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大爆料!
车圈里又炸了!
咱们今天要关注的,可不是啥新车亮相,也不是哪个明星又换了新座驾,而是这件让无数车迷、甚至路人都挠头的“大事儿”——有家新能源车企,居然在自家新车发布会上,把“续航里程”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玩出了新花样!
而且,玩法还挺…
…
嗯,怎么说呢,有点“超乎想象”!

说起来,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咱们用车社,一直以来都秉持着“车要跑得远,还得跑得稳”的宗旨,对续航这事儿,那是严谨得很。
毕竟,谁也不想在高速公路上,看着手机上的电量条一点点往下掉,然后陷入“原地干瞪眼”的绝境,对吧?
这简直比ofo小黄车还没退押金还让人抓狂!
这次呢,这位新能源车企,为了宣传自家新车“XX(此处可自行脑补一个霸气侧漏的名字)”,可真是绞尽了脑汁。
他们不玩虚的,直接把“续航”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自由探索的象征”。
听起来是不是颇具诗意?
然而,他们实际的操作,却让不少人目瞪口呆!
首先,他们公布了一个“官方续航里程”,这数字嘛,乍一看,还挺惊人,能跑个八百公里!
这在新能源车里,绝对算得上是“长跑健将”了。
可问题来了,这八百公里,到底是怎么测算出来的?
普通人开车,能真的跑到吗?

这不,发布会上,他们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这位嘉宾可不是什么汽车工程师,也不是什么技术专家,而是一位…
…
旅行博主!
没错,就是那种天天在朋友圈晒风景、晒“硬核”旅行的博主。
这位博主,穿着一身户外装备,背着一个巨大的背包,站在舞台中央,侃侃而谈。

他分享了他的“XX”之旅,从繁华都市到戈壁荒漠,从雪山之巅到海边小镇,他用镜头记录下了“XX”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极限表现”。
听着听着,我脑子里就冒出了一个词:“逆风飞翔”!
这博主,简直就像是在给“XX”进行一场“极限生存考验”,而且测试的标准,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丈量”!
他讲到,有一次,他在一个信号都没有的野外,连续驾驶了十几个小时,中间连个充电桩的影子都看不到。
当时,他一度以为自己要“折戟沉沙”了,但“XX”居然还能继续前行!
他脸上那种“死里逃生”的表情,配合着背后大屏幕上播放的壮丽风光,简直是一幅“人车合一,征服苍茫”的史诗画面!
台下掌声雷动,不少观众都露出了“卧槽,太牛了!”
的表情。
这第一波高潮,算是被他们成功点燃了。
但是,作为用车社的“侦探”,我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被“蒙蔽双眼”呢?
我脑子里响起了无数个问号。
这位博主,他开的“XX”,是不是加装了“紧急备用能源包”?
他那十几个小时,是不是在“陡峭下坡路段”一路狂飙?
他所谓的“极端环境”,是不是就是把空调关了,把音响也关了,连车窗都死死关上,只为了那一丝丝的“续航焦虑”能得到缓解?
这不,第二个小高潮来了。
发布会现场,有记者按捺不住了,直接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请问,博主先生,您在进行这次‘极限续航’挑战时,是否全程开启了空调?
以及,车内的娱乐系统,比如音乐、导航等,是否也一直保持运行?”
这位博主呢,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一种非常“旅行博主”式的口吻说道:“嗯,你知道的,我们做旅行的,就是要体验最真实的路况。
有时候,为了感受最纯粹的自然,我们会做出一些…
…
取舍。”
“取舍?”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取舍什么?
取舍舒适度吗?
取舍安全性吗?”
这位博主继续解释:“你看,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我们更注重的是车辆本身的动力和通过性。
空调嘛,偶有开启,导航肯定是要用的,不然怎么知道去哪儿?”
他这番话,可以说是把“模糊叙事”发挥到了极致。
他没有直接回答“开不开空调”,也没有直接回答“开多久”,只是用一种“高深莫测”的语气,把问题又抛回给了观众。
这下,不少车迷朋友们可就坐不住了。
大家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开始了“续航大讨论”。
有人说:“这不就是‘极限工况’下的数据吗?
欺骗谁呢?
我平时上班通勤,得开空调,得听歌,还得导航,这续航能打个五折就不错了!”
还有人更是直接开起了玩笑:“这博主,是不是还把车上的每一颗螺丝都拧紧了,生怕跑着跑着散架了,那样还能省点儿重量,增加续航呢?”
这种接地气的吐槽,瞬间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事,还没完。
第三个小高潮,也是最让人哭笑不得的。
这位新能源车企,为了进一步“证明”他们的“极限续航”,居然又搞了个“车队挑战赛”。
他们找来了几位车主,让他们分组,进行一场“谁的车开得最远”的比赛。
听起来是不是挺刺激的?
比赛规则是:每辆车出发时,电量充满,不允许中途充电。
谁的车在电量耗尽前,行驶的里程最长,谁就获胜。
结果呢?
比赛刚开始没多久,就有车主在社交媒体上爆料了。
一位车主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他的车停在路边,车窗紧闭,车内一片漆黑,连个屏幕都没亮。
他配文写道:“为了续航,我把‘XX’变成了‘XX’(此处可自行脑补成‘移动冰柜’或‘密不透风的密室’)。
这车,简直就是‘时间胶囊’!”
还有一位车主,更是直接上了视频。
视频里,他坐在驾驶位上,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对着镜头说道:“我真的服了!
为了跑这几百公里,我把车里所有能关的都关了,包括中控屏幕!
我甚至不敢开灯!
这简直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感觉自己随时会被‘未知力量’吞噬!”
这下,网友们彻底炸锅了!
“这还叫车吗?
这简直就是‘人力牵引’的升级版!”
“我的车,是为了让我享受生活,不是为了让我‘忍辱负重’的!”
“这续航,是‘生存挑战’模式吧!”
大家纷纷开始吐槽,用各种段子和梗来调侃。
有人说:“这车,在冬天开,估计能当‘冷藏车’用,夏天开,那就是‘蒸笼’,而且是那种‘无动力’的蒸笼!”
还有人更是直接@了这位车企,说:“你们这‘续航’,是‘续命’模式吧?”
《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一件事情的开端或许辉煌,但能否善始善终,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位车企,在“续航”这个关键指标上,似乎忘记了“鲜克有终”的警示。
他们试图用一种“情怀”和“极限”的方式来打动消费者,结果却触碰到了用户最真实的痛点,引发了集体的吐槽和反思。
你想啊,咱们买车,图的是啥?
图的是便捷,图的是舒适,图的是安全,图的是能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做我们想做的事。
你把车开成这样,跟“苦行僧”有什么区别?
你让用户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还要承受这种“续航折磨”,这不就是“舍本逐末”了吗?
而且,这种“极限挑战”式的宣传,很容易给消费者一种误导。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车也能轻松达到这个续航,结果买回家,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得多失望?
到时候,口碑崩塌,可就不是一两个段子能挽回的了。
咱们常说,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应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
就像咱们用车社一直强调的,好的汽车,不仅要有强大的性能,更要有体贴入微的设计,要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不是制造新的痛点。
你看,同样是宣传续航,那些真正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的车企,会怎么做?
他们会通过各种实际的用车场景,来展示车辆的续航能力。
比如,一次长途旅行,从城市开到海边,沿途的风景,家人脸上的笑容,孩子在后座的嬉戏,这些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看到的。
而不是像这位博主一样,把车开成了“逃生舱”,把用户变成了“苦行僧”。

所以说到底,这事,就是一位车企,在“续航”这个关键指标上,玩儿脱了。
他们试图用一种“情怀”和“极限”的方式来打动消费者,结果却触碰到了用户最真实的痛点,引发了集体的吐槽和反思。
这事儿,也给咱们所有车企提了个醒:《论语》有言:“巧言令色,鲜矣仁。”
那些花言巧语,华而不实的宣传,终究难以赢得人心。
技术再先进,宣传再花哨,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本身。
用户的需求,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值得被尊重的。
咱们用车社,永远会站在用户的角度,为大家提供最真实、最专业的汽车解读。
至于这位新能源车企,希望他们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与其去挑战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车做好,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那么,你对这次的“极限续航”事件,有什么看法呢?
你觉得,汽车的续航里程,到底应该怎么衡量才算合理?
在你的日常用车中,续航有多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