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那帮新势力的大佬们,一个个都跟开了天眼似的,今天一个说“燃油车马上就要结束了”,明天一个说“买油车就是买古董”。好家伙,那架势,仿佛三体人明天就要登陆,而燃油车就是那个被锁死科技的地球。新能源渗透率四年暴涨八倍,搞得好像明天加油站就要改建成充电桩主题公园了。
结果呢?九月份的销量榜单一出来,我太阳穴的青筋都跟着跳。坏了菜了,说好的大结局呢?怎么这帮演尸体的,不仅没死透,还组团起来蹦迪了?
五款燃油车,月销全部破两万,江湖人称“燃油五虎将”,这哪里是回光返照,这简直是诈尸还魂,还顺便把蹦迪的音响开到了最大声,就问你怕不怕?
先看那个最离谱的,日产轩逸,一个月干了3万3千多台。讲真,这个数字放在今天,简直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去修仙,卷算力,卷激光雷达的时候,轩逸老师突然把一本《基础炼体决》甩在桌子上,告诉你,金钟罩铁布衫练到极致,照样能硬抗别人的法术飞剑。
轩逸的秘诀是什么?是它开窍了吗?是它悟了吗?不,是它彻底不装了,摊牌了。它的逻辑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你们要未来,要智能,要科技感?是是是,你们都对。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我只想要一个能遮风挡雨,空间大,油耗低,最重要的是,便宜到让人感觉像捡来的铁盒子。轩逸就是这个铁盒子,一个用极致的性价比压缩成的压缩毛巾,你别管它技术多老,只要价格够低,它就能在你心里无限膨胀。它不是在卖车,它是在卖一种“生活还能凑合过下去”的幻觉。
然后是吉利博越L,一个月卖了2万8,在SUV那个修罗场里,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这事儿更有意思了。如果说轩逸是老牌合资厂放下了身段,开始拼刺刀。那博越L就是自主品牌告诉你,别以为只有你们新能源会卷,我们燃油车卷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博越L的成功,本质上是一种掀桌子式的胜利。之前合资SUV是怎么活的?靠品牌,靠玄学,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大家都在买”。博越L直接把餐厅爆了,用一个几乎不讲道理的价格,给你一套看上去还挺像那么回事的配置。它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那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野小子,你跟他讲门派传承,他直接一板砖撂倒你。同行看了也得傻,这还怎么玩?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不存在了。
大众那两位更是典中典。速腾和朗逸,一个月加起来卖了四万多台。这两兄弟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品牌玄学”。我有时候就在想,我那个开朗逸的二舅,他这辈子最大的快乐可能就是去加油站时,跟加油员多聊两句今天油价又涨了。你跟他聊智能座舱,他觉得你在说天书;你跟他聊自动驾驶,他觉得你在咒他。
大众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VW标。这个标在很多人心里,就约等于“靠谱”、“皮实”、“虽然没啥惊喜但也不会有啥惊吓”。这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所以大众很聪明,它根本不跟你聊那些花里胡哨的,它就给你一个“舒行版”,意思就是,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你别想,但价格,让你觉得占了天大的便宜。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在北方市场的统治力,跟冬天必然会来暖气一样,是一种物理规律。
我写到这儿自己都笑了,把这几台车吹成“五虎将”,感觉有点像给村口械斗的几位大爷封神,充满了后现代的荒诞感。
最后是凯美瑞,一个月也干了两万多台。在中级车这个被新能源电鳗们搅得天翻地覆的池塘里,凯美瑞能活下来,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一手“魔法打败魔法”的绝活。新能源车最爱说的就是什么?省钱,使用成本低。凯美瑞直接把混动版本推到你脸上,嘿,我不充电,但我油耗也不高,我没有里程焦虑,我还保值。
这就很流氓了。这就像两个雷电法王在斗法,一个说我的闪电链能连五个,另一个说我直接开雷电护盾把你弹开。凯美瑞的混动,就是那个雷电护盾。它用一种旧时代的魔法,破解了新时代的攻势。你不就是图个省吗?我让你省得更安心。妈的,这才是现实!
所以,燃油车到底死了吗?当然没有。它只是换了一种更接地气,甚至更无赖的活法。它不再仰望星空,去聊那些关于未来的宏大叙事,而是死死地趴在地上,研究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需求。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而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样的,燃油车的生存之道,也不在于技术多先进,而在于它能不能解决“我今天下班回家顺路买菜,后备箱能不能塞进两颗大白菜和一个儿童安全座椅”这种破事儿。
当新势力们还在发布会上表演精神高潮的时候,这些燃油老炮们用一份沾着泥土和机油味的卖身契告诉你:未来是你们的,但市场,至少现在,还有我们的一份。它们的存在,就像一个无情的巴掌,狠狠扇在那些高喊“时代变了”的人脸上,然后用口语化的声音说一句:诶,别急,再玩会儿。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