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家四口20万买大巴房车,不住房跑遍中国:直言很舒服!

今日重大爆料!

一辆24平方米的大巴,竟然成了一个四口之家的“移动城堡”,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还以此为家,一路向北,环游了大半个中国!

这可比朋友圈里那些偶尔晒晒“房车生活”的,要“野”得多!

咱们用车社今天就来好好剖析一下,这辆“移动的家”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又有哪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最近网上火了一个叫“思妍的大巴房车”的博主,她家是真的硬核玩家,直接拿了辆12米长的大巴车,改造成了24平米的“移动城堡”。

一家四口,不买房,不租房,就住在车里,从广东清远出发,一路向北,4600多公里,硬是开到了新疆!

广东一家四口20万买大巴房车,不住房跑遍中国:直言很舒服!-有驾

30天,花了1万4千多块!

这数字一出来,我这老司机都有点懵,这性价比,比我上次去海南三亚租的那个小公寓,感觉要划算不少啊!

视频里的画面,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一边是赛里木湖的碧波荡漾、天山的巍峨壮丽,一边是当地的特色美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全都被他们装进了“旅行日记”。

博主姓梁,33岁,老家在四川大凉山,之前在广东清远待过一阵子。

但就是没在广东买房。

她说了,一家人向往的是自由,出行随性,从不做攻略。

听听,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吧?

不像我们,每次出去玩,攻略做得比考试复习还认真,结果玩下来,比上班还累!

咱们得好好说说这辆“大巴房车”本身。

2023年,花了20多万,买辆二手大巴车,然后进行改装。

24平米的空间,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这配置,比我上大学时住的那个八人间宿舍,那叫一个舒适!

还有太阳能板,用电也方便。

这可不是那种小巧的、局促的C型房车,这是真·移动巨兽,但人家愣是把它变成了温馨的家。

为啥要这么干?

梁女士说了,广东房价太高了!

这个理由,太实在了,我们这些还在为“房贷”二字发愁的,听了只想默默流泪。

花20多万买辆大巴改房车,比起在广东付个首付,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而且,她还说,这两年住车里的生活成本,比住楼房还低,而且“很舒服”。

这舒服,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24平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这就相当于一个小户型公寓了。

想象一下,早晨醒来,不是被闹钟吵醒,而是被窗外的风景唤醒。

拉开窗帘,可能是雪山,可能是草原,也可能是戈壁。

想吃啥,厨房里一顿操作,就能端上桌。

累了,可以在客厅沙发上舒舒服服地待着,想看书,书房里有书,想看电影,客厅里的大屏电视随时待命。

这哪是房车?

这简直是“私人订制”的移动度假屋!

更关键的是,她还把“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了。

她自己做自媒体,这自由度,简直是“降维打击”了我们这些朝九晚五的打工人。

一边记录生活,一边还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这不就是很多人梦想中的“边玩边赚钱”吗?

咱们得聊点专业的。

广东一家四口20万买大巴房车,不住房跑遍中国:直言很舒服!-有驾

这辆大巴车,大概是12米长。

一般大巴车的车身结构是承载式车身,优点是轻便,结构简单。

但是,改造成房车,需要考虑承重、稳定性以及内部空间的布局。

24平米,这说明车身内部做了相当大的改造,比如增加了隔音、保温层,还要考虑水电、燃气、排污等系统。

这工程量,可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

而且,这种“自改房车”,虽然成本低,但安全性也是个大问题。

原厂大巴车的设计,是为了载客,而非长期居住。

内部的电路、燃气管路,都需要符合房车行业的安全标准。

一个不小心,轻则影响使用,重则……咱们都懂。

所以说,人家博主能把车改得舒服又安全,这背后肯定没少下功夫,而且还得懂点汽车结构和改装知识。

再来分析一下成本。

30天,14860元。

平均下来,一天差不多495元。

这包括了油费、过路费、住宿(可能是一些露营地或者免费停车点)、餐饮、景区门票以及一些日常开销。

想想看,要是咱们一家四口,出去玩30天,住酒店、吃饭,随便算算,这数字可能就不止1万4了,而是翻倍甚至更多。

油费是最大的开销之一。

一辆12米长的大巴车,油耗肯定不低,按照现在的油价,跑4600公里,光油费就得好几千。

过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但人家可能巧妙地利用了一些免费的停车点,或者选择了风景优美的非收费路段。

餐饮也是,自己做饭肯定比顿顿下馆子要省钱。

景区门票,如果他们购买的是联票或者有优惠,也能省不少。

关键是,人家这14860元,是“全包”的,包含了“生活”和“旅行”的成本。

这可比咱们出去玩,还得算上“房租”或者“房贷”的成本,要划算太多了。

如果非要较真,拿房车生活和租房比,那还真不好说谁更省。

但要是拿房车生活和“买房+租房”比,那房车生活,尤其是在前期投入不大的情况下,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现在很多人都羡慕这种“自由”的生活。

说白了,就是摆脱了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

不用被KPI、被deadline追着跑,也不用被城市的喧嚣和房价压得喘不过气。

这是一种“逃离”,也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最简单、最纯粹的生活状态。

当然,这种生活方式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

比如,孩子上学的问题。

博主也说了,等孩子要上学的时候,会选择一个宜居的城市长居。

广东一家四口20万买大巴房车,不住房跑遍中国:直言很舒服!-有驾

这说明,他们也考虑到了现实问题。

房车生活,更适合那些还没有孩子或者孩子年龄比较小、对学习压力不大的家庭。

一旦到了孩子需要接受系统教育的年龄,房车生活的“便利性”就会打折扣。

另外,房车本身也需要维护。

二手大巴车改装的,虽然初期投入不高,但年限长了,各种机械故障也可能随之而来。

这都需要车主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或者有可靠的维修渠道。

不像咱们开的小轿车,坏了就去4S店,房车,尤其是这种自改的,维修起来可能就没那么方便了。

不过,我得说,这家人真的太有勇气了!

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们用一辆车,一个家,丈量了中国的广袤大地,也丈量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这不正是我们很多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常常会闪过的一个念头吗?

“要是能这样就好了!”

这辆“大巴房车”,不仅仅是一辆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一个“梦想的载体”。

它承载着一家人的自由,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也承载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就好似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他们选择了一种“无尽”的生活方式。

咱们再从汽车的角度来看,这辆车虽然是二手大巴改装,但它的基础是成熟的商用车平台。

这意味着,它的底盘、悬挂、动力系统,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稳定性是比较有保障的。

即使是二手车,只要保养得当,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寿命依然可观。

关键在于改装过程中,有没有对车体结构进行加固,有没有合理分配载重,有没有安装符合标准的电力和燃气系统。

其实,这种“大巴房车”的模式,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叫做“School bus conversion”。

很多老旧的校车,都被改造成了舒适的家,然后开始“在路上”的生活。

这说明,这种生活方式,是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的。

国内之所以还不多见,可能和法规、配套设施以及观念都有关系。

首先,车辆的年检、报废标准,对于这种改装车辆,可能存在一些模糊地带。

其次,像样的房车营地,在国内也还在发展中,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选择在野外或者一些非正式的场地驻扎。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观念,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安居乐业”,买房、结婚、生子,然后就这么按部就班地过一生。

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像这位博主一样,用一种更“野”的方式,来拥抱生活。

也许不是大巴房车,但肯定是一种打破常规、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

说到底,这辆车,这个家,这趟旅程,不只是简单的“花小钱办大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它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这个远方,可以是一辆房车,也可以是任何一种能让你感到自由和快乐的方式。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就是把“家”的概念,从固定场所,变成了“移动生活”。

这种“移动”,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当你可以随时随地安顿下来,又随时随地出发,那种自由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有意思的是,他们一家人,住在24平米的车里,却“跑遍大半个中国”。

而我们很多人,住在240平米的房子里,却可能大半辈子,都困在同一个城市。

这对比,让人回味。

这事儿,你觉得咋样?有没有让你也想收拾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