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创新销售策略,携手比亚迪开拓海外市场

广汽卖比亚迪出口引热议 这波操作到底图个啥?

最近刷到好些人讨论广汽集团,说它自己造的车卖不动,转头倒腾起比亚迪的车往国外卖,还管这叫“另辟蹊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我特意翻了翻企业公告和行业报道,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去年底广汽乘用车和比亚迪签了合作协议,今年开始把部分比亚迪电动车通过广汽的海外渠道往欧洲、东南亚发。

广汽集团创新销售策略,携手比亚迪开拓海外市场-有驾

这事乍一听有点绕,自家有品牌不主推,帮别人卖车?可要是细扒拉现在国内车企的日子,倒也能品出点门道。就说广汽传祺,前几年在国内也算响当当,可这两年新能源转型慢了半拍,去年全年销量不到40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还不到20%。反观比亚迪,去年卖了302万辆,海外市场增速猛得很,光欧洲上半年就卖了15万辆。广汽手里攥着现成的海外销售网络,放着不用怪可惜的。

有人可能纳闷,帮竞争对手卖车,不怕砸自己招牌?其实现在车企合作早不是啥稀罕事。丰田和比亚迪搞过电动技术,大众和地平线合作智能驾驶,本质上都是资源互换。广汽的海外渠道,比如在沙特、智利的4S店,本来就需要填充更多车型。当地消费者要啥?性价比高的电动车。比亚迪元PLUS、海豚这些车在欧洲卖得火,刚好能补上广汽海外产品线的缺口。

再往深了想,这事儿对广汽不算亏。卖别人的车能赚渠道服务费,还能借着比亚迪的热度吸引潜在客户——说不定进店看了比亚迪,转头就关注传祺的新车型了。就像超市里摆竞品牛奶做引流,顾客来了总得多逛两圈,保不齐就买了自家酸奶。

不过也有人担心,总这么“借鸡生蛋”,会不会惯坏了自己?这话有道理。广汽不是没努力,影豹、昊铂这些新能源车型都在推,但市场反应没追上节奏。海外市场能赚钱是真,可要是自家产品长期不给力,渠道优势早晚得被稀释。就像开饭馆的,帮隔壁卖盖饭能赚点钱,可自家的招牌菜要是没人点,早晚得关张。

说到底,广汽这波操作更像个“缓兵之计”。既利用现有资源赚了钱,又争取了时间打磨自家新能源产品。至于能不能真正翻身,还得看接下来传祺、埃安的新车能不能在市场上打出声量。毕竟消费者买账的,永远是好产品本身。

老话说“穷则变,变则通”,车企在市场上扑腾,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判断。能活下来、活得好的,向来都是灵活又会算账的主儿。

经典语句:“商业不是非此即彼的战争,而是资源最优解的拼图。”——财经作家 吴晓波

内容调用资料来源:广汽集团2023年度业绩报告、乘联会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比亚迪海外市场销量公告、财新网《传统车企海外渠道合作新趋势》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