左右,比旁边那位强点,但跟日系豪华品牌还有差距。养车成本一年小两万,这是跑不掉的。
这一代车型,燃油、插混、纯电都有,看着什么都覆盖了,但每条线又都没走到极致。对那些既想留点驾驶感,又不想掉队的人来说,或许是个还算体面的选择。只是当年那个味道,在这一代身上,确实淡了不少。
方向盘握着,车是开得更轻松了,但偶尔还是会想起以前那种需要你全神贯注的感觉。时代在变,车也在变,只是这种变化,让人有点说不上来的复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