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公交陷入“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会消失吗?
最近我看到不少地方的新闻,广州在短短半个月内取消了二十四条公交线路,而北京也停用了二十四条线路。
小城市的情况更加严峻,保定因为财政困难,几条线路直接停运,湖南耒阳的公交公司因无力支撑也开始减班。
看到这些消息,我不禁担心,我们日常乘坐的公交车,是否有一天会彻底消失?
回想过去,公交车曾是非常受欢迎的出行方式。
十多年前,街上私家车数量不多,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更是稀罕货。
那时,人们上班、上学、购物时,公交是首选。
公交司机的工作也很稳定,收入可靠,过年过节还有福利,许多人都想挤进这个行业。
月票放在口袋里,早晚高峰时挤得前胸贴后背也不觉得辛苦。
然而,十年前发生了转折,那一年全国公交客运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七百八十一亿八千八百万人次,但此后数字开始逐年下降。
到第八年时,每辆公交车每天平均仅有一百三十八名乘客,只有巅峰期的三分之一。
尽管疫情结束后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客流量却没有明显反弹,去年每辆车的平均乘客数也仅为一百六十人次。
客流量的急剧下降,直接导致公交公司陷入了亏损的困境。
以成都的公交为例,去年营收达十一亿二千三百万元,却亏损了一亿零八百万元。
为何曾经繁荣的公交行业突然遭遇困境?
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的出行选择变多了。
随着经济发展,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三十二岁的那一年,国内私家车保有量已超过两亿六千万辆。
自己开车出行更为便利,无需等待,也可以随意停车。
网约车的兴起,用户只需在手机上点一点,车就能直接到家门口,尤其在搬运重物或赶时间时,显得极为方便。
短途出行方面,电动车几乎成为标配,日常买菜、接送孩子,骑上电动车就能轻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地铁和轻轨等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速度快且准时,长途通勤者也纷纷转向,使得公交车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另一方面,公交公司的处境也愈加艰难。
过去,公交是民生工程,政府会给予补贴,票价被压得很低,以方便民众出行。
但如今地方财政压力增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频频上升,公交的补贴优先级自然降低,某些城市甚至取消了补贴,公交公司失去了“救命钱”。
一方面补贴减少,另一方面成本却在不断攀升,油价频繁波动,新车采购成本较高,司机工资也在上升,公司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
公交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公交司机。
以往被视为稳定职业的工作,如今却成为了“烫手山芋”。
公司资金困难,工资发不出来,拖欠工资的现象愈发普遍。
工作强度依然很大,驾驶时间常常超过十小时,早晚高峰时的堵车,以及乘客的抱怨,常常让他们感到委屈。
而随着线路一条接一条停运,许多司机面临转岗或失业,饭碗岌岌可危。
尽管部分人积极寻找出路,转行做定制公交或参与智能调度,但整体来看,这个职业的光环早已褪去。
不过,公交公司并没有坐以待毙,这两年尝试多种自救措施,例如推动“公交+快递”的跨界合作就颇具创意。
比如在郑州,公交公司与顺丰合作,曾经晚上空闲的公交车,改为运送快递,三百多辆夜班车在晚上不载人而是拉货,既没有耽误白天的乘客运输,还能增加快递运输的收入。
南京的503路公交也很善于开拓副业,白天正常载客,顺便运输本地土特产和新鲜果蔬,提高配送效率。
为了吸引更多乘客,不少城市还推出了特色主题公交。
比如每年牡丹花开季节,洛阳会推出“牡丹号”公交,车身装饰着华丽的牡丹图案,车内扶手和座椅也印有牡丹文化,以此来吸引游客打卡。
而青岛则推出“爱恋青岛”主题车,粉嫩的装饰专门吸引年轻情侣和游客。
这些特色公交不仅让乘坐体验变得有趣,也成为城市文化的宣传载体。
环保方面,电动公交车也在逐渐增多,广州计划明年实现纯电动公交的全覆盖,既节省开支又环保,符合国家“双碳”政策,同时吸引了很多注重绿色出行的年轻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交行业也在不断进步。
过去,公交车无论乘客多少都要按固定时间和固定线路行驶,造成资源浪费。
如今许多城市开始运用大数据分析人们的出行习惯,灵活调整公交线路和发车时间,这样既节省了油费,又提升了效率,避免了空车跑的情况。
一些地区已经试点无人驾驶公交,尽管目前仍在探索阶段,但未来有望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安全性。
同时,公交APP功能日益完善,等车时间、换乘方案、在线购票等都能轻松搞定,为出行提供了便利。
总的来说,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不会轻易消失。
对很多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而言,公交仍是最经济、最方便的出行选择。
只要公交公司坚持创新,政府增加支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公交车完全有可能迎来“第二春”。
未来的公交将更加智能、绿色和人性化,定制公交和社区微公交能够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与地铁、共享单车等一起,构建更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
许多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日本的公交以准时、高效闻名,通过优化线路和提供多样化服务,始终保持较高的客流量。
我们可以学习这些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公交车承载着很多人的回忆,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公交车一定能重新成为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