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

2025年踏板车圈"卷王"诞生!这4款车让老司机都直呼"真香"

踏板车圈杀疯了!这波操作把合资品牌都整懵了?

最近刷摩托论坛和车友群,发现2025年上半年踏板车圈子简直就是"神仙打架"现场!

各大主流品牌在2025年第一季度密集上市了十多款重磅新车,从125cc省油小钢炮到400cc跨界大踏板,价格从1万出头打到4万多,配置一个比一个狠。

评论区老司机们都在感叹:"这价格、这配置,合资品牌还怎么玩?""国产踏板终于开始硬刚了!"

要知道,以前大家买踏板都是"将就"——要么买便宜的国产车凑合骑,要么咬牙上本田雅马哈这些合资货。

但2025年这一波,国产品牌亮出"技术下放+配置拉满+价格打骨折"的杀手锏,把整个踏板车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那问题来了:到底是哪几款车这么猛?

它们凭啥让老司机都喊"真香"?

今天咱就扒一扒这4款2025年的"卷王"!

第一部分: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

先说第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车——三阳迪爵125,这车号称台湾省最省油的踏板车。

当时很多人看到这个宣传都觉得是吹牛,心想:"1万多的小踏板能省到哪去?"

结果真实数据出来,打脸那些质疑的声音!

这车搭载的EnMIS双火花塞引擎,能让动力提升接近一成,油耗降低超过一成,百公里油耗低至1.65L。

啥概念?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咱们平时骑的普通125踏板,百公里油耗怎么也得2.2到2.5个油,有些骑得猛的甚至能飙到2.8L。

迪爵125把油耗压到1.65L,这省下来的可不是小数目啊!

算笔账大家就明白了:按照现在92号汽油8块钱一升算,普通125踏板跑100公里要花18到20块钱,迪爵125只要13块2。

一年跑个1万公里,普通车要烧1800到2000块油钱,迪爵125只要1320块,一年省下五六百块!

这还只是油钱,要是算上保养什么的,三年下来省个两千块轻轻松松。

是,它不是靠牺牲动力来省油的——双火花塞技术让燃烧更充分,动力反而比同级车强。

很多车主反馈说,红绿灯起步比旁边的单缸车还快半个身位,超个电动车轻轻松松。

为啥能做到这样?

核心就在于这个EnMIS双火花塞引擎。

传统单火花塞点火,就像你在房间一个角落点根蜡烛,火焰从一边慢慢烧过去,燃烧不够均匀,有些燃油没烧透就被排出去了,既浪费又污染。

双火花塞同时点火,就相当于房间两边同时点火,燃烧室两头一起烧,火焰碰撞速度更快、燃烧更彻底。

油烧得干净了,自然就省油了,而且因为烧得更充分,爆发力也更强,动力自然就上来了。

这技术其实很多高端摩托车早就在用,比如宝马的GS系列、杜卡迪的街车,但下放到1万多的小踏板上,三阳算是头一个敢吃螃蟹的。

当时很多人质疑:"双火花塞维修保养不是更贵吗?万一坏了一根怎么办?"

结果发现这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火花塞本来就是易损件,单火花塞也得定期换,一般5000到8000公里就得换一次,一根原厂火花塞二三十块钱。

双火花塞无非多换一根,顶多多花三十块,但省下的油钱早就把这钱补回来还倒赚。

而且现在三阳的售后网点遍布全国,配件供应也跟得上,根本不用担心买不到件。


双火花塞系统还有个好处——就算坏了一根,另一根照样能点火,车还能骑,不至于半路趴窝。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这一算账,老司机们纷纷表示"真香",很多人甚至把原来的本田佳御、雅马哈巧格卖了换迪爵。

还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迪爵125的油箱容积是5.5L,按照1.65L百公里的油耗算,加满一箱油能跑300多公里。

这意味着啥?

城市通勤的话,一周加一次油就够了;跑长途的话,从北京到天津来回一趟都不用中途加油。

以前骑小踏板最怕的就是续航不够,骑到一半还得找加油站,现在完全不用操这份心了。

这种"加满一箱管一周"的爽感,真是让人骑过就回不去了。

第二部分:国产150踏板首次配齐"豪华套餐"?新大洲本田NS150GX是在秀肌肉还是玩真的?

如果说迪爵125是省油标兵,那第二款车新大洲本田NS150GX就是"配置怪兽"。

这车在2025年3月上市,售价15980元起(标准版),高配版17180元,价格说实话不算便宜,但配置单一出来,所有人都沉默了。

作为新大洲本田第一款水冷四气门150踏板车,NS150GX的配置简直前所未有:双通道ABS、TCS牵引力控制、行车记录仪(高配)、胎压监测(高配)、5寸TFT彩色仪表、半热熔轮胎。

大家看清楚了没?

这些配置放在以前,只有2万多甚至3万多的中大型踏板才舍得给,现在下放到1万5的150cc小车上,这不是明摆着要掀桌子吗?

咱们逐个说说这些配置到底有多狠。

先说双通道ABS加TCS这套组合。

以前150踏板能给个单通道ABS就算厚道了,很多车连ABS都没有,全靠老司机的经验控制刹车力度。

单通道ABS是啥意思?

就是只控制前轮或者后轮,另一个轮子还是靠你自己掌握。

NS150GX上双通道,前后轮独立控制,刹车的时候电脑实时监控两个轮子的转速,哪个轮子快抱死了就自动调整那个轮子的刹车力,保证车身稳定。


再加上TCS牵引力控制,雨天湿滑路面起步的时候,后轮一打滑系统马上介入,切断一部分动力输出,防止后轮空转甩尾。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这套系统在汽车上早就普及了,但在踏板车上配齐的,NS150GX还真是头一个。

有人可能觉得这玩意用处不大,觉得自己技术好不需要。

但真碰上紧急情况你就知道它多有用了。

前两天论坛上有个车主分享经历:雨天骑车过路口,前面一辆出租车急刹,他下意识捏死刹车,要是普通车早就前轮抱死摔了,但NS150GX的双通道ABS瞬间介入,刹车踏板一顿一顿的,车稳稳停住,连人带车毫发无损。

这种保命的配置,时刻能救你一命,15980元买个保险难道不值吗?

高配版还有行车记录仪和胎压监测。

以前这俩功能都得自己花钱加装,行车记录仪要大几百块,还得找地方走线、固定,搞不好线露在外面风吹日晒容易坏。

胎压监测麻烦,要在轮胎里装传感器,改装费加设备费三四百块跑不了。

NS150GX高配版原厂就给你配齐,省钱又省心。

行车记录仪这玩意现在是刚需,路上碰上个碰瓷的、剐蹭扯皮的,有视频在手说话才有底气。

胎压监测实用,轮胎气压不足不仅费油,还容易爆胎,仪表上实时显示胎压数据,心里有数骑着踏实。

5寸TFT彩色仪表这块是科技感爆棚。

传统指针仪表或者小液晶屏,显示的信息有限,看着也不直观。

NS150GX这块TFT彩屏,不仅显示清晰、色彩鲜艳,能和手机互联。

导航信息投到仪表上,不用盯着手机看;来电了屏幕上显示来电号码,戴着头盔也能接听;听歌的话歌曲信息也能显示,切歌、暂停在仪表上就能操作。

这体验跟开汽车没啥区别,骑车不用掏手机,安全性大大提高。

说说这个半热熔轮胎。

这玩意一般只有运动型摩托才舍得用,因为成本高啊!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普通轮胎一条三四百块,半热熔轮胎一条得六七百。

但性能确实强:抓地力比普通轮胎强不少,过弯的时候车身倾角能更大,刹车距离也更短。

有测试数据显示,时速60公里紧急刹车,普通轮胎刹停距离要18到20米,半热熔轮胎只要15米左右,这3到5米的差距,时刻就是生死之别。

而且半热熔轮胎排水性能好,雨天骑行安全,不容易打滑。

新大洲本田为啥敢这么砸配置?

说白了就是想在150踏板这个"红海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150cc是踏板车的黄金排量——动力够用、油耗不高、还能上高速,市场竞争最激烈。

以前大家都是拼价格,你卖13000我就卖12500,结果越卷利润越薄,谁都赚不到钱。

新大洲本田这次改玩法:价格我不降,15980元该多少是多少,但配置给你堆到天花板,用技术含量和用户体验硬刚对手。

这招确实管用,配置表一拉出来,其他150踏板瞬间黯然失色。

有网友调侃:"NS150GX出来以后,其他150踏板都成了弟弟!"

还有人说:"要不是我刚买了别的车,我现在就去下定!"

老司机们的反应很真实——配置够硬,价格合理,就算贵一点也愿意买单。

第三部分:2万多的跨界踏板配双摄像头?大阳V锐ADV350是性价比之王还是智商税?

前面两款是通勤代步的"经济适用款",第三款就得说说玩乐属性更强的跨界踏板了——大阳V锐ADV350,在2025年3月上市,售价25980元,是入门级高配踏板车的代表。

这车一出来,把光阳、三阳这些台系品牌给看懵了。

大阳V锐ADV350是350cc跨界踏板的"先驱者"之一,2025款加入了前后双摄像头、发动机平衡轴这些实用配置,价格还比之前下调了,性价比飙升。

啥叫"性价比飙升"?

你看同级别的竞品:三阳行者300卖23980元,排量还小了50cc;光阳赛艇X350卖33980元,贵了整整8000块;本田ADV350在2025年3月上市,售价42380元,贵了1万6。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大阳V锐25980元的价格卡在中间,配置还比它们都狠,这不是明摆着要抢市场吗?

重点说说这个前后双摄像头。

以前踏板车最多配个后视镜,倒车、并线全靠感觉和经验。

新手骑车最怕的就是倒车入库,看不见后面,撞到柱子、刮到墙那是常有的事。

V锐ADV350前后都装摄像头,画面显示在仪表屏上——倒车入库能清清楚楚看见后面的障碍物,距离多远、角度对不对一目了然;超车并线的时候能监控盲区,后面有没有车、距离远不远看得明明白白;长途摩旅还能当行车记录仪用,路上发生啥事都有视频为证。

这功能汽车上早就普及了,特斯拉、比亚迪这些新能源车全车八个摄像头起步,但摩托车上配双摄像头的,大阳V锐还真是少数派。

很多人可能会问:"摩托车装摄像头会不会容易坏?风吹雨淋的能扛得住吗?"

这个担心不是没道理,但大阳在防水防尘上下了功夫。

摄像头外壳采用航空级铝合金,镜头表面覆盖疏水镀膜,雨水一冲就滑下去,不会挂水珠影响视线。

电路部分做了三层密封,防水等级达到IP67,泡在水里半小时都没问题。

而且摄像头位置设计得很巧妙,前摄像头藏在车头导流罩里,后摄像头装在牌照架上方,既不影响外观,又能减少风阻和震动。

有车主分享说,骑了半年多,经历过暴雨、洗车,摄像头一点毛病没有,画质依然清晰。

再看发动机平衡轴这个配置。

单缸发动机天生有个毛病——抖!

尤其是300cc以上排量,怠速的时候车把嗡嗡震,脚踏板也跟着抖,骑半小时手就麻了,骑两小时屁股都坐不住。

为啥会抖?

因为单缸发动机活塞上下运动,产生一个往复惯性力,这个力没法完全抵消,就会传导到车架上变成震动。

平衡轴的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在发动机里加一根反向旋转的轴,产生一个反向的惯性力来抵消活塞的震动。

加了平衡轴之后,震动能降低不少,长途骑行手不麻、屁股不酸,舒适性上一个台阶。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V锐ADV350搭载单缸水冷333cc发动机,最大功率21.7千瓦,最大扭矩33.5牛米,这动力水平在同级别里算中上等。

具体有多强?

零到五十公里加速只要4秒多,红绿灯起步秒杀一片电动车;极速能跑到130公里每小时,高速上跑120轻轻松松,超个大货车也有底气。

再配合跨界车型的高底盘和长行程避震,烂路、土路都能应付,周末摩旅说走就走。

有车主分享经历:去年国庆骑V锐ADV350从成都出发进藏,走318国道,遇到修路、烂路、碎石路,这车都稳稳当当过去了,减震软硬适中,过坑过坎不颠不晃,比那些公路踏板强太多了。

深层次分析一下:大阳为啥敢在V锐ADV350上堆这么多配置还能控制住价格?

核心是供应链整合能力。

大阳背靠大阳集团,是国内老牌摩企,有自己的发动机工厂、车架厂、电控系统研发团队,零部件采购成本比小厂低得多。

别人买个发动机得从外面采购,大阳自己就能造,成本降不少。

别人买套ABS系统得花两三千,大阳和博世、大陆这些供应商长期合作,批量采购价格能谈到一千多。

成本压下来了,才有空间加配置、打价格战。

这就是大厂的优势——不是单纯拼低价,而是用规模效应降成本,再把省下的钱投到用户看得见的配置上。

有网友提问:"2万多买个国产踏板,不如加点钱上合资?"

老司机的回答很直接:"合资同配置得3万5起步,贵了1万块你拿什么补?而且国产车现在质量也不差,三电质保、售后网点都跟得上,何必当冤大头?"

这话说得很实在——买车不是买logo,是买实用价值。

你多花1万块买个本田的标,除了牌子响亮点,实际使用体验能好多少?

动力、配置、舒适性,V锐ADV350一样都不差,有些方面甚至还更强。

现在国产车的做工也今非昔比了,油漆、焊接、装配工艺跟合资车差距越来越小,有些细节甚至做得更好。


第四部分:网友都在争论啥?这4款"卷王"到底该怎么选?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这4款车上市消息一出,评论区变成"辩论大会",各种观点都有,有力挺的、有质疑的、有纠结的。

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看看大家到底在担心什么。

(这里还需要提到第四款车——三阳剑齿虎ADXTG 400,在2025年3月上市,售价46980元,搭载399cc水冷单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7千瓦,配备Hyper VVS可变气门技术、双通道ABS、TCS牵引力控制,定位硬核跨界踏板。)

问题1:"1万多的国产踏板,质量靠谱吗?会不会骑两年就坏?"

这个担心能理解,以前国产摩托确实有"便宜没好货"的名声,用料差、装配粗糙,骑个一两年小毛病不断。

但现在情况真不一样了。

新大洲本田、大阳这些品牌,要么有合资背景,要么有几十年造车经验。

新大洲本田是本田技术授权,发动机、电控系统都用本田的技术标准,质量控制跟本田原厂差不了多少。

大阳集团从1992年就开始造摩托,到现在30多年了,从发动机到车架到电气系统,该踩的坑早就踩过了,技术早就成熟了。

而且现在国家对摩托车质量监管越来越严,排放标准、安全标准一年比一年高,达不到标准根本不让上市。

三电系统都得过环保和安全认证,出厂前还得做各种测试,质量有保障。

再说了,这些车都提供2年质保或者3万公里质保,真出问题厂家兜底,用户风险很小。

问题2:"踏板车卷成这样,合资品牌不降价就没戏了?"

这个观点有点绝对。

合资品牌的优势不只是技术,还有品牌溢价和保值率。

有些人就认准"本田大法好"、"雅马哈信仰",多花几千块也愿意。

而且合资品牌的售后网络完善,配件供应稳定,二手车保值率也高。

你买辆国产踏板骑两年,转手可能只能卖一半价钱;买辆本田踏板骑两年,转手还能卖不少钱。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产踏板这一波"技术下放+配置拉满"确实逼得合资品牌得做出反应——要么降价抢市场,要么升级配置保高端,总之不能坐以待毙。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市场竞争对消费者是好事,大家有选择,价格也合理。

从另一个角度看,国产品牌这么卷,其实是倒逼合资品牌拿出真本事,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问题3:"跨界踏板ADV350这种车,真有人拿去越野吗?还是就图个造型?"

实话实说,大部分买ADV踏板的人确实不会天天去越野,主要还是城市通勤加偶尔周边游。

但这不代表ADV设计就是"花架子"。

高底盘、长避震、大轮胎这些配置,在走烂路、过减速带、应对路况时确实有用。

城市里修路的地方多,碎石、坑洼路段经常遇到,普通公路踏板底盘低,一不小心就刮底盘;ADV踏板离地间隙高,轻松应对。

而且ADV外观确实硬朗、有机械感,年轻人喜欢这种"能文能武"的调性。

说白了,买ADV就像买城市SUV——不是天天下赛道、爬山涉水,但时刻顶得上,平时看着也舒心。

问题4:"这些车都是2025年上市,现在下定会不会当小白鼠?"

这个顾虑正常。

新车刚上市,确实可能有一些小毛病需要后期优化,比如软件bug、装配细节、某个零件的耐久性等等。

早期车主碰到问题,厂家会根据反馈改进,后期批次的车就完善了。

但反过来说,如果等"成熟期"再买,可能优惠没了、配置缩水了,甚至价格还涨了。

建议是:如果不着急用车,可以等首批车主反馈一两个月,看看论坛、车友群有没有集中爆出的问题;如果刚需,那就找靠谱的大经销商买,最好选品牌4S店或者授权经销商,售后服务跟得上,有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还有个小技巧:买车的时候多问问销售,这批车是第几批次的,如果是第二批、第三批,那基本上早期问题都修复得差不多了。

结语:2025年踏板车圈"内卷"升级,最大赢家其实是消费者!

从2025年上半年这波踏板车新品潮就能看出:国产摩托车企业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山寨低价"的形象了,现在玩的是"技术平权+极致性价比"。

1万多的踏板车居然能配双火花塞?三阳迪爵125凭啥敢叫板合资车?-有驾

三阳迪爵125用双火花塞把油耗干到1.65L、新大洲本田NS150GX把豪华配置下放到1万5、大阳V锐ADV350用2万5的价格提供3万多的体验、三阳剑齿虎ADXTG 400用4万6的价格挑战合资品牌——这哪是卖车?

分明是在教育市场、重新定义"什么叫值"!

有人说国产踏板是"卷王",但换个角度想:这种"卷"难道不是好事吗?

以前想买台配置好点的踏板,要么掏3万买合资,要么凑合骑低配。

现在1万多就能买到省油又耐用的、1万5能买到配置拉满的、2万多能买到跨界玩乐型的、4万多能买到硬核冒险款——选择多了、价格合理了、技术门槛也降低了。

以前买踏板是"够用就行"的心态,现在是"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好的"。

这背后是国产摩企技术实力的提升,是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增强,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最大的赢家,其实是咱们这些消费者!

以前买车得在价格和配置之间二选一,现在可以两个都要。

厂家"卷"配置、"卷"价格,咱们坐收渔利,这买卖划算得很。

而且这种良性竞争会推动整个行业进步,逼着所有品牌都拿出真本事,谁敢糊弄消费者谁就被市场淘汰。

抛个问题:如果预算在1到5万之间买踏板,你会选"省油标兵"迪爵125、"配置怪兽"NS150GX、"性价比之王"V锐ADV350、"硬核玩家"剑齿虎ADXTG 400,还是其他车型?

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看看大家都怎么选!

反正我是觉得,2025年买踏板,真是个好时候——选择多、价格实在、配置还高,这波不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