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和华为要搞个新品牌,现在满世界问大家该叫啥名。
讲真,这操作一出来,我就知道,东风这个老牌选手,这次是真的开窍了,或者说是被逼得不“颠”不行了。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行为艺术。核心不是车叫什么,核心是必须得让全网都知道,我要“整活儿”了。所谓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需要流量,至于这流量是夸我还是骂我,不重要,有,就行。
为什么搞得这么大动静?因为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商业竞争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根本没有什么体面、什么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比亚迪掀完桌子,小米直接把整个餐厅的蛋糕都端走了。这时候你再慢悠悠地切个牛排,讲究什么餐桌礼仪,那下一个被吃的就是你。最好的防守,是直接把厨房给点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东风这个老牌恐龙,看着隔壁问界被华为开了光,扶摇直上九万里,心里那个急啊。它终于悟了,这个时代的战争,打的不是发动机和底盘,打的是“玄学”,是信仰。而华为,就是当下科技圈最大的“玄学”本身。遥遥领先这四个字,就是当代赛博神教的最高经文。
于是就有了这个所谓的DH项目,所谓的“HI PLUS”模式。这名字听着就特别纠结。说白了,就是东风跑去跟华为说:大哥,你的金钟罩铁布衫借我穿穿,你的“遥遥领先”圣光也借我用用,但你不能上我的身,我自己还要当主角。我需要你的力量,但我不想成为你的傀儡。
这种心态,就跟修仙小说里那些寿元将尽的老怪物一样,打不过年轻一辈,又拉不下脸,只能去找魔教教主借点禁术,还美其名曰“战略合作”。
你不得不承认,这招很狡猾。他们拿到了华为的圣光加持,又不用彻底沦为华为销售渠道的一个“贴牌货”。这是非常精明的企业级拉扯。但这种合作的本质,暴露了东风内心深处的焦虑。它知道自己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没有那种让年轻人狂热的魔力。所以它需要一个“任意门”,直接通往流量的中心。华为,就是那扇门。
然后我们再看看他们吹的技术,“新一代的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技术”。听听这名字,乾坤,鸿蒙,三体人听了都得一个趔趄。感觉你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移动的修仙洞府。坐进去之后,中控屏弹出来问你:“道友,今日欲往何处渡劫?”
Okay,我承认我这个修仙的比喻有点过了,但你懂我的意思,对吧?这事的荒诞程度,就得用荒诞的比喻来解构。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各种乱七八糟车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现在这些智能驾驶吹得天花乱坠,但它们永远有一个终极Boss打不过,那就是“老头乐”。你的激光雷达,你的算力芯片,在一位戴着草帽、开着“老头乐”并且对物理规则和交通法规都嗤之以鼻的大爷面前,就是个笑话。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车就成了全责方。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在特斯拉的实验室里,而在中国每一个县城的菜市场门口。说起来,我以前公司食堂的糖醋里脊也跟这路况一样,完全不讲道理,突出一个随心所欲。
所以,东"风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本质上不是为了解决什么技术难题,是为了解决“信仰”难题。为什么有人会买奔驰?图它发动机好吗?不,图的是那个三叉星。为什么有人会买特斯拉?图它做工严丝合缝吗?不,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很特别,你爱上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东风缺的就是这个。它的品牌太“正”了,太四平八稳了,像个国企干部,可靠,但无趣。所以它需要华为这个“雷电法王”来给它注入一点“机你太美”的疯狂基因。
所以你看,这场全网征名,就是一场盛大的宣告。是东风对着整个行业发出的嘶吼:我不跟你们玩温良恭俭让了,我也要掀桌子!它把华为的技术、华为的光环、华为的流量,像压缩毛巾一样吸过来,然后瞬间膨胀,企图在已经杀成血海的市场上,硬生生挤出一条活路。
这不是在造车,这是在造一个方舟。
方舟。
方舟。
一艘希望能渡过这场洪水滔天价格战的方舟。
天哪,我怎么越写越烦躁。能不能就好好造个便宜耐用的车!搞这么多名堂干嘛!
所以,这个新品牌最后能不能成?说实话,谁在乎呢。也许能成,也许不能。但能折腾,就是能折腾。两年后,可能又冒出来五个类似的新品牌,我们早就忘了今天这个叫啥了。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让广大网友们在起名的狂欢中,又创造出几个新的烂梗。
我投“东风不败”一票,就问你典不典?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