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万辆!零跑用“技术普惠”改写新势力格局,第三条路走通了

88%零部件通用率背后:零跑6.6万辆月销的“成本密码”与全球化野心

当同行鏖战30万区间,零跑在15万级市场挖出“新金矿”

不止于活下去:零跑盈利后,给中国新能源车市带来三个新启示

联手Stellantis,零跑如何借600家海外门店撬动欧洲市场?

6.6万辆!零跑用“技术普惠”改写新势力格局,第三条路走通了-有驾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月度销量榜单再次出现令人瞩目的变化。零跑汽车公布的9月交付数据显示,其单月销量首次突破6.6万辆大关。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企业自身的历史最高纪录,也使其成为国内新势力品牌中首个达到此月销水平的车企。放在整个行业仍在激烈讨论“盈利难题”与“内卷困局”的背景下,零跑的这次销量跃升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6.6万辆!零跑用“技术普惠”改写新势力格局,第三条路走通了-有驾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零跑销量的快速增长,其根基在于一条清晰且坚持已久的路径:技术自研下的成本控制与精准市场卡位。与传统印象中新能源品牌热衷于冲击高端市场不同,零跑主力产品矩阵密集分布在10万至20万元价格区间。这个区间被普遍认为是汽车消费市场中基数最大、但对价格也最为敏感的“腹地”。零跑C系列车型,特别是C11和C16,通过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选择,并在此价格带上实现了如激光雷达、高通8295芯片等一批原属于高端车型的配置下放,形成了独特的“品价比”标签。一种在用户群体中流传的说法是,零跑在做“汽车界的优衣库”——专注基本款,但把面料(技术)和剪裁(体验)做到极致。

6.6万辆!零跑用“技术普惠”改写新势力格局,第三条路走通了-有驾

实现这一标签的关键支撑来自于零跑坚持的全域自研战略。公开资料显示,其C平台车型的零部件通用化率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种高通用率带来的直接效益是研发投入的摊薄与供应链管理成本的下降。这使得在有限的成本空间内,进行更丰富的配置搭载成为可能。比如,定位为“半价理想”的六座SUV零跑C16,将价格定在18万元级别,却提供了面向家庭用户的大空间和一系列舒适性配置。这种做法不同于简单的“堆配置”,而是基于对特定消费群体(如多孩家庭)用车场景的深度理解进行产品定义。一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曾透露,零跑在成本控制上的精细度“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这种苛刻并非一味压价,而是通过技术方案创新和规模化效应来实现。

除了在国内市场的精准布局,零跑在全球化拓展上采取的模式也颇具特色。与一些车企选择自建海外渠道的重资产模式不同,零跑选择了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合作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这个合作被业界视为一种“轻资产出海”的尝试。根据合作协议,零跑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而Stellantis则利用其遍布全球,尤其是欧洲市场的成熟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来负责零跑车型的海外销售、售后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让零跑在短时间内接入了Stellantis在欧洲的数百家经销门店,极大地缩短了海外渠道建设周期,并有效规避了自建网络的高昂投入和潜在风险。有欧洲汽车媒体在评测零跑C10海外版时提到,这款车在当地市场展现出了“超出预期的价值感”,其定价策略和配置水平对欧洲家庭用户产生了吸引力。这种借助成熟国际巨头力量快速打开局面的方式,为零跑销量的增长开辟了第二战场。

6.6万辆!零跑用“技术普惠”改写新势力格局,第三条路走通了-有驾

销量的持续攀升最终需要体现在企业的健康度上。盈利能力的改善是零跑近期另一个积极的信号。根据其公布的财务报告,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毛利率的转正,并随后在第二季度宣布实现了季度净利润转正。这意味着零跑成为了继理想汽车之后,又一家实现稳定盈利的国内新生代车企。健康的现金流和盈利前景为企业后续的研发投入、市场扩张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摆脱“烧钱”模式,证明自身具备可持续的造血能力,这对于提升消费者信心、合作伙伴信心乃至资本市场信心都至关重要。

6.6万辆!零跑用“技术普惠”改写新势力格局,第三条路走通了-有驾

展望未来,零跑的产品线仍在继续扩充。规划中包括一款面向更入门市场的微型电动车,以及一款定位可能高于当前C系列的中大型SUV。这些新产品的推出,意图很明显:一方面,要彻底覆盖20万元以下这个广阔的基本盘,甚至下探到5万元级别,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数;另一方面,则要尝试向上突破品牌天花板,在20万至30万元的价格区间寻求增长。后一个任务挑战无疑更大,这个区间竞争异常激烈,聚集了众多强势品牌。零跑能否凭借其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整合上积累的能力,成功实现品牌上攻,将是观察其能否从“黑马”蜕变为“千里马”的关键看点。

零跑月销突破6.6万辆的现象,其意义可能不止于一个品牌的阶段性成功。它更像一个案例研究,向市场展示了在高端化呼声高涨的行业氛围中,深耕主流市场、依托技术降本、创新合作模式这条路径的可行性。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当潮水退去,能够持续为用户提供真正价值、并构建起健康商业模型的企业,才能跑得更远。零跑的这次销量爆发,或许正是这种趋势的一个鲜明注脚。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