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算盘打错了,车门打不开才是真问题

小米的算盘打错了,车门打不开才是真问题

成都那辆小米SU7撞了,救援人员用拳头砸、用石头撬,车门纹丝不动。这事过去快十天了,小米官方至今没给个像样说法。结果你猜怎么着?雷总转身就在台上呼吁抵制“黑公关”,社交媒体上照常晒健身打卡。这套操作直接把我看懵了——究竟是公众的安全关切是“黑”,还是某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

恕我直言,这根本不是公关危机,而是认知危机。一家号称投入百亿研发的智能电动车企,竟然在最基础的车门安全设计上栽了跟头。更魔幻的是,这已经是半年内第二起小米SU7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的案例。当第一批车主还在炫耀智能座舱和加速性能时,生死关头的机械冗余设计却被选择性忽略了。

我特意查了工信部2025年9月24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白纸黑字写着要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要求必须保留机械释放功能。这说明什么?监管层比车企更早意识到这个致命隐患。可某些厂商呢?直到事故发生在自己用户身上,还在玩转移视线那套。

最让人心寒的是舆论的撕裂。部分“米粉”围攻批评媒体,逼得不少媒体开启精选评论。什么时候开始,对安全问题的质疑成了“抹黑”?当《浙江日报》都发文直指“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实属怪异”,当央视新闻强调要“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这些声音在某些人眼里难道也是“黑公关”?

小米的算盘打错了,车门打不开才是真问题-有驾

说到底,这场危机暴露了某些新能源车企的侥幸心理:智能配置堆得眼花缭乱,安全底线却一退再退。雷总说“造车是不得不赢的战役”,但要是连最基本的车门都打不开,再华丽的胜利又有什么意义?

现在留给小米的选择题很简单:是继续把舆论引导成“友商抹黑”的商战戏码,还是老老实实召回车辆、整改设计?毕竟年轻人买的是第一台车,不该成为最后一台。

#怪有趣生活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