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6.7万辆背后:朱江明用65%自研率,把原本30万级的激光雷达塞进12万的车里,老车主却在维权群骂了三个月
上个月在合肥工厂参观,看到生产线上第100万辆车下线的时候,旁边有个去年买车的车主脸色不太好看。他跟我说,自己提车时候花了15万,现在同款配置降到13万出头,补偿方案里那点充电额度,连油钱都不够贴。
这种场景,在新能源车圈子里算不上新鲜事。但零跑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一边降价一边还在赚钱——今年上半年毛利率14.1%,这在一堆亏本卖车的新势力里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自己造零件的底气
认识一个在供应链公司干了十几年的老王,他跟我算过一笔账。传统车企造车,电池找宁德时代,电机找博世,芯片找英伟达,七七八八加起来,核心零部件采购成本能占到整车的60%以上。零跑这边不太一样,电池包自己设计,电驱动自己做,连智驾芯片都是自己的团队在搞,自研率据说超过65%。
这数字听着不起眼,但放在实际场景里就能看出差别。去年芯片涨价那阵子,一堆车企排队等货,交付周期动不动延迟两三个月。零跑那边基本没怎么受影响,该交车交车,该上新上新。
老王说了句实在话:“汽车这行业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才敢打价格战。不然别人涨价你就得跟着涨,别人断供你就得停产。”
电池装进底盘这事,门道挺深
CTC技术刚出来那会儿,业内质疑声音不少。把电池直接集成到底盘里,万一出问题维修成本得多高?但零跑还是硬着头皮把这技术量产了,而且一用就是两代。
我开过朋友的C01跑过一趟长途,从杭州到上海来回400多公里,表显续航717公里,实际跑下来还剩200多公里的电。冬天开空调的情况下,这个成绩算是中规中矩。真正让人印象深的是过弯的时候,车身很稳,不会有那种轻飘飘要飞出去的感觉。
后来问了搞技术的朋友,说是重心降低的缘故。电池平铺在底盘上,整车重心比传统设计低了不少,过弯时候侧倾自然就小。还有就是车内空间,同样是中型车的尺寸,零跑后排头部空间目测比油改电的车型宽裕个三四厘米。
不过这技术也有代价。电池跟底盘绑在一起,以后要是电池组出了大问题,整个维修流程会比较麻烦。这个风险,买车的时候得心里有数。
12万的车配激光雷达,成本怎么压下来的
前两年激光雷达还是个稀罕物,基本都是理想、蔚来这些三四十万的车才敢往上装。零跑B10上市的时候,13万出头的价格,配置表里赫然写着激光雷达,这事儿在行业里引起不小的震动。
有人说是用的低成本方案,性能肯定打折扣。我倒是觉得,能把激光雷达装上车并且量产交付,这本身就说明供应链能力到位了。至于好不好用,得看实际体验。
开B10的朋友反馈,城市道路的辅助驾驶确实能用,变道、并线这些基本操作比较稳当。高速上开启智驾之后,确实能轻松不少,但也不敢完全撒手。他的原话是:“能用,但不能全信。”
这话说得挺实在。智驾这东西,技术再先进也得有人兜底。那些宣传完全自动驾驶的,听听就算了,真出事了找谁去?
降价这事,新车主爽,老车主疼
零跑车主群里,去年的老车主跟今年的新车主,聊天氛围不太一样。新车主觉得性价比高,各种夸。老车主则在算自己亏了多少钱,有些脾气大的直接开始维权。
厂家后来给了补偿方案,终身质保、充电额度、OTA升级这些。说实话,这些东西能弥补多少心理落差,见仁见智。但至少态度摆在那儿了,不是装死不管。
OTA升级这块倒是有点意思。两三年前的老车型,现在还能通过远程升级解锁新功能。红绿灯倒计时、自动泊车这些,以前没有的现在都能用上。这在一堆“买了就是老款”的品牌里,算是个亮点。
当然,投诉问题也不少。车机偶尔卡顿、刹车有异响、轮胎偏磨这些,在投诉榜上都能看到。不过公平说,新势力快速上量的时候,多少都会遇到品控问题。关键看售后服务跟不跟得上,问题能不能真正解决掉。
技术输出这步棋,走得挺聪明
零跑跟Stellantis的合作,在行业里算个新鲜事。以前都是外国车企来中国合资,赚中国人的钱。现在反过来了,中国车企拿技术跟国际巨头谈合作,借人家的渠道往欧洲卖车。
听说欧洲那边已经开了550家门店,零跑负责提供零部件和技术,Stellantis负责组装和销售。这种轻资产出海的玩法,规避了不少贸易壁垒,成本也控制得住。
至于欧洲消费者买不买账,现在下结论还早。但至少这条路走通了,对整个中国新能源车行业来说,都是个参考样本。
飞轮转起来了,能转多久?
零跑现在的打法,其实就是个飞轮效应。自研降低成本,成本优势带来价格竞争力,价格低了销量上去,销量大了研发投入有保障,研发投入多了技术继续迭代——这个循环一旦转起来,短期内确实有竞争力。
但这个飞轮能转多久,谁也说不准。汽车行业是个马拉松赛道,不是百米冲刺。现在跑得快,不代表一直跑得快。技术迭代、品控管理、服务体系这些,都得一步步跟上。
朱江明说要“打掉虚高的品牌溢价”,这话听着挺提气。但品牌溢价背后,其实是长期积累的口碑、服务和信任。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
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脚投票。产品好不好,开几年就知道了。服务行不行,出了问题就见分晓。市场会给出答案,时间会筛选出真正站得住的品牌。这是最公平的规矩,也是最残酷的规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