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被美荷联手封杀,安世CEO一夜被撤,欧洲车企集体断芯

你们听说安世半导体(就是那家从恩智浦拆出来、2019年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的公司)这波戏了吗?别等我慢慢铺垫,直接上重点:事情发展得比肥皂剧还快,也比大家想的猛。

先说个时间线,免得你们问我凭空编的。美国在2024年12月就把闻泰列进实体清单了,给荷兰那边施压。到了2025年9月25日,荷兰经济事务部开会拍板,次日就通知安世董事会,说张学政在资金和决策上有问题。9月30日,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签字,援引那个1970年代的“货物可用性法”,冻结包括资产和知识产权在内的30个实体,一年;同一天还把中国籍CEO张学政给换了。张学政10月1日就回国了。听上去有点突然,但其实他们从2024年夏天就盯着安世的财务了,担心东莞扩产会把关键技术带走。荷兰这步棋,是和美国大使馆商量好才下的。

闻泰被美荷联手封杀,安世CEO一夜被撤,欧洲车企集体断芯-有驾

中国方面也不是没动作。10月1日中国大使馆就找荷兰外交部抗议;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安世中国和一些分包商下了出口管制,针对特定功率二极管和MOSFET,东莞、宁波两厂被牵涉。闻泰10月12日发声明,称这是地缘政治偏见,干扰正常生意;安世中国内部10月12日发信叫员工按当地法律办事,10月18日再声明尊重中国法律、自己运营。

接下来就是一阵供应链的大乱炖。大众在10月21日说,高尔夫和途观缺零件,沃尔夫斯堡厂产量降了30%,把工人周工时砍到30小时,估计年损失1亿欧元。沃尔沃10月22日也报警,XC60电池系统少了15%,瑞典工厂只剩两周库存。英国桑德兰的日产也被波及,变速器短缺,班次减。安世荷兰总部10月14日还警告客户,别去买中国厂的货,怕违规;他们现有库存能撑到11月中,但新订单堆着出不来。荷兰在10月20日说要派人去北京谈,但张学政回国后就低调没露面。闻泰股价在10月23日只小涨,市场还是慌的。

欧洲这边最初还挺淡定的,Reddit上有荷兰网友10月5日说中国“丢不起这人”,不会干大动作。NU.nl、德国论坛也跟着觉得北京不会公开硬刚。欧盟委员会10月2日内部评估也觉得短期影响不大。可现实是,经济和安全这货现在是混在一块的,技术一牵扯,政治就上来了。欧盟文件本来在2025年上半年就讨论中国投资审查、担心“非市场行为”——意思是大家本来就敏感。荷兰那帮人可能想防未来风险,结果这招自己打自己脸:为了所谓的安全,结果把车企的生产线逼得卡壳。

闻泰被美荷联手封杀,安世CEO一夜被撤,欧洲车企集体断芯-有驾

说点更直白的:安世原本在汽车功率半导体这块很关键,年营收大概20亿欧元,全球员工两万多人,欧洲车企的供货量高达40%。牵到芯片、牵到汽车,谁都动不得。荷兰披着法律外衣在做保护主义,结果踩到了经贸的雷。中国那边原则性很强,一碰底线就会回击(这话听着谁觉得应该改改认知的人就知道),所以欧洲某些决策层的“双标”和过去老套路,现在碰上了硬现实。

欧盟内部也急了。汽车协会ACEA在10月22日开紧急会,讨论能否用英飞凌、意法这样的替代,但短期根本补不上。德国经济部估算有10万岗位风险,很多投资可能要往后推。欧盟想要科技自主,结果暴露了个短板:脱钩的代价太高,中国产能占了25%,要砸锅造车重建供应链,得花多少钱?几百亿欧元,估计不止这些。

我看这事就是一出多方博弈剧。荷兰怕技术外流、美国在背后推一把,中国不想让企业被牵着鼻子走,结果大家都把“安全”和“主权”放第一位,经济反而被拉进政治里。欧洲人总以为中国只会顾“面子”,不会真的把事儿闹大;结果中国也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原则一碰,手段就上了。不是谁更好面子,是真操作上的不同判断。

闻泰被美荷联手封杀,安世CEO一夜被撤,欧洲车企集体断芯-有驾

你要我说感觉嘛——有点荒诞,又不奇怪。谁都想保护自己,但动不动把全球供应链当筹码,这代价太明显了。现在大家都在算账:是继续赌政治短期赢面,还是马上想办法把线拉回来?你觉得接下来会谁先让步,还是……大家都硬起来了,真有人能把这锅端平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