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里最近俩月没那么热闹了,上午九点多进门,销售阿兰靠在前台刷手机,无精打采:“本月新单子都断层了,关税那茬真是收了魂。”说来也怪,头阵抢购风一过,地板上就清爽,连常来的王大爷都说:“你们今年这车怎么还没涨三次价?我孙子前阵子刚问过要不要先买。”
这些关税的事,从街头到微信群都传开了。六月初那会儿,新车卖得还像不要命,一天能出四五辆,比师傅干保养累,谁晓得后一周人都没了,库存堆着,卖一辆顶三天饭。朋友小李家的福特马赫E本来墨西哥产,听说上月飞涨两千美刀,都想退定金。“咱也就认了,能开就不错。”他这么说。
入夏以来,厂商一个比一个难过。沃尔沃那个数据,在车友群里不是段子,就是“都亏12亿了,你还不捞点二手?”福特说年内利润会掉到三十亿,通用那边据说直接五十亿灰飞烟灭。丰田的情况,邻居阿姨一个劲唠叨:“日本车也不便宜了,哪年我买雷凌才13万人民币哩!”涨价这事传遍了,之前有人开混动凯美瑞,问价格都得先问关税。
考克斯的预测在业内很有些“玄学”味道,他们说新车可能还得涨百分之四到八,那谁买得起?群里有个车友自己下单试算,“现在同款,落地价比去年高了大概小一万美元。不是说闹关税,就是在坑我们韭菜。”销售自己说卖得不好,又怕库存压太多,五月到六月堆了14%,师傅小赵天天盘点车钥匙:“你看这些新货,摆着没人问,还不是给关税堵门。”
二手车市场变得有意思了。车友会老赵说,“今年买二手的,比新车省了四千块,还没那么多猫腻。”埃德蒙兹的数据也念叨过,二手销量涨2.3%,你说是抢卖?其实大家都在扎堆买在美国路上跑过的外国产旧货,不怕补税,不怕涨价,稳得很。不过,流通也慢了,老胡想卖他家老普锐斯,犹豫得很:“卖了新车买不起,还是泡着得了。”
师傅廖说汽车生意以前分三档——低价给刚需,高价给阔佬,中间最难熬。现在进口车又贵又悬,三万以下的车型都快断顿了,结果谁都在等“能捡漏的二手”。老司机们嘴里都知道,“不买新车,买二手,顶一年再说。”有些品牌还出奇招,听说日产新推的Sentra上了冷门包,主驾座椅加热和小气泵,配置其实不贵,结果能多卖点。
还有电车那档子事,涨税减免搞得大家直骂娘。老李家去年刚订一台特斯拉,这阵子亲戚想复制,发现税收抵免没了,省下那七千五美刀成了泡影。沃尔沃的电动车销量掉了小一成,据销售乐乐说,今年招呼了六个新能源客户,只有通用口袋翻倍,别的都白折腾一场。特斯拉的全球销量跌得也不少,去年不是听说要冲榜首?现在群里都在猜,这税收抵免彻底没戏了,以后买电车就是在赌行情。
有一点没怎么明说:美国造车的工厂现在人越来越少。劳工局一季度数据,汽车厂工人同比少了三成多,“我们这儿车间都空掉,厂里天天推新政策,就是没人来。”之前有台湾朋友拜访底特律,说供应链上游材料其实有货,关键是客户没钱采购;一辆车从底盘到零件滞销,整个厂都不兴奋了。
其实还有一些小事,不是太多人注意。譬如今年某品牌把后排空调出风口取消了,说是能省40美金,销售顺嘴一提,“买低配吧,反正卖不动。”专业圈子口头禅,碰到政策改了,就得“见招拆招”,行业里最流行的说法——“关税贴,就像枪伤贴创可贴”,听过几次,看了都觉得搞笑,又透着无奈。
今年新车销量要掉到一千三三百多万,区间就那么窄。厂商看得头疼,门店不敢压太多货,职业顾问都不爱下单,买车的最终还是想省钱和省心。而这些事,可能几年都翻不过身。听说附近一家老车行老板准备转行,说是开火锅店省心点,毕竟炒豆腐不用管关税,那都是后话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